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2、 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3、 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 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2、 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活动过程: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活动过程: 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三: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 引导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个数找图形。 3、 培养幼儿分析、综合和解决总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录音机、磁带 2、 60—70CM长的绳子若干根 3、 小鸡衣服若干件、老鹰衣服一件 4、 小鸡笼2只 5、 鸡妈妈胸饰一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绪 1、 T:看,你们穿上衣服后都变成了谁?我变成了谁?我们来玩个《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好吗? 2、 介绍游戏规则,教师与幼儿玩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四只小鸡。(放音乐与幼儿游戏)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活动目标】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重点: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动物卡片 2、5的相邻数课件 3、幼儿操作练习题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自己的好朋友,请你们和我的好朋友们打个招呼吧!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相邻好朋友是谁? 2、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房间以及各自相邻的好朋友。 “小动物们最近搬新家了,它们听说你们最聪明了,想请你们帮它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左邻右舍,你们说可以吗?那我们就把它们请出来吧!” (1)分别出示5种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利用1~6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和几号房。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小刀。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 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材料准备:1、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用肥皂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各种旧玩具、旧手绢等;吹泡泡玩具瓶(与幼儿人数相等);“我爱洗澡”音乐及磁带、录音机;盛玩具的小筐若干;干净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个,小方布一块,剪好的小红星若干。 [活动过程]1、《我爱洗澡》音乐,老师与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1)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肥皂并请幼儿描述。(请幼儿自由发言) (3)出示多种多样的肥皂,让幼儿观摩。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肥皂形状、颜色、气味,并用手摸摸,说出感觉。(幼儿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讲了明白什么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的分数等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善于学习,爱好展示,善于发言,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针对新课标的要求与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能熟练地根据图表表示分数,根据分数涂写表格。?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重点。???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难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你们看,淘气和笑笑也来参加好玩的套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你看懂了吗?从每个小动物前面的得分我们知道离淘气和笑笑越远的小动物套中后得分越高。而且机灵狗告诉我们规则是“每人投3次,每套中的得0分,总分高的获胜”。判断胜负,有时不光要看胜的场次,还要看什么?分数,分高者胜。要引导学生明白得分是根据图中套中的小动物得到的。机灵狗说的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意,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6页的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乘除法,对整数乘除法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1、现在每天生产的比原来多百分之几?2、原来每天生产的比现在少百分之几?3、现在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百分之几?第三层次请你为你的同桌出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第一组是基本练习,通过练习及两个答案的对比,让学生对单位“1”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印象深刻。第二组习题的情境设计为灾区人民急需的药品,在问题的设计上难度加大了,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组请学生互相出题的目的是要检验学生对本课例题的理解程度,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通过判断别人出题是否正确的同时锻炼了辨析的能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本节课我力求数字简单化,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体现数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2、培养其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听故事,能独立的完整的将大意概述出来。 3、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颜料、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纸”。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 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 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2、提高左右手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画有水果轮廓的涂画纸若干、苹果剪纸若干、玉米粒,自制各种喂小动物玩具、积木、自制小手镯每人一副(黄、蓝两色) 【活动过程】一、教师边念《小小手》儿歌边做动作,导入活动。 小朋友,现在我给大家念个儿歌听好吗?“拍拍手、拉拉手,我们都有一双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和梳头,画画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的好朋友。”瞧!我的小手真能干,你们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并讲述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1)指名读这两段话,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2)班级交流感受,教师适时总结。(作者把这条铺满金黄色梧桐叶的水泥道想象成一块彩色的地毯,把这一片片梧桐叶想象成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和梧桐叶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一、复习导入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合,11~20各数的组成。1.碰球游戏导入,复习10的分解组合2.老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幼儿说数的组成。
2、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 3、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活动准备 不透明的容器,分别装有香水、大蒜、麻油、醋、酒、橘子等,最好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大象的木偶。小朋友你们说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大象的鼻子能卷东西) 出示狗的木偶。小朋友,狗的鼻子又有什么用处? (狗的鼻子最灵)。 2、讨论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⑴、动物的鼻子有这么大用处,那么我们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呢?(呼吸、嗅气味) ⑵、桌上有许多小瓶子,用我们的小鼻子来闻闻,看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⑶、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气味,不喜欢什么气味,为什么?你以前还闻过哪些有气味的东西?
活动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哦跃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三、幼儿进行小实验:植物无根和有根实验。请幼儿看看实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儿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