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二、教学目标:1、 识记 理解 运用 新旧事物的含义2、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3、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4、学会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 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一、教材分析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逻辑顺序是: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 逻辑顺序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2)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5、请列举开源的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6、开源“五水”歌:开发地下水、蓄积洪水,跨流域调水,淡水海水,人增雨水。能马上背出来吗?7、请列举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8、水资源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尽管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知识,但关键还是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看课本70页“活动”,请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提示:(1)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体现在: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用水规模;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2)我国缺水问题,谈谈看法: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确定综合思维、立体思维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缺水的对策。
浅层地下水是贮存于地表松散堆积物中的潜水。主要受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并与河水有相应补给关系,即河水高于潜水面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深层地下水是长时间内渗入地下深入储存起来的,它缓慢地流出补给河流,受气象因素影响很小,通常只有年变化,季节变化已不明显。当然,一条河流的河水补给来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的混合补给形式,对流域自然条件复杂的大的河流来说尤其如此。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除雨水、地下水外,高原高山上冰川、积雪在夏季融化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由春季融化积雪补给,夏季则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西北内陆盆地除雨水外,夏季高山冰川、积雪融化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我国季风地区,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而冬季则由地下水补给。
【补充说明】我们这节课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 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 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吗?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布规律不同的自然带,这也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总结】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 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保护全球环境,人人有责。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 2/3。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点拨: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⑷对环境的影响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课标要求和解读】1.课标内容: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2.课标解读: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目标和要求】1. 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3. 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2、图5.5“长江三峡图”(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说明: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图3.6城市雕塑图为位于兰州城南黄河之滨的巨型雕塑——《黄河母亲》。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现今仍保持着原始形态的自然地域已经越来越少了。古今中外众多的自然景观都留有人工的痕迹。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
注:号码代表自然带类型【讨论问题】(1)请将板图中符号与你所在的自然带“对号入座”(提问几位同学)。(2)哪些属于温带森林?哪些属于热带森林?(3)南半球缺少哪些自然带?(4)气 候类型相同而自然带不同的是哪种气候类型,哪些自然带?(5)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哪种自然带,哪些气候类型?(6)两组同学“通道”之间所处的是什么自然带?(答:过渡带,说明自然带没有严格界线,整个自然界是非常和谐地过渡、相互联系结成的有机整体)。【放录像片】《各自然带景观》,看一段录像增加感性认识(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编辑的录像资料)。【学生讨论】阅读课本P98“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 带的基本分布情况:【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
课 程数学章节内容5.1角的概念推广课程类型新课课时安排2课时指导教师 日期12月2 日学习目标理解将角度从0°~360°推广任意角。学习重点掌握角的度量、任意角学习难点理解象限角、界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回顾(温故知新)1、角度的概念:什么是角?始边、终边、顶点。 问题(顺着问题找思路)1、正角.负角.零角.界限角和第几象限的角概念?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做________,按照_____时针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当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形成的角叫________(结合图形讲解) 2、在坐标系中依次表示390°、30°、-330°,观察图像,探讨终边相等的角的特点、有什么关系?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终边相等的角度?
【教学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2、了解或的解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观察能力;4、通过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学习,学会运用变量替换的方法,从而提升计算技能。【教学重点】(1)不等式或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教学难点】 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 *回顾思考 复习导入 问题 任意实数的绝对值是如何定义的?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解决 对任意实数,有 其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实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拓展 不等式和的解集在数轴上如何表示?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知,方程的解是或,不等式的解集是(如图(1)所示);不等式的解集是(如图(2)所示). 介绍 提问 归纳总结 引导 分析 了解 思考 回答 观察 领会 复习 相关 知识 点为 进一 步学 习做 准备 充分 借助 图像 进行 分析
课程:数学课题: 3.1.1函数的概念课型:讲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班级:2015级南口班授课时间:2016年3月1日授课地点:南口校区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1.能用函数语言描述图像、解析式中自变量与函数值的依赖关系; 2.会计算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值域的含义 3.会用语言表述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计算函数的定义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素养目标函数概念的思想蕴含了很多数学思维,也渗透生活中及其他学科范围内,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函数的抽象性。教学重 点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难 点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教学方 法引导启发,讲练结合教学资 源演示文稿板 书 设 计3.1函数的概念 设集合A、B为非空数集,对于确定的对 应法则f下,在集合A中取定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与之相 对应,则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 个函数. 记作:y=f(x),x∈A X叫自变量,y叫函数值,集合A叫函数的 定义域,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叫值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 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力目标:⑴ 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 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⑴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 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教学设计】(1)用学生熟悉的主题活动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2)引导学生去感知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认识特征,由此定义性质,再利用图形(或定义)进行性质的判断;(3)在问题的思考、交流、解决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着人们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地,人口的迁移量取决于迁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迁出地人口相对过剩的状况。师: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吸I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师总结)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说明经济越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即拉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师:交通和通讯又如何影响着人口的迁移呢?生: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课标解读】以田纳西河流域为实例,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学习目标】1、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2、阅读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教学重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教学难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水文条件【教学资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图、流域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沿河剖面图、矿产资源分布图
【知能训练】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5-6题为双项选择题)1、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主要分布的地方是()A.塔里木河下游绿洲B.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C.居民点、工矿区及交通线附近D.科尔沁沙地2、近年来,西北地区环境发展的趋势是A.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绿洲环境总体趋于好转B.风沙活动增强,盐碱地面积增加C.绿洲经济以农业为主,无环境污染问题D.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强,绿洲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3、我国沙漠沙地所处纬度最高的是()A.科尔沁沙地B.呼伦贝尔沙地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D.乌兰布和沙漠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北半球亚洲高压的范围之内B.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C.深居内陆又隔崇山峻岭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短水少
写作指导:第一题要求写出自然美,在自然美中融进自己的感情。小路、流水、山峦、森林、天空、大海……都是实体事物,因此首先要求用写生的办法把它们表现出来,要写得准确,写出它们的特点和个性,尤其是写出它们的美。同时,也要把赞美之情不落痕迹地融化在描写之中。第二题是写一幅风景画或一张风景照片中的自然美景,以及美景中的一些细节,同时把自己心动的感觉写出来。在这里,关键是找到画或照片中的美,找到心动的感觉,如果找到了,再用文字把这美和感觉表达出来。当然,写风景美和写自己的感觉应是乳水交融的。第三题是用动情的笔墨把自己的一种经历写出来。这些经历似乎都是细节,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细节,就容易碰到,在题目列举的四种中,学生不难找到。即使不在这四种中,也可以,只要这种经历给了自己心灵以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1、变换角度,多向思维(多向思维要求思维能针对问题,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对于作文而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进行区分。)请学生从这则材料中分析出几个角度,准备课堂交流: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一、语文学习中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长期培养的结果,而保护学生自我评价的热情,更是持续自我评价的保证。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评价的绝对主体,很少去关注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常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认真听讲?为什么书写要工整、为什么发言要积极?为什么老师、父母对考试分数会有那么高的要求?当前出现的学生许多诸如“离家出走”、“毒杀亲人”等教育、行为、品德方面的问题,我想其中除了家长、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艺术等原因之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的缺乏是根本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1)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学生自我评价的点滴进步,对于他们每一点进步都要真诚热情地鼓励。让学生觉得我这么做,这么想是对的。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体会到强烈的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己的信心。“心若在,梦就在!”教师的热情鼓励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自我评价。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