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复杂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Why do you like koalas教案2篇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Why do you like koalas教案2篇

    单元整体说明(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描述动物和表达个人喜好,以及句式why do you like…? Because…。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较流利地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动物,表达个人喜好。(二)单元知识结构1.词汇动物名称 tiger, elephant, koala, dolphin, etc.词汇描述性形容词: smart, cute, ugly, clever, shy, etc.国家名: Australia, South Africa2.句型Why do you like koala hears? Because they are cute.Where are pandas from? They're from Chin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dolphins.(三)单元整体目标1.Master the vocabulary2.Master and use: Why do you like koalas? Because they am cute.Where are pandas from? They're from Chin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dolphins.(四)单元教学重难点一览(五)单元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经学过由why, where, 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形形色色的动物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解它们的欲望,这有利于本单元知识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What should I do教案2篇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What should I do教案2篇

    说明:在帮Li Lei提建议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学好英语。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a) 词汇: Original, in style, haircut, the same as.b) 语言结构:My friend wears the same clothes and has the same haircut as I do.2. 能力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够谈论自己喜欢哪种服装,提高查找信息的能力。3. 情感目标:学会如何与朋友相处,要有自己对时尚的看法。教学重点掌握一些重要词汇。教学难点学会谈论问题,并能提出书面建议。◆教学突破首先针对Erin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模仿2c部分的对话展开双人交际Pair-work;听老师诵读3a部分的信件,并找出LEFT OUT的问题所在;学生完成3b部分的内容,给Left Out提出书面的建议;学以口头形式提出自己目前存在的某个问题,讲给大家听,让同学们给自己提出一个建议,并作笔录;学生两、三个人分成一组,随意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谈论P14的第4部分的某个问题,相互交换意见。

  • 《劳动最光荣》教案三

    《劳动最光荣》教案三

    1、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VCD,图象取材于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 2、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要求清晰的咬字吐字。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对母亲知多少师问1:我们5月份刚过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吗?----母亲节。师问2:那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举手示意),每个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请不知道的同学回家了解一下,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师问3:那你知道妈妈最爱吃的菜吗?你可以选择知道、不知道或者是没有爱吃的(拖动白板上相对应的表情符号)。请大家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出来。我找3名同学统计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随机找3名学生数人数)。下面我来随机采访一下:你妈妈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教师随机采访,结合营养搭配和感恩教育)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教学重点】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 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案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1)防洪:(2)防治血吸虫病:(3)减轻洞庭湖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5)调节局部气候:(6)减轻环境污染: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2、不利影响及措施(1)淹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 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 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 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 中班美术教案(联想添画):图形变变变

    中班美术教案(联想添画):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添画成简单的物体,并变现其主要特征。 2、能够发挥想象,创造性的进行图形添画活动,发展创造力。 3、愿意参与图形添画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活动准备: 1、每组一小筐六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每种图形若干个)、勾线笔、蜡笔等。 2、画有不同图形(大小不一)的作业纸若干张,拼图添画的范例。活动过程: 一:巩固几何图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提问:都有什么图形? 2、师:哟,小朋友真聪明,都认识了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可神奇了,他们还会变魔术呢。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2篇

    方法点拨教师: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那么:议论文中的记叙有哪些特点?同学各抒己见。投影显示:1.议论中的记叙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所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所以,在记叙时要求简洁、概括,舍弃其中的细节,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一般不在各种描写手段上下功夫,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交代清楚就行了。2.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当。能力提升一、教师:了解了议论文中的记叙的特点,接下来我们看看今天的话题:“爱的奉献”,你想从哪个角度立论?有哪些素材?

