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说学情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课堂上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关注学生竖式的书写。三、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三、精选教法。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3、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4、教学重点:解决有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简单实际问题。5、教学难点: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与“舍”的问题,即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教法学法】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设计中,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进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探索的欲望。学法:1、指导“探索实践”。让学生在探索、研究活动中感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2、引导“思”鼓励“问”。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创新。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能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三、教材处理本节课我充分尊重教材,将整节课至于生动的情境中,以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同时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1减几分之几”的问题。四、教法学法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放式探究模式的教法,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评论的学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来。
一、说教材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过观察大宗物体,对吨有初步的感觉。接着介绍吨的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面粉、油、小学生体重等物体的介绍帮助认识吨,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集邮》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里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安排了估算和笔算两种方法,估算是让学生算出大概的结果,它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会笔算服务的,如果用于检验笔算结果的准确性及试商等。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笔算计算方法,再加上大量的练习,因此一些基本的计算过程及格式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应该不难,关键还是要把握住“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一,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这个知识点。二、说学情教材呈现了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笔算不同的特点。本节课有一个新的知识点,即当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的时候就用前两位去除。相对来说,这些算式的数字较大,学生容易算错,教材中提出了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说教法学法我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引导启发法,同时辅以讲练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真正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六、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学生需要做如下的教学准备:1、教具: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具。2、学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表格等学具。
《包装》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是在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学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的关键。课本首先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选择适当方法估计运算结果,发展数感,并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第二个问题也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运算的一般步骤,从而归纳总结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是经历独立计算和交流小数乘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运算能力。其次安排了6道练习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数感,巩固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难点是小数乘法中乘数末位有0的计算。四、说学情在进行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小数的意义及其加减法,还有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本节内容重点是学会把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堂注意力时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高课堂效率五、说教法、学法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1.通过复习,回顾计算规律,并把它应用到竖式中去。2.情境展示,把数学问题直接放在实际问题中来学习并解决。3.解决问题时采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六、说教学过程(一)举例说明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通过比眼力,做一做,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一、教材:《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1.3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如图)中,,,即 ,, 由于,所以,于是 . 图1-6 所以 . 介绍 播放 课件 质疑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0 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在任意三角形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c 图1-7 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不妨设角为钝角,如图所示,以为原点,以射线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两边取与单位向量的数量积,得 由于设与角A,B,C相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故 即 所以 同理可得 即 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同样可以得到这个结论.于是得到正弦定理: 在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的角的正弦之比相等. 即 (1.7)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求解下列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角,求其他两角和一边. 详细分析讲解 总结 归纳 详细分析讲解 思考 理解 记忆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总结 20
