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小放驴》教案

  • 《G弦上的咏叹调》教案

    《G弦上的咏叹调》教案

    《G弦上的咏叹调》是创作于1729-1731年的管弦乐作品。后经小提琴家威廉米改编,主旋律完全在小提琴G弦上演奏,因此得名。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D.斯卡拉蒂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教案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教案

    一、引入新课。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同学们可有谁以前听过关于这首乐曲的故事传说?有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指名请同学讲传说。)讲的真不错。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一首美妙的乐曲就诞生了,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接下来就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欣赏月光曲的美!二、聆听乐曲。1、认真聆听乐曲结合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关于这首乐曲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感受这个故事的美。2、听着这么美的曲子,你的眼前浮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来描绘描绘。(师指名答。)3、听着你们的描绘,老师也好像来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边了!我们回到文中看看皮鞋匠的妹妹,她有没有被美妙的琴声所陶醉呢?

  • 《六月——船歌》教案

    《六月——船歌》教案

    教学过程:1、钢琴准备练习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1条、第38条练习,要求学生弹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条音阶准备练习中,弹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阶。2、导入新课:《六月—船歌》已经基本练习过了,由学生向老师总结一下关于已经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关知识内容。3、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并注意指导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弹奏一遍《六月—船歌》,并和学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画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4、弹奏的触键要领:演奏时要首先做到将旋律从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来,努力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力量要从一个指尖转移到另一个指尖,用这样的方法把旋律线条从“指尖”流出来,同时要学会聆听,善于分辨弹出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达出要创造的意境。

  • 《G弦上的咏叹调》教案

    《G弦上的咏叹调》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领略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二、讲授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乐器吗?教师播放录音,带上设计好的乐器音色音响片段,逐一提问。(1)《G弦上的咏叹调》播放录音,熟悉作品,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以及这部作品的创作始末。(巴赫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欧洲“巴罗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代表作品有声乐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 《半个月亮爬上来》教案

    《半个月亮爬上来》教案

    一、介绍一般新疆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要求学生熟悉。二、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音乐让学生听,形成初步的印象。三、视唱歌曲:  (1)板书歌曲中难点节奏,教师与学生同打。  (2)打开书,试打全曲节奏,采用分组轮打、接龙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3)视唱歌曲旋律,采用小组接龙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4)如有时间,把歌词打带入其中。四、填词教学。

  •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 《海岛冰轮初转腾》教案

    《海岛冰轮初转腾》教案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二、以谈话法引导学生谈京剧。1、京剧的历史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200多年。2、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3、京剧的声腔 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伴奏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锣等。4、京剧名家“老生三杰”: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三、作品鉴赏。(一)阅读材料,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出身京剧世家,9岁学戏,11岁登台。1913年就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誉全球,他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教案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教案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这段曾经风靡全国的唱腔采用的是“喇叭牌子”。传统中这个曲牌用唢呐伴奏,唱词虚词衬字多,曲调简单粗糙。 初排《刘巧儿》时这段唱曾遭到非议,徐文华在几种板式都不理想的情况下,提议用这个曲牌,节奏跳跃灵活,但由于旧评剧中此调比较庸俗,所以要推陈出新。 经改革后的这段“小桥送线”,其前半段,伴奏乐器中去掉唢呐,改为弦乐,细腻传情;过门也变化得长短灵活;演唱时也去掉不必要的衬字;后半部有数板,半说半唱,用高低木鱼和三弦衬托;最后几句对桥下景色的描绘与人物此时的心境融合起来,传神传情。

  • 《快乐的女战士》教案

    《快乐的女战士》教案

    一、导入师:优美的旋律把我们又一次带到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情节中。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被誉为中国的四小天鹅舞曲美称的《快乐的女战士》舞蹈音乐。二、欣赏乐曲1、观看舞蹈视频《快乐的女战士》。师:在舞剧的第四场中,有一段《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音乐——《快乐的女战士》。请同学们观看舞蹈视频。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乐曲的旋律,它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联系?生:旋律轻快、活泼。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乐曲开始用的就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旋律。师:乐曲的引子用的就是《军民团结一家亲》开始的旋律,也是《五指山歌》的旋律,我们把它叫做“万泉河”主题。2、欣赏乐曲第一主题。师:让我们来熟悉乐曲的第一主题,听听这段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聆听欣赏乐曲一部分。

  • 《布谷鸟儿咕咕叫》教案

    《布谷鸟儿咕咕叫》教案

    新课讲授:1、简介布谷鸟的由来。2、四川清音简介: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风格。4、再次听赏歌曲,说说四川清音的特点。5、老师逐句教唱歌曲《布谷鸟儿咕咕叫》。6、全班合唱。

