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我在空中飞》教案

  •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优秀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优秀教案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问题 观察钟表,如果当前的时间是2点,那么时针走过12个小时后,显示的时间是多少呢?再经过12个小时后,显示的时间是多少呢?.解决每间隔12小时,当前时间2点重复出现.推广类似这样的周期现象还有哪些?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概念 对于函数,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当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并且等式成立,那么,函数叫做周期函数,常数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由于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对,恒有,并且,因此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并且 ,, ,及,,都是它的周期.通常把周期中最小的正数叫做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仍用表示.今后我们所研究的函数周期,都是指最小正周期.因此,正弦函数的周期是.

  •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5《诱导公式》优秀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5《诱导公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推导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情感目标:1.通过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诱导公式探求工程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 通过诱导公式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划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二、自学(阅读教材第110---112页,回答下列问题) 在直角坐标系下,角的终边与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相交于,则,(一)终边相同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 公式一: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二)关于轴的对称点的特征: 。对于角而言:角关于轴对称的角为_______公式二: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优秀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设计】(1)精讲已知正弦值求角作为学习突破口;(2)将余弦、正切的情况作类比让学生小组讨论,独立认知学习;(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4)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构建问题探寻解决 问题 已知一个角,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 利用计算器,求= (精确到0.0001): 反过来,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求出相应的角? 解决 准备计算器.观察计算器上的按键并阅读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小组内总结学习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角的方法. 利用计算器求出x:,则x= 归纳 计算器的标准设定中,已知正弦函数值,只能显示出?90°~ 90°(或)之间的角. 介绍 质疑 提问 引导 说明 了解 思考 动手 操作 探究 利用 问题 引起 学生 的好 奇心 并激 发其 独立 寻求 计算 器操 作的 欲望 10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水的性质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而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1.日军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阐述。明确: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目标导学二: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语段中一一列举了此次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一)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一)

    四、说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形象感知、领会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延安精神,体会作者对延安神追寻的热切。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查找资料、结合史料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讲解汇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读懂诗歌内容,受到精神教育。五、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以激情的文字导入,简单介绍延安的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以三个问题:为什么追寻?追寻什么?怎样追寻?提挈全文,初步建立诗歌的层次。 学生交流对延安的了解,补充简介延安,让学生加深对延安革命圣地的感受。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方法达到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的目的;2、通过默读、指导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的学习,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目的;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练习的方法,学习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五)教学难点: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说课稿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同样需要我们小点儿声?(校园的走廊、电梯、商场、餐厅等) 师:孩子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找到我们身边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不论是学校、公园还是商场、银行。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虽然没有保持安静的的标志,我们也要小点儿声。那么,是不是这些地方我们就不能说话了呢? 5、课件出示电梯场景 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电梯。丽丽和她的2个伙伴正乘坐电梯去上班,这时候他们可以聊天吗?为什么? 师:当电梯来到11楼,又进来的2个人,这是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调节自己聊天的音量,不打扰其他人乘坐电梯。 师:公共场所不是不可以讲话,只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音量,不影响他们,就是文明的行为。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册学习伴我成长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册学习伴我成长说课稿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环节设计安排学生调查身边的大人都在学什么,并设计调查表,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大人们也需要学习,再播放视频资料,明白终身学习已是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趋势,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调查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五:名言勉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1.分享课前我们积累了有关学习的名言,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名言。2.写一句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的话。学生自由写,老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全班交流,老师相机表扬和点评。总结: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能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让学习伴我们成长!【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搜集分享有关学习的名言,为他们在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时,积累相关精神支撑。同时,在理解名言的过程中,注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说课稿

    写 了中国历 史的辉煌篇章 。你知道哪些相关的事例呢 ?3、故事屋 : “彝海结盟”4 、小提示 :正是由于有各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团结互助 ,才有今天 这个伟大的多 民族国家一一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中,形成了 一 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 ,我过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 果。5、相关链接 :课本第 58 页。6 、小提示:在长期实践和不 断交往中 ,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 、 相互促进,共同创 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7、活动园 :下面是 一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 的事例 ,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 ?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在长期的 生活和实践过程当中 , 各民族相互交往 交流交融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共同努力建立和建设 了 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共同床在了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 化。我们各民族是一个 共同体 ,谁也离不开谁。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我爱我们班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我爱我们班说课稿

