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勤劳的民族,我们的祖先曾经为人类提供了开启世界文明之门的"四大发明",而在近百年来科学技术史上,却很少有中国人的名字。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跟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下降有很大的关系。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么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不做复制者,单纯的模仿不是创新,令人生厌的重复也只会造成原创力的降低。创新不容易但并不神秘,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创新。当然知识越丰富的,他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创新只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实不是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有个叫李小曼的画家,他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绘画时也不例外,常常是刚刚找到铅笔,又望了橡皮放在哪儿了。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感恩的人,我能行》。同学们,当你们站在这庄严的国旗下,一起认真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内心是不是怀有一种感恩之情呢?那我们怎样做,才是一个懂感恩的人呢。其实,感恩,很简单。感恩就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同学的陪伴,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感恩父母,我们并不难做到。给父母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端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给父母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这便是感恩,回到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力的家务事,为父母捶捶背,这也是感恩;让我们一起将这份感恩之心延续,使父母幸福快乐!感恩老师,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答谢老师。课堂上,用一道专注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全身心投入,专心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了为老师擦一次黑板、为老师创造一个洁净的空间,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挥挥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
一、对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课在新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且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时对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本课书是新教材的教育目的和归宿。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总体小康社会的建设增强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节约意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
一、教材分析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本框题教材所处的地位及联系:《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教版2004年12月第一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框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内容,了解了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为过度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框题又是学生进入哲学的入门,因而它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本框题,为学生从总体上对哲学的理解,为以后学好哲学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框题是进入哲学与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学生的学习生活常常遇到的问题。2、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哲学的含义;(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2. 能力目标:(1)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2)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关于哲学的第二个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解释同一性——就是说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总结得出三种看法——认为意识(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举例说明问题,吃饭的时候吃什么菜,学习计划与学习的实际等等)结合教材P10探究进行讲解举例:11月31日请全班同学吃雪糕,吃完后再去肯德基大吃一顿,之后再到卡拉OK唱通宵——不切实际,因为11月并没有31日。(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不同的回答,直接决定着哲学的不同发展方向。)
国旗下的讲话:铭记一二·九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是一二。九运动的纪念日,这个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距今已有73周年了。今天,站在鲜艳的国旗下,让我们一同回顾历史:谁都应该记得1935年的12月9日,谁都不应该忘记“一二。九”这场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虽然,它早已成为历史,但它的事迹,它的精神,却早已铭刻进了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的高潮。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一二。九先辈的功绩,心潮澎湃,不能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同学们,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抗战时期的大中学学生,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亡,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而我们,是否也应该象他们一样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现实又如何呢?台下的有一部分同学,当你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的听课时,当你将青春耗费在虚拟的网络时空时,当你沉溺于追逐流行和崇拜明星时,当你盲目的“耍酷”“装帅”,张扬你所谓的“个性”时,不知你是否想到了作为当代青少年那肩头沉重的使命感?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猜测、理解与交流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题:教材26页的“连一连”、27页“练一练”中的1、3题;实际应用题:观察汽车、观察冰箱。(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进行思想教育,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相信大家能做到。五、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这样板书简洁明了,有效的突出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我们遇到的往往就是这样的方程组,我们要想比较简捷地把它解出来,就需要转化为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相同或相反的情形,从而用加减消元法,达到消元的目的.请大家把解答过程写出来.解:①×3,得:6936xy??,③②×2,得:3486??yx,④③-④,得:2?y.将2?y代入①,得:3?x.根据上面几个方程组的解法,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并请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析](1)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消元”.