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圆的周长教案 3篇

  •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教案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教案

    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西洋乐器的演奏片段)通过观看,请说出,录像中都有哪些乐器。二、出示目标:三、新授教学:1、了解西洋管弦乐队:是一种大型乐队,通常称“交响乐队”。它是20世纪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四组:(见板书)弦乐器组 小提琴、中提琴等木管乐器组 短笛、长笛、双簧管等铜管乐器组 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 定音鼓、大鼓、小鼓、锣等2、你能说出他们的音色吗?3、音色: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在乐队中,一种乐器的音色叫“单一音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色叫“混合音色”。4、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根据表格欣赏并做记录:)欣赏顺序管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器

  •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二课《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一、课题的确定背景  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总会看到一个个“小眼镜”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每当我们走进教室,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小眼镜”坐在教室里学习。透过这“小眼镜”,我们惊讶,我们震撼,我们伤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为了让学生清楚造成眼睛近视的原因,了解眼睛近视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之认识到从小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护眼意识,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 中班端午节包粽子教案

    中班端午节包粽子教案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 《査尔达什舞曲》教案

    《査尔达什舞曲》教案

    1. 师: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最早是在十六世纪出现的,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和它善于表现深切情感的音色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如泣如诉的旋律都是由小提琴演奏出来的,现在请大家欣赏一段小提琴演奏的美丽的旋律,请你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旋律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小提琴在演奏上又有什么特点。2. 播放《查尔达什舞曲》第一部分音频,学生回答。(《查尔达什舞曲》第一部分音频)3. 师:这段音乐中,小提琴一直在使用连弓进行演奏,旋律的节奏比较宽松,使用了很多八度的大跳和装饰音。旋律从低音3开始,有一种深沉略含忧伤的味道。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小提琴抒情的一面,它的倾诉、它的歌唱常常能打动我们的心灵。但小提琴的表现力远远不只如此,小提琴也非常擅长表现充满热情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欣赏一段小提琴充满热情的表演,请大家对比刚才那段抒情的音乐,感受下小提琴是如何演奏热烈场景音乐的。

  •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教案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教案

    (一)、谈话激趣。1、聆听音乐: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曲子,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你想不想知道是如何谱写出来的呢?那就请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月光协奏曲》,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的。2、板书课题:月光协奏曲。(二)、互动。1、孩子们,你们听了曲子是什么感受?(畅所欲言)你们的感受说得真好,那你们刚才除了听还看了,那你知道这对兄妹的感受又是什么吗?2、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月亮升起的过程吗?(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浪涌、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3、讲述故事,探究《月光奏鸣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1)贝多芬先生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2)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即调整,随即点拨。)

  •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

    一、赏析与导入1、在《故乡是北京》音乐声中开始上课。提问:这种歌曲有什么特点?是戏曲还是歌曲?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处。2、引入戏歌:新音乐体裁。将京剧和音乐、歌舞节目揉合在一起,对戏曲进行包装。起到了更加普及京剧作用。把京剧和现代年轻人的歌曲嫁接一番,这也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二、学习歌曲㈠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欣赏一首戏歌──《说唱脸谱》。《说唱脸谱》这首歌是8年级学习过的歌曲,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京味”,这也是京剧唱腔的一大特色。今天我们欣赏跟它风格相似的作品《前门情思——大碗茶》。

  • 《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2、播放歌曲《看大戏》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问的问题:▲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4、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设问的问题:▲揭示曲名:《谁说女子不如男》。▲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猜一猜:这首乐曲采用哪个戏种的基本音调?

  • 《斯卡伯勒集市》教案

    《斯卡伯勒集市》教案

    (一)导入同学们都喜欢流行音乐,以前我们一起感受过“中国流行风”。今天,哪位同学能谈谈你对欧美流行音乐的了解?他们的流行音乐有哪些种类呢?(教师小结)(二)学唱歌曲《斯卡伯勒集市》1.随科尔文手势,感受歌曲调性风格。(1)展示图片,简介科尔文手势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并唱准对应的唱名。(2)教师给科尔文手势,学生快速说出对应唱名。(3)教师用科尔文手势给出歌曲骨干音,学生跟唱。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感受旋律的调性风格。1=F 4/46–3-|7–6-|36–4|3---|65–3|165-|6–3-|17–6|6---||(4)始终不展示歌曲曲谱及主旋律,学生进一步跟随科尔文手势巩固、感受歌曲主旋律。

  • 《大红枣儿甜又香》教案

    《大红枣儿甜又香》教案

    军民鱼水情跟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特殊情感。然而,一些经典革命歌曲常常记载着一定的历史背景,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流金岁月。为此本课以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两首歌曲作为情感铺垫,以学唱《唱一支最美的歌》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能用明朗甜美的歌声表达真挚的军民鱼水之情。本课设计了感受军民鱼水情和表现军民鱼水情这两大教学板块。通过先“看录像片”了解《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中内涵的军民鱼水情,使学生融人到军民共欢乐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 《半个月亮爬上来》教案

    《半个月亮爬上来》教案

    详细过程:(一) 介绍新疆歌曲节奏、旋律提问引导学生,与学生互动,具体如下:1、提到新疆、新疆人大家有怎样的印象?设想回答:能歌善舞、沙漠、羊肉串均可。2、住在新疆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设想回答:维吾尔。只有维吾尔吗?还有其他民族吗?设想回答:塔吉克、哈萨克。3、新疆人能歌善舞,有那首新疆歌曲给大家留下过深刻印象?能否哼唱?设想回答:学生积极参与。4、让学生从老师将哼唱的歌曲众分辨出那首是新疆民歌。(准备《十大姐》、《城墙上跑马》、《石榴青》、《绣荷包》、《芦柴花》、《森吉德玛》等不同民族、各种风格的曲子让学生听辨选择。)