    (三)活动:我的班徽我设计1.同学们班级就是我们快乐的家,下面我们一起为这个家设计一个班徽,好吗?2.师:要想设计好班徽,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班徽?(学生交流)3.班徽的确应该是一种有着特殊含义的图案。让我们先来看两幅班徽设计图。(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班徽设计图)你能说说他们设计的图案代表了什么意义吗?4.那咱们班具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样的班徽最能突出这一特点呢?(学生交流看法)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班徽设计要求。(板书:体现班风和特点,设计新颖有创意)6.师小结:刚才我们讨论了对班徽的设计要求,下面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设计,设计完后要讲出自己设计的班徽含义。(播放轻松背景音乐,学生按要求分组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说课稿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有了制订自己班级规则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和第11页的图文资料,看看应当怎样制订班规。接着,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合理制订班规的程序、方法,再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然后,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由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讨论,制订适合自己班级的一些班规。板书:自己班的班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合理制订班规的合理方法,并一起制订自己班的班规。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设计意图:梳理总结,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环节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遵守自己制订的班规。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1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探究点三:工程问题一个道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9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共同施工3天,因甲另有任务,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完成,问乙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解析:首先设乙队还需x天才能完成,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甲队干三天的工作量+乙队干(x+3)天的工作量=1,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乙队还需x天才能完成,由题意得:19×3+124(3+x)=1,解得:x=13.答:乙队还需13天才能完成.方法总结: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的等量关系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题中没有一些必须的量时,为了简便,应设其为1.三、板书设计“希望工程”义演题目特点:未知数一般有两个,等量关系也有两个解题思路:利用其中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利用另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练习:现在你能解答课本85页的习题3.1第6题吗?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了一条船 ,正好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小结提问: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聚?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①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移项(等式的性质1)合并(分配律)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作业:1、 必做题:课本习题2、 选做题:将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精确到0.1厘米)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3)移项得-4x=4+8,合并同类项得-4x=12,系数化成1得x=-3;(4)移项得1.3x+0.5x=0.7+6.5,合并同类项得1.8x=7.2,系数化成1得x=4.方法总结:将所有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特别注意移项要变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某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解析:根据实际书的数量可得相应的等量关系:3×学生数量+20=4×学生数量-25,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设这个班有x个学生,根据题意得3x+20=4x-25,移项得3x-4x=-25-20,合并同类项得-x=-45,系数化成1得x=45.答:这个班有45人.方法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抓住题目中的“相等”、“谁比谁多多少”等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以便从中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2

    从而为列方程找等量关系作了铺垫.环节2中的表格发给每个小组,为增强小组讨论结果的展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环节3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为讨论的得出起到辅助作用.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本节课的设计中,通过学生多次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确实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新内容,探索的过程是没有难度的任何学生都会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有体会的过程,都有感悟的可能,这种形式让学生切身去体验问题的情景,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问题,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3.注意改进的方面本节课由于构题新颖有趣,所以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气氛活跃,讨论问题积极主动.但由于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较多,使得教学时间不能很好把握,导致课堂练习时间紧张,今后予以改进.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2

    1:甲、乙、丙三个村庄合修一条水渠,计划需要176个劳动力,由于各村人口数不等,只有按2:3:6的比例摊派才较合理,则三个村庄各派多少个劳动力?2:某校组织活动,共有100人参加,要把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已知第一组人数比第二组人数的2倍少8人,问这两组人数各有多少人?目的: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际活动效果:从学生做题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列出方程,但其中一部分人并不能有意识地用“列表格”法来分析问题,因此,教师仍需引导他们能学会用“列表格”这个工具,有利于以后遇上复杂问题能很灵活地得到解决.六、归纳总结:活动内容: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1. 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如何列方程;2. 寻找中间量;3. 学会用表格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1

    解:设截取圆钢的长度为xmm.根据题意,得π(902)2x=131×131×81,解方程,得x=686.44π.答:截取圆钢的长度为686.44πmm.方法总结:圆钢由圆柱形变成了长方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体积保持不变.“变形之前圆钢的体积=变形之后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等量关系.探究点三:面积变化问题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5cm、12cm和8cm的长方体钢坯锻造成一个底面是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钢坯.试问:是锻造前的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大,还是锻造后的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大?请你计算比较.解析:由锻造前后两长方体钢坯体积相等,可求出锻造后长方体钢坯的高.再计算锻造前后两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最后比较大小即可.解析:设锻造后长方体的高为xcm,依题意,得15×12×8=12×12x.解得x=10.锻造前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为2×(15×12+15×8+12×8)=2×(180+120+96)=792(cm2),锻造后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为2×(12×12+12×10+12×10)=2×(144+120+120)=768(cm2).

上一页123...383940414243444546474849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