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大班数学《认识时钟》说课稿

  • 大班数学《8的加法》说课稿

    大班数学《8的加法》说课稿

    本节课共分为五大环节来进行教学的1、猜拳幼儿,激趣导入针对大班孩子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小朋友们,智慧爷爷给你们带礼物啦,表现好的都能得到,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猜拳游戏吧!点出复习题,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孩子们所喜欢的卡通动物形象-----小兔姐姐,以小兔姐姐邀请小朋友去郊游这一情境贯穿全课,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通过郊外苹果树上的苹果,引导幼儿感知,探索1+7=87+1=8,并发现数量关系,理解算式的意义,然后出示小鸭图,让幼儿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2+6=86+2=83、观察算式,发现加法交换律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发现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幼儿一同归纳出: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 大班数学《8的分解》说课稿

    大班数学《8的分解》说课稿

    8的分解是《新编学前班儿童用书——数学》学习课程上册第30页的内容。掌握8的分解是进行8的减法运算的基础。教材根据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用贴绒教具,使幼儿能直观地、快速地掌握8的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也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科学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掌握8的分解,知道把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分法,学会按序分。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操作与同学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数学的情感;体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讲了明白什么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的分数等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善于学习,爱好展示,善于发言,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针对新课标的要求与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能熟练地根据图表表示分数,根据分数涂写表格。?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重点。???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难点。

  • 大班科学教案:单车取宝(认识地图)

    大班科学教案:单车取宝(认识地图)

    2、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3、体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挑战、自信与快乐。 活动提供:多种标记地图 场地布置 人手一辆单车 活动过程:一、合作组队——解读不同标示的地图并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1)交代任务 师:今天我们大二班小朋友要去完成一件既开心而又有挑战的游戏。 那就是两人一组去完成“单车取宝”。(出示单车取宝四个字并请幼儿念一念) 什么是单车取宝?(强调今天我们是骑车取宝) (假设:幼:宝贝在哪呢?或幼儿无声教师引出) 过度:师:那我们去哪里取宝呀?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2、教学目标: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4、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3-74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出示水果卡片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让学生明白数数是按顺序点着数。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三)教学目标:1.常识技巧目的:通过《11-20各数的意识》的教养,学生应当取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1~20”之间物体的数目;充足懂得“10个一组成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晓得11~20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跟多少个一组成的,并懂得各数的意思;控制数位顺序,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次序数数,并能根据尺子能够比拟各数的大小。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6和7 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六个方面来谈。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6和7”部分的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即教材第39到40页的内容。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两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情境导入、6和7的表示、5、6、7的大小关系、7与第7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基数与序数的区别)、6和7的书写。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还有第43页练习九中的1~3小题。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0~5的认识,“>”“<”“=”等符号的表示,第1到第5的认识。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后,我们还要学习8和9的认识、10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4页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 3、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书写数字,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本课难点是:数的概念、集合的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农家小院”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吨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节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克、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学习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对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本节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明确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二、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20%的学生对于吨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吨是质量单位,有65%的同学听说过吨这个单位,但并不知道一吨到底有多重,有15%的同学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电梯上看到过吨这个单位。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说课稿

    五、说教学过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始终以问题为引领,遵循“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这样的新课标设计理念,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比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杨利伟叔叔及其事迹出发,设置问题,逐步引入新课。同学们,认识杨利伟叔叔吗?他就是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 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心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一、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基于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突破方法:通过反复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经历、体验和探索,在亲身感受中建立“倍”的概念。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节《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

    一、说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节内容,“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跑步,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角》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角》说课稿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依据以上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了解并掌握角的特点及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2、在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中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发展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快乐。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条、图钉、圆形彩纸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处理1.地位作用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感性认识了圆柱,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2.教学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思考,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把“做数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知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3.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2)能力目标: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2教案

    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二)化抽象为具体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基.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