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 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材料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2)材料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
材料一: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材料二: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列举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两个)(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
【守制?歧路】材料一: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感想。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变制?寻路】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盖和统治体质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星火·指路】材料三:“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求是·领路】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材料三、四均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的思想体现在其编写的哪部书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2)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具体事件?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8.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1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1分)材料二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1分)这一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1分)材料三 见右图(3)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1分)
22.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斯大林时期)为 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一《世界通吏》第三编(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2分) 材料二 1953~1957 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一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董仲舒强调用孔子之术来统一思想。他主张:凡是不属于儒家经典、不合乎孔子思想的,都应该禁止传授,不能让它们与儒家思想一同发展。这样,那些歪理邪说就被消灭了,然后国家法律规章就更加明确了,百姓就知道该怎么做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2 分)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1分)
15.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海军像一裸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坡中才能开花结果。——严复(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天演论》……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2)《天演论》的什么主张“延烧着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说一说胡适和严复思想的共同之处。(6分)
材料一:建元年间(前140年﹣﹣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到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个图中内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16.思想文化的新旧更替,展示了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一 18、19世纪的革命者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试图通过建立于一个能够代表民众利益和需求的政府来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法国革命者废除了君主政体,重新构建了社会秩序。……19世纪初,拿破仑·波拿巴将法国置于军事统治之下,使革命理念得以在西欧大部分地区传播开来。——《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大国崛起》
材料一 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枰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勖勉青年为此两大目的奋斗,赶上世界潮流。专制与迷信为民主、科学之敌,必须首先排除。辟斥儒教是为发展民主政治,辟斥鬼神是为发展科学精神,而于前者尤不留余力。﹣﹣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二: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事件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之计已经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用。……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罗斯福称,这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复兴署“……该法的中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缓和阶段矛盾,实现罗斯福领导全国”合作“的意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一 19 世纪60 年代,一位文学家回忆农民听取沙皇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时说:“农民愁容满面并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对此,列宁深表同情的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材料三(1993~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及信息产业的贡献率(%)数据图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1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3)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第I卷(选择题题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截!”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王昭君出塞4.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 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①《本草纲目》 ②《天工开物》③《伤寒杂病论》 ④《九章算术》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 D.①③④5.细心研读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人地挖掘其内在含义。阅读右边材料,从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D.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有反抗外来侵略,也有友好往来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A.A B.B C.C D.D【分析】本题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的史实。【解答】材料中李白诗赞扬的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光辉业迹,秦王赢政灭掉东方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2.(1分)铁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已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家学说,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题干材料特别强调了“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据此可排除A;“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表明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是由于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题干材料未提及佛教和道教及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1分)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分析】本题以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4.(1分)我国吉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①《本草纲目》②《天工开物》③《伤寒杂病论》④《九章算术》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依托,考查明朝三部科学巨著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材料二 成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在上述“有名的大战”中,“弱者” 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在图8所示“大战”中,强者是指哪一方?弱者是怎样战胜强者的? (6分)材料三 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争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根据诸说认定的湖北省各个不同地点进行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qí]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摘编自国际在线(2)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在今天的哪一省份?目前,“新赤壁大战”的焦点是围绕哪两个地点的争论?历史学界对“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争论不休的原因是什么? (5分)(3)从赤壁之战中,你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 (2分)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