4、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的第6题。让学生根据每种商品在每家商店中的售价情况,选择便宜的买。要学生解释什么叫便宜。(就是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5、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时得问学生是怎样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的?(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练习中我注重辅助差生掌握新知,并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功成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利用幻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借助幻灯直观、形象、感染力强,便于数形结合的特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节奏加快,从而年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作用。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学习完新知后我设计了两组游泳与跑步的场景,意在让学生知道这两组成绩排名与上面不一样,是秒数越少成绩越高.(从小到大排列)使学生明确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的解决问题。游泳结果是9.88<10.3<11.2跑步结果是12<13.16<17.5<18.2(四)拓展练习用0、2、4、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写出下面小数,看谁写得多。大于2的三位小数。小于6的三位小数。通过这组的练习,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五)总结归纳说一说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强调小数的数位多不一定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突破难点而设计,以名篇佳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作合理而大胆的想象,示范作用明显。另外,本环节也是为下一环节——学生自由想象自己十年后的生活做铺垫。三、写作实践师: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徜徉于联想和想象的世界。1.学生写作课件出示:题目: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思路点拨:发挥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可从十年后的生活变化、社会发展变化等方面着手,塑造人物的变化,如人物的相貌、心态及性格等,但性格的发展一定要符合逻辑。写法指导:选择一件事或几件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写作中也可采用前后对比的手法,如现在的“我”性格暴躁,十年后的“我”性格温顺等,通过人物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变化。
材料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材料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惦念报效国家,可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材料四:清朝同治四年(1865),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光绪元年(1875),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
三、实战演练1.明确题干要求师:阅读教材P18的写作实践三,读读题干和“提示”,然后集中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写作实践暗含的要求的。预设(1)这个题目可以简单概括为成长中的事件,范围比较宽广,类似于经常碰到的《难忘的一件事》一类的作文题。(2)一定要注意“成长”这个关键词,在描述这个事件时,一定要写出自己人生体悟的变化。(3)要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使“我”成长的事来写,在文末还应升华主题,写出自己在经历这件事后得到的人生启示。2.补充写作提示师: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好这次习作,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还另外补充了三条“提示”。课件出示:提示:1.选材要小。选取生活中的一两个片段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从小事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突出“难忘”“印象深刻”。2.叙事要详略得当。叙事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把最能体现事件意义、最能展示人物形象的言行、心理描写得真实而详细。同时,要讲究剪裁,选取典型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表达中心思想,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这篇文章的语言既有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又有新闻特写鲜明、生动的特点,请和大家分享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学生发言)1.准确、严密示例: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明确:“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交代数据来源;“至少”对时间进行限定。2.鲜明、生动示例一: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上。明确:“摧毁”“冲去”“冒”“打断”“撕碎”“践踏”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也揭示了清朝腐朽的本质。示例二: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新闻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发生。虽然新闻写作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听新闻、看新闻的活动才刚刚启幕。学了新闻写作的方法,我们再去听新闻、看新闻,就更有针对性,更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今天的作业比较特殊,是一个长期的作业,即希望同学们能够每天坚持至少听新闻、看新闻十分钟。结束语:同学们,明代思想家顾宪成有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用一双新闻眼,发现生活中的新闻事件,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事实。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光荣的责任。【设计意图】写作新闻是提升综合素质的绝佳途径之一,它让我们紧贴时代脉搏,既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思辨能力,还可以学到各种科学新知、流行文化。在学生了解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后,向他们提出听新闻、看新闻的要求,旨在培养他们关心时事的习惯,为他们的素养提升奠基。
预设 这篇邀请函格式正确、要素齐全、语言得体。主要表现在:标题直接点明邀请的目的,清晰醒目;格式上有称呼、问候语、祝颂语、落款,符合邀请函的基本格式要求;正文中有邀请的理由,让家长明确被邀请的原因;有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启动仪式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让被邀请者有所了解和准备,更显真诚、有礼。整个邀请函,态度诚恳,简洁明了,表达得体。3.拓展迁移,把握书信体应用文写作格式师:请同学们探讨一下,采用书信格式写作的应用文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预设 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申请书(请假条)、倡议书、介绍信、证明信、求职信、应聘信、祝贺信、请柬等。格式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即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落款。
(1)示例一(横向联想) 李白的送别诗:①“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船帆。李白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地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那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中国女子跳水五位著名运动员“跳水女皇”高敏是我国首位奥运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自1986年夺得第一个国际比赛的冠军以来,一直到1992年退役,她包揽了其间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在内的所有国际比赛的70多个世界冠军。跳水界的传奇人物伏明霞年仅14岁就成了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这位板台双冠王还是我国奥运史上首位三连冠运动员。“跳水皇后”郭晶晶于1993年进入国家跳水队,2011年正式退役。她共收获了包括世界杯、奥运会、世锦赛和亚运会等在内的31个世界冠军,是世锦赛史上唯一的五连冠得主。吴敏霞在1998年入选国家跳水队,一直被认为是郭晶晶之后的我国跳水队的又一位领军人物。2016年,她收获了个人的第五枚奥运金牌,与邹凯并列我国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运动员。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