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准备: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设计思路: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流程: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过程:(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小区的资料(画,照片) 活动过程:一、互相交流,了解小区的设施: 回忆导入:这是哪?(播放梅园小区设施) 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居住的小区? 幼儿交流时,教师利用照片或画进行展示,并随机插问:——你们小区里有什么设施?
2、实物汽球数只。故事录音磁带1盒,录音机1架。纸(一开大小)1张,笔若干支,颜料(红、绿、蓝、咖啡色)。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录音。 1、教师介绍故事名称,提出听故事要求:他细听听故事讲了些会么?帮事里有谁?它们说了些什么话? 2、小朋友听故事。 3、小朋友听完故事后,老师问:故事叫名字?故事里有谁? 二、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 老师运用边讲边画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 故事第一段--小汽球帮助小鸟。 1、老师边讲边画: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云儿慢慢地走,一只小汽球一边唱一边飞来了(出示实物小汽球):“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汽球,谁有困难我来帮。”(请幼儿跟学一遍)。 2、老师继续边讲边画:小汽球高兴地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突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是谁在哭呀?(出示小鸟)原来草地上有只小鸟在哭。 小汽球连忙问……(请幼儿一起学讲故事中的对话),重点学说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小汽球就让小鸟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小鸟一起飞,把小鸟送回了家(演示教具)。
3、录像带一盒(大班幼儿对应的配戴各种垃圾进行表演)4、旧报纸、酸奶杯、胶袋、纸盒、布碎等。三、教学过程:1、教师做扫垃圾的动作,出示充满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小朋友看到我现在干什么呢?(扫垃圾)老师看到地面有这么多垃圾觉得很不干净,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洁干净,把垃圾扫进垃圾筒里,你们看垃圾筒里面有这么多的杂物废品。嘘,请小朋友们认真地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呢?”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话”,丰富词汇。提问:(1)刚才有什么垃圾在说话?(2)旧报纸为什么会说自己还很有用呢?(3)废旧物品还能有用吗?有些什么用呢?3、观看大班幼儿的情境表演,再听第二遍故事。提问:(1)你们看到马路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
二、讲授新课(一)看图引入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2、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盆黄花?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知道的?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今天我们开始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首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教学例1。(1)整十数加整十数。教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左边摆一捆小棒,每捆十根,表示红花的盆数。右边摆两捆两捆小棒,表示黄花的盆数。教师:一捆小棒表示多少?又摆两捆小棒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10 + 20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算的思考过程:① 10是几个十?20是几个十?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2、主动收拾整理班级的玩具等。活动准备:准备统计表、笔,幼儿学习包《我们的班级》活动过程:1、 谈话引题。引导幼儿观察班级的物品、玩具等环境。 2、统计物品统计物品及玩具的数量,并用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2、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配合进行教育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幼儿制作标志的纸、笔等、供幼儿张贴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1、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2、教师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红“+”,就知道是医院,看见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儿园……3、请幼儿观看课件中的标志,并说出你在哪见过?它告所我们什么?(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学习,使幼儿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要玩火、电等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幼儿发现尝试,让幼儿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安全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安全、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内容的小故事,并配有关的安全标志。 2、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3、每幼儿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 4、画纸、水彩笔、剪刀等工具材料。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学习,使幼儿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要玩火、电等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幼儿发现尝试,让幼儿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安全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安全、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内容的小故事,并配有关的安全标志。 2、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3、每幼儿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 4、画纸、水彩笔、剪刀等工具材料。
一、活动目的:1、让幼儿认识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规律。2、知道公共场所中符号标志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按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二、活动准备: 1、禁止驶入、禁止行人通过、火警电话、灭火器、人行横道标志、禁止燃放烟火等各种常见的信号标志;录音机、磁带、挂图及场景布置。2、事先带领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符号标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国西南边陲,居住着众多勤劳、勇敢而善良的少数民族,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来自边寨的飞歌。在云南,撒尼人民更是热情、好客。听!他们正在邀请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与他们共度佳节呢!二、新课学习1.初听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音频。2.分组讨论分析:①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撒尼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你是怎样从他们的音乐中听出来的呢?他们又是用什么请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呢?② 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③ 歌曲表达了当地人民怎样的心情?3.学生讨论。一组生: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生:撒尼人民非常热情好客。生:用路旁正在开的鲜花儿,树上等人摘的果子,迎风荡漾的谷穗,招待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二组生:领唱与合唱结合的形式。三组生:表现了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教师适时引导,及时总结(介绍撒尼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及有关撒尼人的风土人情。再介绍这首歌在1957年莫斯科举行的第六节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创作金奖。由于采用一名女高音领唱与男高、女高的声部领唱的交替,所以显得音色变化丰富,也是歌曲更加亲切、热情、活泼、生动,且富有趣味性)。4.播放云南简介。
彝族和彝族音乐1、(讲授)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2、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个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出示课件,简单介绍)3、彝族的民间乐器有30余种,流传最广的有无膜口琴、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巴乌、马布和口琴等(出示课件)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作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金质奖章。2、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回答下列问题:(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3)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3、进一步欣赏,加深理解。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歌曲可分两大部分:(1)三个乐段(A、B、B1)。A----女高音声部呈现,男高音声部予以重复;B----女声领唱,而后混声合唱予以呼应;B1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2)第二部分基本与第一部分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缩减,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在这一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活动一:落下来啦(小班)活动要求: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支毛笔、吹塑纸、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音乐语言,引出爸爸主题。 1、我们小朋友唱过《画妈妈》,妈妈很关心我们,爸爸也很爱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唱《画爸爸》。 二、引导幼儿谈论《我的爸爸真神气》 1、你们的爸爸除了关心你们,爱护你们平时还会做什么?你你的爸爸在哪里上班?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2、幼儿讲述并介绍爸爸的工作情况,使幼儿知道小朋友们的爸爸真厉害,会做这么有意义的工作。
活动目标: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环境和材料创设: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ppt等。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外型似房子关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铅笔、人手一份;3、2007年年历人手一张;
一、谈话导入: 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文中的表达方法。 2.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草原》。同学们,你们有去过草原吗?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温暖)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板书课题)
(二) 教学目标 依据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重要词汇mind, turn down, not at all等和句式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并能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句式提出礼貌请求以及礼貌的向他人道歉。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