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准备:1、活动前已开展半日活动《太阳》,感知在温暖的阳光下的感觉。2、幼儿在地毯上围坐成半圆形。2、画有红灯笼、萝卜、红气球、太阳的画面四幅(旁边贴相应的字宝宝),布置在小栅栏上。3、小兔木偶一个。活动过程: 1、出示小木偶,引发幼儿兴趣。师:宝宝们,这是谁呀?(出示字卡“小兔子”)对,我是小兔子,今天我要去找——(出示字卡“太阳”)什么呀?你们真聪明,我要去找太阳,如果我找错了,你可要告诉我呀。 2、教师边讲故事边木偶表演《小兔找太阳》,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步拉出画面,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师:小兔子听说是红红的、圆圆的,就去找太阳。它在屋子里提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高兴地说:我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太阳 师:哎,宝宝们:这是什么呀?那我们快点告诉小兔子,(引导幼儿学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这时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小兔子来到屋子外面……,以下三个画面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 学习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并能从中干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活动准备:自制鞋子,袜子,花裙,项链,香水及鹅妈妈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鹅妈妈形象,引入故事1.引导幼儿观察原先的鹅妈妈T: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啊?(一只鹅)T:鹅妈妈漂不漂亮?为什么?(不漂亮,因为它光着脚,腿毛长,腰很粗,脖子长)T:今天天气真好,鹅妈妈想上街去买点东西,可是她想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准备: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过程:引入主题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2、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3、对了你们说对了,4、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5、你们玩完乐也累了,6、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教儿歌7、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8、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二.活动准备: 1.挂图2幅,录有雨声和轻快音乐的磁带,录音机2..鸡妈妈的头饰(1个),小鸡头饰(同幼儿数)硬纸板做的乌龟数个并用鱼线串成一长条(做小桥) 3.活动室内布置故事场景:小鸡的家,对岸的小树林.河面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以《小鸡的家》谈话为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鸡屋里(播放雷雨声),鸡妈妈启发小鸡们想想,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外面会发生什么事?2.雨停了,鸡妈妈推开门一看,房子被水包围了,启发小鸡们想想过河的好办法。(幼儿积极展开想法)
活动过程:1、测试对对碰 以小实验引出活动,出示农药测试卡对萝卜进行测试,引出《萝卜的故事》2、故事快乐多 (1)看录像听故事:《萝卜的故事》 (2)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故事中的萝卜遭了哪些事情? 萝卜的故事 在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许多萝卜兄弟。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着。“扑通”一声。“哎哟,是谁呀?”萝卜兄弟高声叫道。原来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扔下来几节废旧电池。可把萝卜兄弟给呛死了,眉头都皱紧了。“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东西绕在我的身上呀?”原来不知道谁乱扔的塑料袋。“真可恶!”甚至有一位萝卜兄弟都给缠得眼泪掉下来了。 看!怎么这样难闻呀!又来洒农药了。虽然杀死了我们身上的虫子,也使我们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许多萝卜回来,咬了一大口,觉得那些萝卜似乎变了味,而且很难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萝卜兄弟掉下了眼泪。委屈地说:“这些能怪我们吗?”
设计意图:《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学习动词:游、跳、走。3.初步感知小鸡、小鸭、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知道小朋友长大了要自己走。二、教学准备:1. 将活动室铺上绿色的皱纹纸条,布置成草地。小鸡、小鸭和小兔子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一)开始部份:进入活动室,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客人,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笑和哭的表情图进行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发展思维。 2、认识汉字:笑、哭。 3、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活动准备:“笑”、“哭”的表情图各一幅;笑哭的录音、幼儿人手两张字卡。活动过程: 一、游戏:谁来了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谁来了呀?二、观察笑和哭的两张不同的表情图 师:笑 “这是谁?他在干嘛?”“他笑得怎么样?”“他的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你会笑吗?”“笑一个给大家看看。 师:“笑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猜一猜他为什么笑?”“那你在什么时候会笑呢?” 师:哭 “他怎么了?”“他哭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哭的时候是什么样?”他为什么会哭呢?““你什么时候会哭呢?” 师:“你们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2、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3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活动过程: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活动准备: 人物贴绒两个、卫生小卡四张、音乐、录音机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积极观察表达的能力,有说的愿望。 