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说课稿

    二、诱变育种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教具或图片:一穗具有黄粒性状的玉米。问题:怎样利用现有的玉米品种培育出具有黑色性状的玉米新品种呢?2、阅读资料、讨论研究 课前布置兴趣小组同学搜集有关航天诱变育种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并且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阅读生物兴趣小组课前搜集的有关航天诱变育种问题的资料及教材P100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有关诱变育种的有关问题,附:设置的问题:1、 新品种中有没有产生新基因?2、空中诱发基因突变的条件有哪些?3、航天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4、地面上有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生物体产生基因突变?5、诱变育种有哪些局限性?如何克服?以航天诱变育种为典型,解决诱变育种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对已有知识进行应用。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形成有关诱变育种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2.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其划分依据;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知道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⑶知道低压槽和高压脊概念及在图上的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不应让学生记忆这四个方面,需要归纳为:(1)直接或间接(化石燃料)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2)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辐射的概念、来源、波长等只作一般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像是通过作用气候、地球电离层和磁场而发生的,主要包括磁暴、无线电短波通讯被干扰、极光和气候异常等。3.教材涉及太阳活动的概念、标志和周期需要明确,而太阳大气分层及对应太阳活动现象只作一般了解。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索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处在波动变化之中。2.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变化周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提出一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二、说学情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三、说教法(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四、说学法(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学生已学习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对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但学生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还需要补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三、说教法案例教学、启发式讲授四、说学法学生原有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地理方法简单;但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案导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效果;体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将学习目标内化到行动上。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稿

    提问:结合课本找出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类型及各自特点,模式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学生回答,使其掌握基本模式及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把握每一模式各自的特征,学会把握事物本质。◆设计意图:阅读课本,总结归纳,同时引导,通过原因规律的探究,大胆设想,总结规律掌握人文地理学习思路。4.活动设计: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提问:结合江宁区的变化,分析江宁区城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课本24页活动题,提出功能结构布局方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掌握城市结构布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活动题方案的提出,学生能够掌握布局的规律性,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不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够通过总结,深层次认识城市结构布局,活学活用。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分别说明市场、交通、劳动力、机械和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切实地考虑,拓展学生思路。教师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D.分析教材,识别图片,理解农业地域阅读、分析教材,看图识别,研究案例《澳大利亚地混合农业生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能清楚直观地说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3.课堂小结:◆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巩固所学知识。4.反馈练习:◆设计意图: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说课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明确道路分工? 合理规划停车场? 减少出行距离? 错开出行高峰? 加大城市道路建设? 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问:这组同学在幻灯片中提到城市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城市交通环境问题除了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带来大气污染外,还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什么问题?这组同学基本同意自行车多是加剧南京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既环保又经济。只有当它在某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分的地段,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加剧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那么我们针对交通工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除了这组同学提到的三点解决措施以外,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解决方法吗?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②与学牛的牛活经验相关,有利激发学列的兴趣。⑧利用多媒体让学牛通过观看、比较、讨论,加深理解f-J利掌握细胞内的牛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④学牛白丰学习,丰动建构新知识。⑤为完成后面的达标图表做充分的准备。4、概括反馈:①设讣达标表格,引导学牛完成。②应用该表格进行小结。③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附加题。这样设置的理由是①通过完成表格,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牛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②培养学牛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③培养学牛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④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牛提供了一个白丰学习的空间。[课堂小结]请4-5位学牛来总结本节课的学刊内容和白己掌握的情况。请教师重新出示“八种细胞器的比较表”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表”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4)提出问题:三种运输方式有哪些异同 组织学生分析填表,反馈和纠正.提出问题: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 画出细胞对某物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的成果.教学说明: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制做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2.大分子的运输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得出胞吐现象,提出问题:那大家知道白细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吗 显示有关图片.强调: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提出问题: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与书本前面知识相联系.(四)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五,反馈练习1.教师小结几种运输方式,特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说课稿2篇

    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制度平均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产权制度国有制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问:无论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具有深远的意义。那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学生回答:调动了------解放了------推动了------。总结:经济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一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 两个方面-------农村、城市 三个意义-------农村、城市、经济老师讲授: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但是,邓小平不愧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他冲破重重阻碍,南下上海、深圳等地视察,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投影显示:邓南下图片。“十四大”会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2篇

    ②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19世纪末,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3)化学工业的发展:①无机化学工业: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笨、等,用化学合成的方式,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纤维,瑞典人发明了炸药等。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稿2篇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材地位】: 本课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概述了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艰难处境;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介绍了城市作为古代商业发展的中心在格局和职能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概貌。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本课与本单元其他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本课虽然不直接叙述农业、手工业的内容,但一定要以此前已经讲述过的农业发展及其特点、手工业发展及其特点为基础。 商业文明脱胎于农耕文明,同时又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在农耕文明的大背景下,商业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中仍顽强发展,不断突破,明清时达到鼎盛,呈现出中国商业文明特有的魅力。遗憾的是,没能像西方一样打开工业文明的大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为下一节古代的经济政策做好铺垫。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说课稿2篇

    【合作探索】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促进: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导致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制约:但经济区域集团化短期内对全球化不利。过渡: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得以发展,但也有不公平的因素,那么,谁来维护公平了?二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师: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⑵关贸总协定存在许多弊端,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师: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生:①1986年: 意大利 提出倡议②1993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③1994年: 正式决定建立WTO④1995.1.1:WTO正式开始运作师:世贸组织特点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生:规范化 法制化。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2篇

    师:改革开放后,乔家依然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乘坐另一种交通工具。(画外音响起,男中音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朗诵;幻灯片展示)(七)乔致庸1905年来到上海,腰缠万贯的他坐上了行驶在柏油公路上的“四轮子”。可惜的是,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四轮子”是什么?为什么“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为什么“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生:略师: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因为旧中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比如说一汽、二汽。解放后,我们的汽车产业蒸蒸日上。(展示材料)屏幕显示: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说课稿2篇

    【课外延伸】阅读思考:1、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更加剧烈。对于外来文化,目前有不同的观点,现引入两种观点:观点1: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2: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传统文化一步步沦丧,特别是我们过着西方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你认为该怎样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请写篇小论文阐述你的观点。2、设计以下表格:利用搜集的资料按照“衣、食、住、行、风俗”五部分进行比较,再将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细分为“辛亥革命前和辛亥革命后”两部分内容进行比较。

上一页123...23242526272829303132333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