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说课稿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说课稿

    (三)反馈练习(5分钟)1、伽利略研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遇到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巧妙解决的?2、给出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体会伽利略一生中对科学和社会的重大贡献。(四)课堂小结:教师将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到大屏幕上,和学生一起简单的总结。(五)课后作业1、利用现代的测量仪器设计出一个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写出需要的器材和实验过程。2、请学生再总结出一些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两个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素质。本设计所涉及到的科学研究方法:1、归缪法——伽利略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翻了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转换法——伽利略用数学推理和斜面实验间接证明他的假设。3、逻辑推理法——用数学方法推理出速度正比于时间则位移与时间二次方成正比。4、外推法——由斜面实验外推至自由落体运动运动规律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3篇

    (一)地位《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7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教材处理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说课稿2篇

    共享实验收集的信息,分享实验探究的结论,体验收获的乐趣。 小结拓展 这节课由大家感兴趣的球类运动和弹弓游戏,提出了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问题,利用倍增思想解决测量对物体做功的问题,使用我们熟悉的器材设计了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初步得出W∝V2的关系。在我们这节课探究以前,科学家就通过试验和理论的方法,已经总结出了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人类社会也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予以利用。比如,古代的战争武器抛石器、大型弓弩,以及现代飞机弹射系统、还有机器人行走等等,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留心生活中的物理和社会中的物理。 领会总结。培养概括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感悟、提升实验探究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感悟社会中的物理,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列举学生知道的社会中做功使物体速度变化的例子,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首先,来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本课是文化史中中国史部分的最后一课, 也是必修三册书中唯一涉及教育的一课。而教育是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学生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科教兴国”、“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最终由此激发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说课稿

    7.让学生阅读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转录,翻译)13分钟 动画演示“转录,翻译”过程两次,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8.配合动画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逐段讲解。 注意问题(1)转录,翻译的地点,模板,生成物不同。因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混肴.(2)这个问题的阐明能为后面“密码子”的概念做好铺垫,避免学生搞不清“遗传密码”和“遗传信息”两个概念。 9.打出板书。 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10.重播全过程动画,引导学生讲述。7分钟 _x0007_加深认识,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1.过渡:就这样,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再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使氨基酸在核糖体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合成了与亲代一样的蛋白质,从而显现出与亲代同样的性状。从而引出“中心法则”。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说课稿

    环节四 课堂总结 巩固知识本节课我采用线索性的板书,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我将课堂小结交由学生完成,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结合我的板书设计来进行小结,以此来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同时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环节五 情景回归,情感升华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告诉过我们,政治这一门学科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所以在课堂的最后布置课外作业,以此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以此达到情感的升华,本节课,我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以及探究性,不仅让他们懂得知识,更让他们相信知识,并且将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环节三: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环节四:合作探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设计意图:使同学从各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看各国文化,让学生体会不同会徽体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感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使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从而突破难点。探究活动5:教师多媒体呈现中法文化年的flash,显示中国到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在法国街头出现了中国的京剧脸谱,中国孩子玩的风车,中国的大熊猫。出示法国到中国举办文化年的图片,比如:法国在北京举办的音乐会,法国空军的飞行表演等。学生讨论: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对中法两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探究活动6: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视频讨论:(1)此曲吸引你之处在哪里?(2)由此可见,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活动5和活动6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懂得,面对开放的世界,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突破难点。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说课稿

    第三阶段:分班交流论证,归纳整理成文在学生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之上,我们又以班级为单位由核心组成员组织资料交流并展开讨论,共同归纳整理,集体完成《常熟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可行性分析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交给各自的指导老师修改。第四阶段:分片走进园区,体验总结反思我们本着“熟悉家乡、就近考察”的原则把全年级的学生分成八组,分别到八个园区开展实地调查。组织他们听园区领导或专业人员介绍园区的建设情况和远景规划,深入田间地头和温室大棚参观园区生产装备和农民劳动场景,开展园区劳动体验,与园区农民交谈等系列活动。要求大家在体验劳动、收获快乐的同时,对照《常熟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调查表》的内容逐一展开讨论并认真填写。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要求各片的同学认真反思每个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不够完美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建议。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②与学牛的牛活经验相关,有利激发学列的兴趣。⑧利用多媒体让学牛通过观看、比较、讨论,加深理解f-J利掌握细胞内的牛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④学牛白丰学习,丰动建构新知识。⑤为完成后面的达标图表做充分的准备。4、概括反馈:①设讣达标表格,引导学牛完成。②应用该表格进行小结。③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附加题。这样设置的理由是①通过完成表格,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牛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②培养学牛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③培养学牛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④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牛提供了一个白丰学习的空间。[课堂小结]请4-5位学牛来总结本节课的学刊内容和白己掌握的情况。请教师重新出示“八种细胞器的比较表”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表”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课稿2篇