活动过程:1、以介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引出主题。2、认识红红 (1)介绍红红 (2)向红红问好,幼儿自我介绍。 (3)观察红红,说说喜欢红红吗?为什么? (4)介绍红红自己会做的事。说说红红会做的事。 (5)表达自己愿意与红红交朋友的愿望想法。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连贯语言表达动物间的对话,并学习词:顶、避雨。2、感受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情感。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包括雨伞范例、人手一张纸、动物图片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说出小兔是用什么避雨的,它是怎样帮助小动物的。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过程:一、演示课件巩固春天的特征,引起幼儿的兴趣1、哇,这么漂亮的图片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图片上是什么季节呢?2、春天的天气真舒服,可是春天也会下雨,下雨了我们是怎么避雨的呢?要用到什么呢?(可以鼓励幼儿发散性的思维)3、我们小朋友可以用雨伞,可是小白兔怎么办呀?请小朋友听一听小兔想了个什么办法?(请幼儿带着最有一个问题安静的倾听故事)
详细过程:(一) 介绍新疆歌曲节奏、旋律提问引导学生,与学生互动,具体如下:1、提到新疆、新疆人大家有怎样的印象?设想回答:能歌善舞、沙漠、羊肉串均可。2、住在新疆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设想回答:维吾尔。只有维吾尔吗?还有其他民族吗?设想回答:塔吉克、哈萨克。3、新疆人能歌善舞,有那首新疆歌曲给大家留下过深刻印象?能否哼唱?设想回答:学生积极参与。4、让学生从老师将哼唱的歌曲众分辨出那首是新疆民歌。(准备《十大姐》、《城墙上跑马》、《石榴青》、《绣荷包》、《芦柴花》、《森吉德玛》等不同民族、各种风格的曲子让学生听辨选择。)
《G弦上的咏叹调》是创作于1729-1731年的管弦乐作品。后经小提琴家威廉米改编,主旋律完全在小提琴G弦上演奏,因此得名。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D.斯卡拉蒂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一、介绍一般新疆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要求学生熟悉。二、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音乐让学生听,形成初步的印象。三、视唱歌曲: (1)板书歌曲中难点节奏,教师与学生同打。 (2)打开书,试打全曲节奏,采用分组轮打、接龙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3)视唱歌曲旋律,采用小组接龙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4)如有时间,把歌词打带入其中。四、填词教学。
一、上课礼仪和导入1.师生问好,介绍本节课内容。2.复习上节课《半个月亮爬上来》第一声部,及时纠正不足的地方。3.发声练习(1)1 3 5 3 ︱ 1 – ‖ U U U(2)1 3 5 3 ︱ 1 3 5 3 ︱ 1 - ‖ Mi hi ma ha二、新课内容1.教师逐句用钢琴带唱二声部旋律乐谱2遍。2.随时解决学生唱不准的乐句和节奏。如:(1)带附点的空拍X .0。(2)小节内第四拍空拍。4/4 X X X 0 ‖(3)带变化音的乐句。13 2 1 7 #6 7 ︱ 1 . 1 1 . 0 ‖3.不用老师带唱学生集体唱一遍乐谱。4.逐个分组唱乐谱谱。5.教师逐句教唱歌词2遍。6.解决歌曲中加入歌词难唱准和相似的乐句,反复唱2遍区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2、面带微笑问好:同学们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三、欣赏音乐。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四、欣赏分析。1、教师分段欣赏讲解该曲,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2、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五、总结下课。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播放歌曲《宁夏》;2.用语言导人。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京剧《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2、新授部分(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设问的问题: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演员扮演的是哪个行当?简单了解《红楼梦》的剧情。模唱:感受音乐风格。(4)分析:两个角色分别是谁?属于哪个行当?(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教学过程:一、引入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油画,它的名字就叫《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出示油画)。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它不论时间与空间上都离我们很远,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离欣赏者很近,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提示学生可以从人的视觉与听觉入手)那我们就来给它配乐,在配乐之前我们必须对油画的内容有些了解(出示文字),根据文字提示我们想想它可能出现哪些音乐或声音?设计意图:从画面进入让学生对标题音乐(交响音画)的标题来源有暗示作用,为下节课对标题音乐的总结打下埋伏。二、分段欣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曲家是如何做的,欣赏以下片段音乐做出连线并说出共有几个主题?(初听)A俄国卫队 音乐1(主题1独奏)B商队渐渐远去 音乐2(对比复调)C安然无虑的当地商队 音乐3(主题2)(教师简单介绍英国管)D二者关系融洽 音乐4(主题1齐奏)E飘过来的俄国曲调 音乐5(主题1渐漫)(教师简单介绍单簧管)问:共有几个主题?1、为何ABE他们同为一主提而表现的音乐内涵却各不相同?(A与E是力度上的变化,而A与B是节奏与力度的变化。)2、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出C的安然无虑?(旋律与音色上,可以从英国管是地特定情景下才用的乐器入手进行引导。)3、二者关系融洽你是从哪听出来的呢?(从旋律的层次上,他们用的是对比复调,进行得非常和谐。)
(二)活动准备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指导语:(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