(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①变形----找出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然分别在两个方程的两边乘以适当的数,使所找的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②加减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6、问题的检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老师拓展的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能否真正领会,或领会的程度如何?这就需要检验才能了解。检验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交流、调查、反思、随堂检测等方式进行。我主要采用随堂检测的方式,把事先准备好的自测题发给学生,或利用多媒体投影来进行当堂检测。检测题目不宜过多,可随学生的课堂表现而有所增减,同时,把拓展性的问题作为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外探索。如,这节课我是选择了《同步作业》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完成检验的。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通过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来,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了解,帮助教师及时掌控课堂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进度。7、我的收获和疑惑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还有哪些问题没能搞明白。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这一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深层次的的回顾与反思,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记忆与理解,同时也便于老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掌握和调整以后的教学思路。
2、简单的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课件(宝宝的生长过程)、《小麻雀打电话》故事磁带、油画棒、小花被一床、小朋友小时侯的照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师生谈话:1、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小时侯的照片,可互相看。2、我们很小很小的时侯是什么样子呢:都在干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1、出示胎儿的生长发育录像片,请幼儿观察宝宝的生长过程。 让孩子们了解从胎儿到出生到怎样被妈妈养育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刚才,小朋友都看了录像,老师相信你们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知识,那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活动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哦跃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三、幼儿进行小实验:植物无根和有根实验。请幼儿看看实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儿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四、活动所需资源;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五、活动过程: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1、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盒,积木;球、折纸、纸板。2、铁哑铃二对,大矿泉水二瓶(圆形),大木箱一只。3、粗细绳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4、滑轮二付。5、录像。教学过程:(一)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1、介绍物品。师: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不认识的东西大家一起来告诉你。(重点介绍:滑轮)2、布置任务。师:这些都是物体,现在这些物体有没有动。(没有)。今天老师就请你来想办法,使这些物体移动位置,看谁想的办法最多。但有个要求,玩时不要拥挤,要相互谦让,并要把玩的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2、提问:(幼儿表达,也可上来边操作边讲)(1)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这些物体的?(幼儿回答)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还有的小朋友用脚踢使物体移动,这说明要使物体移动必须要用力。(2)样一件物体(出示皮球),你们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幼边操作边表达)小结:对同样一件物体,用力大物体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动的慢,滚的也不远。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2、学习动物的叫声准备: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3、图谱一张。过程: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幼儿坐到位置。“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放录音一遍。“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幼儿自由说。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二、学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1) 放录音“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每次叫四五个幼儿。2)、依次学习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三、游戏1)、幼儿自由选挂件。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各位老师、同学: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向着成功努力的过程,乍一看,就像一条黑漆的隧道,望不到头,比如高三毕业班的我们,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忙不完的事,睡不够的觉,许多人每天都要“头悬梁锥刺骨地挑灯夜战”,每天在“两点一线”之间劳碌……一天天的生活就像复印机里印出来的,一切都在重复。别忘了,太阳是新的!全新的,是一种最美的心境!新的太阳,难道这不是一种希望吗?每天都看见希望,就像是在黑夜里看见曙光,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是的,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几乎崩溃了,太高的期望将我们紧紧地钉在地上,但最沉重的负担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充实的象征呢?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向着胜利微笑,但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必须微笑,而且是会心动微笑。埋首于通向成功征途,是必须真真正正“埋”下去的,这段日子需要静下心来,只有保持“心静如水”的状态,才能投入最后的冲刺。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超市售货员(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1. 监管力度不一,学习效率参差。 线上学习,有部分家长很重视,为孩子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也很自律,能按时听课、积极思考、完成各项课内课外练习。但不排除存在家长无条件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的现象。我校生源一大部分是新居民子女,线上教学的中后期,学生家长绝大部分外出务工,学生的学习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孩子缺少大人的监督,不自觉更体现无疑,上课不专心,不记笔记,甚至不上课的也都存在,更别说语文的口头朗读、背诵作业和笔头的听写作业等的落实了。学生上课的参与率不保障,学校效率也参差不齐,两级分化明显。
一、 引入课题1. 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 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4. 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一、说教材《彩色的梦》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本单元的课文迸射着想象的火花,内容富有趣味性,《彩色的梦》写的是小朋友彩色铅笔画笔画出了美好的梦境。学习时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三、说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重点) 2.感受梦的色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难点)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