  • 《六月——船歌》教案

    《六月——船歌》教案

    教学过程:1、钢琴准备练习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1条、第38条练习,要求学生弹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条音阶准备练习中,弹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阶。2、导入新课:《六月—船歌》已经基本练习过了,由学生向老师总结一下关于已经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关知识内容。3、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并注意指导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弹奏一遍《六月—船歌》,并和学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画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4、弹奏的触键要领:演奏时要首先做到将旋律从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来,努力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力量要从一个指尖转移到另一个指尖,用这样的方法把旋律线条从“指尖”流出来,同时要学会聆听,善于分辨弹出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达出要创造的意境。

  • 《半个月亮爬上来》教案

    《半个月亮爬上来》教案

    一、介绍一般新疆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要求学生熟悉。二、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音乐让学生听,形成初步的印象。三、视唱歌曲:  (1)板书歌曲中难点节奏,教师与学生同打。  (2)打开书,试打全曲节奏,采用分组轮打、接龙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3)视唱歌曲旋律,采用小组接龙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4)如有时间,把歌词打带入其中。四、填词教学。

  •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教案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教案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这段曾经风靡全国的唱腔采用的是“喇叭牌子”。传统中这个曲牌用唢呐伴奏,唱词虚词衬字多,曲调简单粗糙。 初排《刘巧儿》时这段唱曾遭到非议,徐文华在几种板式都不理想的情况下,提议用这个曲牌,节奏跳跃灵活,但由于旧评剧中此调比较庸俗,所以要推陈出新。 经改革后的这段“小桥送线”,其前半段,伴奏乐器中去掉唢呐,改为弦乐,细腻传情;过门也变化得长短灵活;演唱时也去掉不必要的衬字;后半部有数板,半说半唱,用高低木鱼和三弦衬托;最后几句对桥下景色的描绘与人物此时的心境融合起来,传神传情。

  • 《斯卡伯勒集市》教案

    《斯卡伯勒集市》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籁之音”吗?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和你》的女声演唱者莎拉·布莱曼,她的声音就被称为“天籁之音”。今天我们来欣赏她的一首歌曲。二、新课教学1、播放《斯卡伯勒集市》初次聆听,谈谈你的感受。2、简介歌曲来源及故事背景《斯卡伯勒集市》原本是一首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民歌,1965年,保罗·西蒙碰巧学会这首歌的旋律,于是加工成了现在的“斯卡布罗集市”,并成为永恒的畅销金曲。这首歌是美国六十年代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1968年奥斯卡获奖片《毕业生》中的主题曲。3、介绍歌手4、对比两个版本的《斯卡伯勒集市》三、结束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电影《毕业生》,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体验并模仿北京曲艺音乐韵味的基础上,表现出远方游子归故里时的爱恋之情。2、乐于了解三种北京地区曲艺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进而关注民间曲艺音乐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范唱、学唱部分段落、品味韵味儿、对比探究,鉴别地学习曲艺音乐的过程;2、进一步掌握通过模仿和对比来学习歌曲中独特韵味的方法。(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随着音响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2、初步了解几种曲艺形式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艺术家;3、辨别几种不同的北京地区曲艺形式。

  •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案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案

    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看到某篇文章或某个诗时你如果想理解作者的感受就必须要知道作者所处的意境,还有作者的经历。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乐曲,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莫扎特。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Mozart),1756年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去世。他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他的父亲奥波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其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 和《唐璜》和《魔笛》。

  • 《c小调练习曲》教案

    《c小调练习曲》教案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肖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肖邦年”。

  •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这个唱段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一首抒情歌曲。选自歌剧的第三场”搜湖”。剧情发展是这样的: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这首歌先由韩英独唱,而后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这首歌富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风格。它的原始素材是湖北民歌《襄河谣》,原民歌是四个乐句的乐段结构,经过曲作者精心构思,变化、发展、引申,谱成了这首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第一段A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第四乐句(合句)采用戏曲拖腔的手法将乐句扩充为三小节,这样既突破了乐段的方整性,又增强了乐段的收束感。歌曲的第二段B是对比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属于非常规乐段。B与A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节拍、演唱形式、节奏、句式等。结尾句中使用了第一段的拖腔,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歌曲的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前两个乐句的旋律仍是完全再现,真正的变化再现是第三、第四个乐句,这里不仅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伴有乐句结构的扩展:由于歌词的内容和句式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第三乐句扩展为3小节;第四乐句扩展为6小节。最后结束句的拖腔仍然回到A段的音调上,体现出了再现的意义。也表达了歌中主人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

    教学目标:1、运用歌声和竖笛演奏,更深地体会这首世界名曲的委婉情绪,透过优美的旋律,感受人们对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人格化寄托,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2、通过学唱歌曲,采用聆听、体验、分析、师生互动的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乐句和音乐情绪。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主要运用不同版本的音乐欣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世界人民对这首歌的喜爱。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是吹准第三乐句的切分音节奏和变化音“#5”。教学过程:学习爱尔兰民歌《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歌曲,它们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有何异同?1、欣赏女声二重唱《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怀念友人)2、欣赏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怀念母亲)3、导入主题:学习《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学生用“LU”轻声哼唱旋律,并学唱歌曲和乐谱。4、分析乐句结构:(A A B A)分成四个乐句。典型的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师弹奏《故乡的亲人》进行对比分析音乐结构。

上一页123...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