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教案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一)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1.课题引入:课堂探究导入新课。采用教材现成的探究活动导入新课,既“温故”又“知新”,还节约了课堂有效时间。2.讲授新课:(20-25分钟)本课的重难点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释,我引用一个很著名的学生也略知一二的唯心主义观点的例子(课堂探究1)顺利进入本课重要知识点的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探究问题的欲望,学习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并用问题和练习形式巩固知识,强化学生易错已混知识点;课堂探究2,同样引用哲学上的著名案例让学生分析探究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学生趣味浓厚,主动深入学习本课知识,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此时,本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完成。关于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采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法,归纳总结,完成本知识目标。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10-15分钟)采用学生总结、随堂练习等形式巩固本课知识,同时检验教学效果。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重点。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2、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第二,有序性原则。第三,优化原则。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可以再调起高潮,让学生听一首歌曲,三个和尚挑水,让学生从愉快的歌声中,明白一个道理:“三个和尚没水喝”,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了1+1<2的效应。所以,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巩固练习:以巩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二)

    ②关于哲学的第二个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解释同一性——就是说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总结得出三种看法——认为意识(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举例说明问题,吃饭的时候吃什么菜,学习计划与学习的实际等等)结合教材P10探究进行讲解举例:11月31日请全班同学吃雪糕,吃完后再去肯德基大吃一顿,之后再到卡拉OK唱通宵——不切实际,因为11月并没有31日。(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不同的回答,直接决定着哲学的不同发展方向。)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一)

    1、课题引入:11月16日9时40分许,甘肃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校车安全”又一次甚嚣尘上,我设计提问“校车安全事故然表面是偶然,但又是一种必然,你认为事件的原因何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2、具体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从原因中发现,这众多的原因矛盾中,都有主次方面之分,由于得出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3、从原因中,寻找对策,既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结合。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4、无独有偶,在2011年在湖南,海南,广西等地均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对比各地事故背后的原因,得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及地位。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3.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成新事物的成长(板书)(1)以智引入,知识迁移:考考你:有十个人,要求他们站成五排,每排四人。应该怎样站?(2)以议诱思:研究一个课题:去和尚庙推销梳子(3)以境诱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我的中国心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没有一颗中国芯。。科技创新。小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两个推销员。刻舟求剑。反面说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课堂总结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总而言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一)

    5.课堂练习,夯实基础。得出原理方法论之后,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然后一名或几名学生上讲台默写,其他同学相互提问。针对这一基本概念,设置一道选择题。6、播放黄宏、宋丹丹小品《回家》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展示几幅关于手机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交流解决“合作探究二”,然后进行抢答(可以引发学生的竞争,从而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发展的实质这一结论,接着教师展示“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结合这一标准,让学生判断“电脑科技算命是不是新事物”,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7.教师简单总结刚刚学过的内容,引出“运动、变化是不是发展?”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三”。然后进行抢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稍加点评,给予积极地评价,然后展示答案。8.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原理与方法论,并让学生当堂记忆,可以简单提问。然后做课堂达标题,在学生展示答案后,教师简单点拨即可。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二)

    四、说学法哲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哲学的内容很难把握,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观察、教师的引导及讨论来加深理解;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加深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2.探究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发展的永恒性,知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练习法:“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及时给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让他们更能把握教材内容。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一个历史故事来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新课]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①、自然界是发展的。(展示人的进化过程的图片和青蛙成长过程的图片,结合教材的例子来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说课稿(二)

    “蛟龙号”深潜器的总设计师——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的徐芑南,他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苏省和无锡市劳模,曾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功臣,有十几个国家、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项与他的名字相联。在徐芑南眼中,这些都只是“副产品”,为国家设计出最需要的潜水器,让中国具备从“浅蓝”走向“深蓝”的能力,这才是他最大的愿望。每当说到大洋的海底世界,徐芑南的语速快了起来:“海底有好多资源,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利用,我们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海底有石油,海底有许多未知的生物,还有锰结核、钴结壳、热液硫化物……“蛟龙号”的立项目的就是为了探明神秘的深海世界,造福人类。探究活动二:结合材料和教材,阐述创新与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材料,对本课的教学难点加以突破。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新课程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由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辩证法思想。本教学设计由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知的情境入手引申到联系的概念、使学生领悟到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而后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一一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体现出生活处处有哲学的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本教学设计安排了必要的学生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具体分析如下:第一、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书本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见闻,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心扉,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社会真谛的热情,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二)

    一、 学情分析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主动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一方面: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急迫要去了解认识不断变化的社会。另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阅历浅,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对其进行本框的教学很有必要。二、 教材分析俗话说,教材是老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所以正确理解教材,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很有必要。(一)本框内容结构《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1课第2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两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二)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药“尊重劳动”。(10分)参考答案:①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3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2分)④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2分)⑤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3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设置恰当,教学过程详略得当,教学过程流畅。教师充分利用时政热点和生活故事,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中提高了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一)