  • 部编版英语七年级上总复习知识点教案

    部编版英语七年级上总复习知识点教案

    2.陌生人初次见面打招呼What’s your name?(What’s = What is)Alan./I’m Alan./My name is AlanMiller.(first name,last name = family name)Are you Helen?Yes, I am.Niceto meet you.(这里的Iam 不能缩写)Nice to meetyou, too.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Jim.Is she Linda?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

    2.明确顺序,整合信息(1)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提示:抓住时间词、空间词、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语句来理清结构,判断说明顺序。预设 本文大致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2)大雁的行为是如此丰富,作者的观察是这样细致,请同学们分别按不同角度把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自读任务二将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按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后,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预设 示例:旅程远近——直线飞行200英里——坚强、守信;栖息地——沼泽地、池塘边——充满灵性;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获取信息,把握文章写作的顺序;然后整合归纳信息,进而激发学生探讨大雁的兴趣,为后面深入阅读做铺垫。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案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3.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方法。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教学难点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设问2:第3段和第4段都写繁华,两段的区别是什么?预设 第3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4段则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两段之间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让学生在把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作者所感知画面的整体特点,而且能够用文中具体的语句加以印证。以此训练学生自主把握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三、自主探究寻繁华1.浏览课文,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设问1: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并说说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概括主要意思。(生浏览勾画,批注交流)预设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1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第2段:介绍了这幅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这一段主要围绕“大入边”之“大”来构建段落。整段文字看似与“大”无关,实则处处围绕“大”字做文章。写汉文帝三封将军“以备胡”,这是从内容上写胡人“入边”之“大”:边关吃紧,战势严峻。为了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珠联璧合,司马迁在言语上连用三个“以……为……”的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的“声”势从言语上体现了“大”,以此增强文章的气势,形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急感。不仅如此,司马迁甚是在意言语细节。在连用三个“以……为……”时,打破言语的惯性,突然在第二个“以……为……”中省略了“以”字,这看似唐突,实则其心可鉴,省略第二个“以”字后,“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不仅在视觉上间隔缩短,而且在朗读时彼此节奏加紧,联系更加紧密,军情更显危急,胡人“入边”之形势就显得更“大”了。而且,三个“以……为……”;“……为……”;“以……为……”之间张弛有度,一紧一松,营造了语势上的跌宕起伏,极具音韵之美。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

    预设 清政府派遣这些留学生去国外留学,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报效国家,然而实际上他们在国外不学无术,忘记了自身使命和肩上的责任。作者在描写完留学生的这些丑态之后,采用了反语的手法,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实在标致极了”,仿佛是压抑不住的火山爆发,极尽讽刺之能事,酣发鄙夷、憎恶之胸臆。师: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反语的手法,暗讽“清国留学生”们的丑态,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预设 作者称日俄战争时的日本学生为“爱国青年”,说自己国内的论敌为“正人君子”,都是运用反语进行嘲讽。又如说日本对医学的翻译“并不比中国早”,说日本青年虽抗议托尔斯泰引用《新约》中的话,但他们“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都是话里有话,含义无穷的。【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咬文嚼字”,让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来品析文章深意,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揣摩鲁迅先生“幽默讽刺、含蓄深蕴”的语言风格。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昼、耘”的读音。指导读准多音字“供”([ gōng ]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góng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 大班数大学活动:认识”和 “课件教案

    大班数大学活动:认识”和 “课件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①飞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⑤爱寻食玉米粒;⑥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③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④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⑤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所处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2、回归生活世界。3、立足实践。4、着眼创新。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3)注重过程。(4)强调开放。(5)重视师生互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2、单元内容分析本教材包括?方法与指导?和?活动与探究?两部分内容, ?方法与探究?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采访,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采访的准备、注意事项、具体实施,及最后的交流总结,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活动与探究?包括六个主题,主题一我们身边的标志,通过让学生认识标志,体会含义。学会分类,最后学会制作标志,循序渐进,蕴含了创新、守规、审美等能力的培养;主题二早餐与健康通过谈论,调查、分析讨论培养学生交流总结能力,树立健康生活意识;主题三,有趣的丝网花,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合作、审美、动手能力;主题四巧手做风筝继续对学生进行培养;主题五植物的扦插与嫁接,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活动掌握方法,体验快乐,体验劳动的乐趣;主题六争做小小志愿者,通过了解体验志愿者的活动,丰富阅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身获得提升与发展。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交流,提升能力;认识各种标志,学会制作;学会健康的生活;通过制作丝网花、风筝、植物的扦插于嫁接,学会制作,提高动手能力,通过体验小小志愿者,提高服务意识。难点: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基础: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的潜能。

上一页123...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