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说课稿(二)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

    目标导学四:详细解读,体会“论战”智慧1.阅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明确: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而“未能远谋”不仅是对自己深谋远虑的充分肯定,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3.“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这句话引出了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明确: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目标导学三:《山坡羊·潼关怀古》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及诗歌体裁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案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导入新课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狮子和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狮子和鹿》教案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狮子和鹿》,看看这个故事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2. 出示狮子和鹿的图片,师: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师: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3篇

    一、说教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6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本课是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们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说课稿2篇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介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其中,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是重点,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2篇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白兔和小熊要坐公交车去公园,他们来到公交公司,先后看到公交公司有一边说一边课件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从图上看到的物品和读出的数据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再从同学们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列式和计算。课件出示主题图下列两个问题:指名说出两个问题的算式分别是什么,明确45 + 30和45 + 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算式,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旅游,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主动的解决问题。这里通过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来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2篇

    得出这样便于口算的道理,也为帮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也允许学生把12用他们认为更便于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另一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竖式的摆法学生肯定没问题,对于第一步如何计算也难不倒学生,关键是第二步、第三步,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算法,让学生弄清第二步、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根据学生的汇报,强调书写格式并板书,用个位上的2去乘24,乘得的积是表示48个一,积的末尾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1去乘24,乘得的积表示24个十,乘得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这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3、教师点拨:笔算乘法时:(1)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说课稿

    一、说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课本49页的内容。二、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优秀教案范文

    谈话导入  1、咱班的小朋友今天可真精神,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揠苗助长”。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揠”是提手旁,“助”是“帮助”的助。  2“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课件)  3、故事听完了,那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拔),噢!所以也有好多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这个农夫想让禾苗快点长高,就(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可结果禾苗却枯死了。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想)。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一)》说课稿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猜测、理解与交流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题:教材26页的“连一连”、27页“练一练”中的1、3题;实际应用题:观察汽车、观察冰箱。(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进行思想教育,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相信大家能做到。五、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这样板书简洁明了,有效的突出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说课稿

    四、说教法学法:本课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来教学。课上先复习整数乘分数,通过已掌握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自然引出1的是1×,1111的就是×,从而得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同整数乘分数一样,都表示22221212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在探讨计算结果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再借助图形语言动态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方法的总结上,通过学生对几个算式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分数就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本节课学生则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的方法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五、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折纸。学生在操作手中有时会产生分歧或者折不出,课件的动态演示,会有力促进学生的模型建立。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说课稿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利用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渐深的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活动一: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自主计算,并归纳整理出学生的三计算方法:①根据分数的意义数一数是3/5;②加法计算1/5+1/5+1/5=3/5;③乘法计算3*1/5=3/5,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其实3*1/5就是3个1/5相加,由此感知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三)》说课稿

    (四)、巩固练习1.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 ,踢毽子的有多少人?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然后再解答。指名板演。3.某月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 ,这个月有多少天?(课件展示完整过程)(五)、课堂小结,整理内化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用方程解决一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你能来总结一下这类方法的一般步骤吗?(师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并总结)2.课件展示一般步骤: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题意,判断单位“1”(即“总量”)。(2)写出等量关系式。(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4)解方程。(5)写答语并检验。(六)、作业:30页2、3题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而分数只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因此对于学习分数除法有一定的认知需求,安排分数除法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对计算的学习有一定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学生有能力将原有的计算方法和经验进行迁移。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可以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下册《凤仙花的一生》说课稿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下册《凤仙花的一生》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2、能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认识新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难点: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下午1时)下午1时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13时)下午1时就是13时,你是怎么想到用13时表示的?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针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13时)。那么下午2时、3时、6时、晚上7时30分、9时5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16时,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这种用0时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的记时方法我们就把它叫做24时记时法。师小结:同学们,一天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一天的作息时间。4、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同一指针可以表示晚上12时、0时、24时。)抽几个时间板书。观察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发现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书上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公顷、平方千米是更大的面积单位,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及1平方千米的实际概念,能区分两个单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作好铺垫。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用打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3、填写正确的面积单位:指甲的面数学书本的封面黑板的面二、引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出示:(体育场太大了)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公顷、平方千米)三、新授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上一页123...505152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