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设目标1.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心情愉快的参加各类活动。2.学习使用筷子,安静愉快的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3.能耐心倾听别人讲话,理解他人说话意思,并做积极的应答。4.学习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与人交往。5.乐于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喜欢老师、小朋友。6.知道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7.亲近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了解其生长条件,懂得关心动植物。8、鼓励幼儿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有条理的进行剪、画、贴粘等活动。
一.材料 小山洞、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小猫头饰若干,猫妈妈的胸饰一只,音乐磁带一盒。二.过程(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1.教师:“小猫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那边森林里去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吧!”(伴随《蝴蝶花》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2.教师:“草地上真舒服,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3.故事: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兔跟着妈妈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碟可开心了。它一会儿去闻闻鲜花,一会儿扑蝴蝶,结果找不着妈妈啦。天渐渐地黑了,小兔找不着妈妈多伤心呀,它大声地喊:“妈妈,妈妈……”。
春的来临,使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孩子们开始收集自然角了,最近每天都有孩子带来各种自然角的物品,如:水果、干果、盆景等等。一个星期一的早上,黄灏小朋友手里拎着一个饲养盒兴冲冲的来到了教室,大声的喊着:“老师、老师,我带来了一条蛇”。他的喊声吸引了许多孩子,他们一起挤着看这条蛇。有几个女孩子似乎比较胆小,抱着双臂说:“我最怕蛇了,会咬人的”。但好奇心又驱使着她们追随着看热闹,我悄悄的走过去,倾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曹振飞说:“蛇的舌头和我们人的舌头是不一样的”。刘景超说:“我看过动物世界,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没有毒的”。黄铭均说:“蛇身上的花纹是不一样的”。王中天说:“听说蛇还会脱皮呢”。徐雨航说:“蛇没有脚它怎么走的呢?”。周祖豪说:“我还吃过蛇肉呢”等等。我从孩子这些谈话中对他们的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获取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初步拟订了一个关于蛇的主题网络图,图中实线部分是孩子们实际活动内容,虚线为教师预定内容。 场景一:蛇的趣闻 确定蛇的主题后,我开始与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蛇的资料,短短的几天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法收集到了一些有关蛇 书籍和VCD,还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蛇的资料,其中黄铭均带的一本书《有趣的蛇》最受孩子们的关注了,他们没想到蛇与人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书上记载着有一种双头蛇、会唱歌的蛇、会跳舞的蛇、会看门的蛇、会当保姆的蛇、会灭火的蛇、还可以用活蛇做耳环、做门帘等等。孩子们真是太激动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有的孩子选择了用泥工捏各种各样有趣的蛇,有的借用废旧材料、积木等拼搭蛇洞、蛇桥等,选择最多的是绘画,许多孩子一边画一边嘴里唠叨着,忽而沉思,忽而又挥舞着手中的画笔。不一会,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呈现在了我的面前。下面是部分孩子作品的解读。王中天: 有一条蛇,它想去爬树可是爬不上去,后来两条蛇一起爬了上去,房子的门帘也是许多蛇串成的”。夏 炎: 许多蛇在一起比赛谁跑的快,“预备起”它们一起跑了起来,跑的一条条累的伸长了舌头,有一条蛇跑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王 炎: 有一天,有一个小朋友要过河,没有桥,怎么办呢?一条蛇看见了就游了过来架在河上变成了一座桥,小朋友就过河了。还有条蛇盘在那儿晒太阳。周秋妤:这是一条毒蛇,它在吃草,吃饱了在草丛里了生了5个蛇蛋。俞琦涵:有一天太阳下山了,蛇也要回家了,在散步时听见蛇宝宝在蛋里哭,它们就在旁边保护它们了。 刘明玉:这个人家养了两条蛇,看见下雨了,地上有水就变成一条路,让大家从它身上过去,另一条蛇站在门口看门,等着主人回家。在解读孩子们的作品时,我始终被孩子们的作品深深地感动着,仿佛自己走进了孩子那童话般的世界,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着、快乐着,对一切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芦南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 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1、欣赏云的变化。2、发挥想象力。3、享受说儿歌的乐趣。4、锻炼大小肌肉的活动能力。活动准备:课件、魔术棒、纸笔、录音机、蓝卡纸、双面胶1、 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1)出去玩时,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2)天空中有什么?
活动准备:1、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1、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2、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段体。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一)第一段:1、我们一段一段来听。2、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今天郭老师也来给小朋友们做菜菜吃,你们听一听郭老师在炒菜的时候都做了什么?通唱一遍。我先干什么了?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学一学?(咚咚咚咚的切菜声)除了切菜我还做什么了?(嘶嘶啦啦的炒菜声)还做什么了?(丁丁冬冬的瓶子声等等),你们猜郭老师做的是什么菜?咱们一起来炒菜菜吃吧。可是这次郭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用你们的小嘴巴来帮老师做菜菜,当郭老师切菜菜的时候就说:咚咚咚咚咚,当郭老师炒菜菜的时候时候就说:呲呲呲呲。当郭老师放酱油的时候,就说哗哗哗哗哗。尝一尝的时候你们就学:巴巴巴巴,咱们一起来做菜。
二、活动准备:表现小鸟生活的三段体音乐、录音机三、活动过程:1.我们和小鸟做了朋友高兴吗?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关于小鸟的音乐,听了以后,你觉得小鸟在干什么?提问:你觉得小鸟在做什么?2.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听这首音乐有几段?每一段听上去是一样的吗?提问:你听出来有几段?每一段是怎么样?