    (一)教材的地位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它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本课侧重这一时期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制度的更新,它本身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祖国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但掌握不牢固,对历史兴趣浓厚但又自制能力差的特点,我对本课的三维目标设定如下:见多媒体。(三)教学重点的确定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问题的掌握对以后学习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很大帮助,并且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对它的认识,所以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是教学重点。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2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分钟)出示中非合作论坛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图片。用时事引起学生注意,设问,“55年前,亚洲与非洲有哪一次跨越印度洋的握手”,提示答案“万隆亚非会议”,给出答案导入新课2.外交环境:学生阅读,教师分析。(3分钟)3.外交方针之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5分钟) 出示材料:《共同纲领》引文。学生、阅读、提炼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而由学生分析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过度:新中国作出一边倒大的积极主动态势,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们也立刻作出了积极回应。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4.外交建树之一: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分钟)出示毛泽东访问苏联等图片和第一批建交的17个国家名字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课稿2篇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即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通过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学习,掌握方法以后,以学生归纳整理基本线索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注意纠错。1. 汉承秦制,又有所变化。教师点拨强调继承与发展两个方面。创设情景:同学们看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后,知道汉武帝刘彻在继位之后,就急于对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那么,西汉初期中央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呢?汉武帝为什么要对它进行改革呢?改革后的西汉中央集权制度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议一议,想一想。主干知识:西汉初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汉承秦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实行皇帝制度,维护皇权,这一做法也为后来各王朝所沿用;二是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到汉武帝时,“中朝”成为西汉重要的中央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益重要,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权力被削弱,演化为执行机构。到了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2篇

    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以英国为首的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五口通商,协议关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机器化大生产速度快,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成本低,价格更加便宜,所谓物美价廉,市场竞争力强,材料: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生:洋货的输入,土布土纱的销售陷入困境,卖不出去,依靠它生活的手工业者就活不下去了,一部分棉纺织业手工者破产失业,为了维持生计,流入城市工厂,替别人打工,成为自由劳动力;以前吃穿自己生产,现在吃穿要买,于是这部分手工业者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有了消费就有了市场。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2篇

    3、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投放幻灯片、人物图片等资料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可以分别投放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法朗吉”和欧文的“新和谐公社”等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还可以利用教材中“学习思考”的问题设计:为什么说圣西门等思想家提出的设想是空想的?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探究答案。至于马克思主义的另两大思想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可以简单处理。而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以及马恩两人的友谊是可以稍加扩长的部分,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书籍去查找相关知识,也或者由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相关资料,调节课堂气氛。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2篇

    四、说教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五、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2篇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通过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发展中国家的星期以及中国的崛起三方面内容,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学生对时事的关心与熟悉,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能够认识准确和完整把握。(二)三维目标A.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和中国振兴的基本史实的学习,掌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史实,理解其世界大背景和“多极化”的概念。2.通过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理解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稿2篇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探究教学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学法:接受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视频【课型】综合课【导入新课】在05.7.13日伦敦佳士德的一场名为“中国瓷器、手工艺品及外贸产品的拍卖会上,一只绘有“鬼谷下山”图的元代青花瓷罐,被一美国古董商以1656万英镑也就是约2.45亿人民币的价格投得,为什么我们古代的手工业精品在今天如此受人青睐呢?这些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瓷器是什么时候就产生了的,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谜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稿2篇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材地位】: 本课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概述了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艰难处境;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介绍了城市作为古代商业发展的中心在格局和职能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概貌。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本课与本单元其他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本课虽然不直接叙述农业、手工业的内容,但一定要以此前已经讲述过的农业发展及其特点、手工业发展及其特点为基础。 商业文明脱胎于农耕文明,同时又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在农耕文明的大背景下,商业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中仍顽强发展,不断突破,明清时达到鼎盛,呈现出中国商业文明特有的魅力。遗憾的是,没能像西方一样打开工业文明的大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为下一节古代的经济政策做好铺垫。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2篇

    师:改革开放后,乔家依然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乘坐另一种交通工具。(画外音响起,男中音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朗诵;幻灯片展示)(七)乔致庸1905年来到上海,腰缠万贯的他坐上了行驶在柏油公路上的“四轮子”。可惜的是,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四轮子”是什么?为什么“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为什么“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生:略师: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因为旧中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比如说一汽、二汽。解放后,我们的汽车产业蒸蒸日上。(展示材料)屏幕显示: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

上一页123...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