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说课稿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巩固知识 本节课我采用线索性的板书,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我将课堂小结交由学生完成,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结合我的板书设计来进行小结,以此来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同时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环节五 情景回归,情感升华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告诉过我们,政治这一门学科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所以在课堂的最后布置课外作业,以此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以此达到情感的升华,本节课,我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以及探究性,不仅让他们懂得知识,更让他们相信知识,并且将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说课稿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巩固知识本节课我采用线索性的板书,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我将课堂小结交由学生完成,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结合我的板书设计来进行小结,以此来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同时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环节五 情景回归,情感升华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告诉过我们,政治这一门学科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所以在课堂的最后布置课外作业,以此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以此达到情感的升华,本节课,我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以及探究性,不仅让他们懂得知识,更让他们相信知识,并且将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说课稿

    【讨论】只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德,就可以构建思想道德体系。学生展示:法律中道德规范。老师展示: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外律)。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内律)。结论: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继承、发展、创新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与法律法规相协调。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条件型辨析探究题开展讨论,把建设思想道德与优秀传统文竹也、法治的关系结合起来,把课堂探究与课前探究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践行:思想道德建设从我做起你是否认同、选择下列行为?展示校园现象图片《作弊》与《小烟民》(略);展示中学生在家中表现的漫画《老子、儿子和孙子》(略);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说课稿2篇

    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二)

    四、说学法哲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哲学的内容很难把握,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观察、教师的引导及讨论来加深理解;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加深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2.探究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发展的永恒性,知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练习法:“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及时给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让他们更能把握教材内容。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一个历史故事来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新课]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①、自然界是发展的。(展示人的进化过程的图片和青蛙成长过程的图片,结合教材的例子来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新课程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由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辩证法思想。本教学设计由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知的情境入手引申到联系的概念、使学生领悟到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而后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一一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体现出生活处处有哲学的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本教学设计安排了必要的学生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具体分析如下:第一、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书本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见闻,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心扉,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社会真谛的热情,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一)

    学生回答: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问题:你知道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吗?学生回答,步步深入。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规律的?请举例说明。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请举例说明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并举例说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归纳:总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过渡:我们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那么同学们来说一下,社会发展呈什么趋势?这一趋势怎么实现的?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有几种,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区别,我们国家的矛盾解决靠什么方式来完成?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设计意图:提升推导能力,引导深化认识。教师归纳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说课稿

    投影上海市的卫星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探讨上海为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引导思考总结对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除了上海市的做法,你还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借上海的例子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己掌握城市化问题及措施,活跃思维;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优秀的意识;4.活动设计.未来展望——生态城市课本38页的活动,结合合肥市环城公园,解释生态城市。◆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活动设计分析南京的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除了共性外,还有没有自己的个性问题?对于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地理,落实乡土地理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从身边的环境小事做起,落实环境教育。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不应让学生记忆这四个方面,需要归纳为:(1)直接或间接(化石燃料)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2)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辐射的概念、来源、波长等只作一般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像是通过作用气候、地球电离层和磁场而发生的,主要包括磁暴、无线电短波通讯被干扰、极光和气候异常等。3.教材涉及太阳活动的概念、标志和周期需要明确,而太阳大气分层及对应太阳活动现象只作一般了解。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第一部分的顺序是: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并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了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教材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提供材料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再探究其主要驱动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②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③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索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处在波动变化之中。2.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变化周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提出一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二、说学情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三、说教法(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四、说学法(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学生已学习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对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但学生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还需要补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三、说教法案例教学、启发式讲授四、说学法学生原有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地理方法简单;但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案导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效果;体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将学习目标内化到行动上。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问题探究的形式可以了解学生对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随堂练习有利于巩固强化学生的条例性知识。)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2、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自然原因启发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给出的PPT资料来进行分析。人为原因以其危害结果用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人为因素是导致荒漠化最主要的因素。(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自然因素提供学生分析一区域环境建设的自然基础条件,而这也是较难的一点,再者,通过分析人为原因,是学生树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四、布置作业:书本课本20—22的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

    下面要针对工业地域内部的工业联系进行讲解,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在这段文字的处理上,我会将钢铁、石化、机械加工等工业部门分散成一步一步的工序,便于学生理解这种工业上的联系方式与构造,进而对于工业的发育程度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相对简单了。紧接着需要讲述的是工业分散的内容。工业分散是建立在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与手段上的。它主要针对的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生产领域,目的是根据原件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生产地域,利用其各异的优势条件以节省开支。由于案例都是针对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而提出的,因此在这段教材的教学中我会注意避免将工业分散这一现象描述得更为高级。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它们之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最后将进行课堂小结,由于本节内容较少且相对简单,可以在最后适当添加部分练习题,重点考察一二两节的相关知识点。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

    下面是对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的内容进行讲解,教材以美国“硅谷”为例,首先谈的是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然后讲述的是“硅谷”的发展条件,由于教学模式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内容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教材中提到的与之对照的案例同样是以高技术产业而闻名的中关村,由于中关村在国内的知名度较高,一般学生都有所了解,因此不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何建议,相对于发展较为成功的“硅谷”我们需要学习的方面又是哪些?案例中最后一个问题很值得深省,我国的新工业区到底怎样做才能够获得成功,简单的模仿下我们缺少的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作为拓展,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论文作为课后作业。最后做以简单的课堂小结。本节内容的教学可能会相对繁杂,而案例之间的分析过程又过于雷同,所以难免枯燥。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将尽量做到详略得当,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说课稿

    师我国河流众多,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正在继续开发,出示“长江流域示意图”,请同学们借鉴今天所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生略。师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奔入东海。水域辽阔,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流经我国半壁河山。水量汪洋壮阔,多年平均入海近10000亿立方米。流域内总人口、耕地各约占全国的35%,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50%,历来是中华民族繁衍的沃土。流域经过我国三大阶梯,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流域内水系发达、众多,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长江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沟通内地和沿海的广大地区,干支流通航里程约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形成了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说课稿

    指导学生阅读图3.8,让同学们讨论山西省三类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间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加工工业1985~1995年间比重下降,到2000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说明山西省虽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还是限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山西省只是一个能源大省,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山西省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资料)《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的山西经济》(山西日报1999年11月25日)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背后隐藏的“官煤勾结”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新闻报道,教师在课前应该专门搜集一些,或者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上一页123...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