    学生回答: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问题:你知道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吗?学生回答,步步深入。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规律的?请举例说明。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请举例说明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并举例说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归纳:总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过渡:我们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那么同学们来说一下,社会发展呈什么趋势?这一趋势怎么实现的?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有几种,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区别,我们国家的矛盾解决靠什么方式来完成?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设计意图:提升推导能力,引导深化认识。教师归纳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 大学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三篇

    大学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三篇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宣传部的纽带作用,积极配合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各部门的联系,积极主动的行使宣传职能,为我校学生会的宣传工作再添亮点;  2、积极挖掘和培养宣传人才,为我校宣传工作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3、充分利用好展板和橱窗栏,做好院会活动总结和宣传工作;  4、改革宣传部内部的运行机制。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以发挥,得以提高,拥有锻炼的空间;

  • 大班数学教案: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一定数量的卡通玩具。1—10的数字卡片若干。 2.自制小奖品和金钥匙若干。 活动过程:1、介绍“中奖游戏”。 (1)提问:“什么叫中奖?”老师解释,帮助卡通宝宝找朋友。如果帮它们都 找到了朋友(指都找到了一对一对卡通玩具),就算中奖,能得到奖品。 如果其中有一个卡通宝宝找不到朋友,则不能得到奖品,也就是没有中奖。 (2)讲解游戏规则。 每人请出若干数量卡通宝宝来做游戏。分成弟弟妹妹两队,进行比赛。提示幼儿可用已经玩过的非正式活动中“圈一圈”游戏的方法,来玩中奖游戏。 2.第一轮游戏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理解双数和单数的意义。 (1)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能不能中奖?为什么?加深对游戏意义的理解。即:帮助卡通宝宝找到朋友,就能中奖,反之则不行。 (2)第二轮比赛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弟弟队(或妹妹队)总是能中奖?让幼儿知道游戏中“请多少数量的卡通宝宝”是能否中奖的关键。 小结归纳:遇到2、4、6、8、10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能找到朋友,也就都中奖。遇到1、3、5、7、9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会剩下一个找不到朋友,所以不能中奖。 (3)认识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

  •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通过做事和与周围的人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怎样去提高”“如果想做就用心地做好,我相信只要用心了你便有收获!”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赴共青城实践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来这里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这才能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更能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忙碌的七天“三下乡”的实践活动,觉得只是刹那间的转瞬而逝心中真有些不舍。在这七天里总有辛酸与欢笑。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受到了当地领导和村民们的热情的款代和欢迎。我们队伍也搞了一系列宣传等方面的活动。给予当地村民深下了很好的一个大学生的形象。做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一以个大学生的具体行动证明了我们的一切。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

  •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通过做事和与周围的人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怎样去提高”“如果想做就用心地做好,我相信只要用心了你便有收获!”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赴共青城实践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来这里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这才能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更能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忙碌的七天“三下乡”的实践活动,觉得只是刹那间的转瞬而逝心中真有些不舍。在这七天里总有辛酸与欢笑。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受到了当地领导和村民们的热情的款代和欢迎。我们队伍也搞了一系列宣传等方面的活动。给予当地村民深下了很好的一个大学生的形象。做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一以个大学生的具体行动证明了我们的一切。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劝告》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劝告》说课稿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 《劝说》说课稿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展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劝说”是日常人际交往中常用的沟通方式,也是现代公民现实生活的需要。本课教材由三局部组成。 第一局部是一幅情境图,一个同学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通过泡泡图里三个同学的不同劝说,引发学生思索并争论:你觉得那个同学更有可能承受谁的劝说?为什么?在比拟中帮忙学生感知、理解劝说的要领。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说课稿

    至此,教师可以明确:对刘备形象的塑造采用的手法以语言、动作描写为主,表现了刘备宽宏的气度和礼贤下士的品质,以及他兴复汉室的诚挚之心。那还有哪些是“为辅”的呢?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中关、张二人的作用。我提出这样的讨论问题:“同去邀请诸葛亮,面对这些波折,关张二人有怎样的言行呢?这样刻画关张二人有什么作用?”我们看文中的关、张二人的言行。第一次请诸葛亮不遇,刘备与崔州平,聊了很长时间,张飞抱怨刘备“闲谈许久”,并无他言;第二次去隆中张飞抱怨天冷;第三次连关羽都觉得过分,认为那诸葛亮不过徒有虚名,不敢见而已。认为刘备礼遇太过了。张飞更直接,干脆我拿个麻绳把他捆来算了。这些言行,从侧面更显出刘备非凡的识人智慧。教师可以总结,通过与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态度的对比,侧面烘托了刘备善识人才,渴求贤才的特点。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教材分析:《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0×5=?》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几乘0得0后,很容易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行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具体处理方法。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火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火车》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乘火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P39页内容。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是一堂计算课。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扩展,又是学习后继知识“有关0的乘法”的重要基础。3、学情分析:在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三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已基本养成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计算的灵活性、策略性上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们的好奇、好胜是教学的大好契机。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上一页123...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