玩法:(一) 交代名称和玩法:(幼儿分二队,16张有图形的卡片按纵横各4张放好。图片朝下。) 我们来玩个“猜一猜”游戏,这儿有些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张是个小正方形,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小正方形,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放在这队排头,最后比比谁赢得的卡片多。(教师依次翻卡片,注意提示)
过程: 1.复习引入 (1)教师集合幼儿成四路纵队,然后组织幼儿走成圆形队,听口令齐步走,跑步走,再成四路纵队。 (2)引入主题:教师告诉幼儿,小青蛙本领大,最会捉虫子,今天老师就要当青蛙妈妈,请小朋友当小青蛙一起来捉虫子。 2.学习纵跳触物的动作 教师示范讲解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腿微屈,体前倾,臂后摆预备,双腿用力蹬直,双臂由后往下向前上方摆起,右手上举触摸物体,腾空时不低头。 小朋友原地练习2~3遍。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新年的环境:用彩色的皱纹纸穿成圆环,做简单的新年挂饰,并带一些气球来装扮活动室。 2、彩色笔、剪刀、浆糊、抹布,幼儿用书《新年的祝福》。 3、教师制作一个礼物盒,里面有自制的送给幼儿和同班教师的新年贺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猜测礼物盒中的礼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多媒体课件:交通安全、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内容的小故事,并配有关的安全标志。 2、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3、每幼儿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 4、画纸、水彩笔、剪刀等工具材料。
二、 重点与难点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要让孩子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理解歌词是重点,这首歌的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但是故事中角色的形象却相当明显(小鹿是善良、热情、可爱;小羊是可怜的)。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才能体会角色的情感,真正来解决歌曲的难点: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三、 准备 1. 图片三幅(注三幅画时画出小山羊和小鹿表情)。 2.若干积木拼成的一幢房子 3.小鹿、小羊头饰。 4.录音磁带《森林木屋》。
目的:1、能合着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模拟各种汽车。2、体验大胆想象、自由表现的乐趣。准备:1、观察过各种汽车,玩过各种玩具汽车。2、做过“小司机”的音乐游戏,熟悉红灯、绿灯、转弯的音乐信号。3、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片断以及完整的游戏音乐。
2. 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 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 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活动准备:1. 具有多种想象及可模仿的图案。2. 装饰好的手的造型所编排成的表演剧。3. 多种色彩的颜料与棉签、抹布。4. 供幼儿表演的小舞台。活动重难点: 大胆想象,创作各种手的变换造型,并直接在手上作画,乐意用装饰好的手自由表演。活动过程:一.想象模仿,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王老师带来许多有趣的图案,你们想不想看?边看边和小朋友讲讲,这些图案象什么?1. 幼儿自由结伴去观看想象,师随机了解幼儿想法并肯定。2. 引导幼儿试着用手去模仿图案造型。3. 师小结:小朋友学的真象,原来小手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二、活动准备:PPT、卡片、粘纸小花三、活动流程:1.说一说(介绍爸爸妈妈的工作,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工作”,认识这两个字吗?你的爸爸妈妈都有工作吗?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小结:人长大以后,都需要找一份工作。2.猜一猜(猜猜老婆婆的四个儿子分别找到了什么工作)(1) 出示老婆婆和4个儿子,帮助老婆婆猜猜儿子们都找到了什么工作。(2) 猜猜大儿子的工作(听声音猜)★ 这是什么声音?大儿子可能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3) 猜猜二儿子的工作(看照片猜)★ 这是谁?你看过他的表演吗?看过哪些表演?(4) 猜猜三儿子的工作(通过提示)★ 三儿子的工作必须戴着帽子,什么工作需要戴帽子?为什么建筑工人要戴这样的帽子?
2、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准备:1、课件;2、实物:鞭炮、气球3、录音机、图片、方向盘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们这来玩,看!他们在干什么? (大班幼儿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伤手的事情) 老师问:大班哥哥姐姐这样做安全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2、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可乐瓶若干,塑料圈人手一个,斜坡一个,杂物若干,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1、 准备运动:兔子舞师戴头饰: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音乐起)2、 基本动作:游戏《狼来了》师:这儿真美,我们在这儿安家吧!(取下圈,放在地上当家)我们还有很多粮食没搬,得把它们搬到仓库里。(指定一个地点为仓库)示范:走到场地一侧,取一件物品,用双腿夹住,跳到仓库处放下,再继续。(请个别幼儿示范,强调动作要领:在搬时一定要用夹物跳的方法。)当大灰狼出现时,小兔要立即在塑料圈中蹲下,大灰狼走了,再继续搬东西。
在主题活动“我的好朋友”中,我让幼儿自己带些玩具来幼儿园与好朋友互相交换着玩,在活动中我观察到,小朋友最喜欢交换的玩具就是奥特曼,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设计了奥特曼与怪兽这两个角色。在设计第一次玩时,怪兽是静止不懂得,这是由于幼儿是在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中进行投掷活动的,他们不会感到活动是枯糙的。第二次玩时,将怪兽设计为移动的,增加了跑的内容,便立定投掷为跑动中的投掷,大大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这样做,既调动了幼儿投掷兴趣,又是投掷活动中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等得到了保证,提高了锻炼的实效性。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涉及这次活动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虽然我们有一条统一的安全线,但是在设计怪兽时,做到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在放置时也是有远有近。道具的不统一,让幼儿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在活动指导中,还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要求,如:打到怪兽,打中怪兽的眼睛等等。这样做尽量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主体性是设计活动中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二期课改下的教师角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 <BR><P></P>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活动中充分去挖掘幼儿的主体性。我设计了辨认怪兽这一环节,让幼儿在小动物中辨认出怪兽,然后提出问题“怪兽混在小动物中,我们该怎么办?”让幼儿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最后一个游戏中,我只是提供了材料,用什么方法过竹梯,就由幼儿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