  • 《斯卡伯勒集市》教案

    《斯卡伯勒集市》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籁之音”吗?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和你》的女声演唱者莎拉·布莱曼,她的声音就被称为“天籁之音”。今天我们来欣赏她的一首歌曲。二、新课教学1、播放《斯卡伯勒集市》初次聆听,谈谈你的感受。2、简介歌曲来源及故事背景《斯卡伯勒集市》原本是一首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民歌,1965年,保罗·西蒙碰巧学会这首歌的旋律,于是加工成了现在的“斯卡布罗集市”,并成为永恒的畅销金曲。这首歌是美国六十年代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1968年奥斯卡获奖片《毕业生》中的主题曲。3、介绍歌手4、对比两个版本的《斯卡伯勒集市》三、结束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电影《毕业生》,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体验并模仿北京曲艺音乐韵味的基础上,表现出远方游子归故里时的爱恋之情。2、乐于了解三种北京地区曲艺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进而关注民间曲艺音乐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范唱、学唱部分段落、品味韵味儿、对比探究,鉴别地学习曲艺音乐的过程;2、进一步掌握通过模仿和对比来学习歌曲中独特韵味的方法。(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随着音响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2、初步了解几种曲艺形式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艺术家;3、辨别几种不同的北京地区曲艺形式。

  • 《六月——船歌》教案

    《六月——船歌》教案

    一、欣赏《六月——船歌》1、播放视频《六月——船歌》。(课件:钢琴演奏版《六月——船歌》的视频)2、教师:这是一首钢琴作品,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听完这首作品后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作品名字叫《六月——船歌》,是我们很熟悉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大家还记得柴可夫斯基有什么代表作品吗?学生自由回答。二、作曲家简介: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有“旋律大师”的美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气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交响曲《悲怆》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首《六月——船歌》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课件:制作包括柴可夫斯基生平介绍、头像,《天鹅湖》《悲怆》主题音频的 PPT。)

  • 《G弦上的咏叹调》教案

    《G弦上的咏叹调》教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2、面带微笑问好:同学们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三、欣赏音乐。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四、欣赏分析。1、教师分段欣赏讲解该曲,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2、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五、总结下课。

  •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教学流程:一、导入。导入: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请欣赏几句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只是,判断这几段唱腔分属哪些行当。二、体验交流: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剧情介绍:以人物及人物介绍。儿行千里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失手杀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所唱。三、学唱。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将------身来来至大街-----口。老师带领学生读标准字。全体完整朗读歌词。发声练习。四、结束本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进行欣赏并思考分析,从视觉上和听觉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京剧字正才能腔圆,念准字是基础,上口字和普通话咬字是不一样的,这样为下一段的学习做下铺垫。为了加深印象回去找关于京剧的有关视频进行聆听。

  •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这个唱段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一首抒情歌曲。选自歌剧的第三场”搜湖”。剧情发展是这样的: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这首歌先由韩英独唱,而后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这首歌富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风格。它的原始素材是湖北民歌《襄河谣》,原民歌是四个乐句的乐段结构,经过曲作者精心构思,变化、发展、引申,谱成了这首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第一段A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第四乐句(合句)采用戏曲拖腔的手法将乐句扩充为三小节,这样既突破了乐段的方整性,又增强了乐段的收束感。歌曲的第二段B是对比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属于非常规乐段。B与A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节拍、演唱形式、节奏、句式等。结尾句中使用了第一段的拖腔,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歌曲的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前两个乐句的旋律仍是完全再现,真正的变化再现是第三、第四个乐句,这里不仅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伴有乐句结构的扩展:由于歌词的内容和句式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第三乐句扩展为3小节;第四乐句扩展为6小节。最后结束句的拖腔仍然回到A段的音调上,体现出了再现的意义。也表达了歌中主人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 《夏日泛舟海上》教案

    《夏日泛舟海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播放歌曲《宁夏》;2.用语言导人。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

    教学目标:1、运用歌声和竖笛演奏,更深地体会这首世界名曲的委婉情绪,透过优美的旋律,感受人们对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人格化寄托,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2、通过学唱歌曲,采用聆听、体验、分析、师生互动的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乐句和音乐情绪。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主要运用不同版本的音乐欣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世界人民对这首歌的喜爱。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是吹准第三乐句的切分音节奏和变化音“#5”。教学过程:学习爱尔兰民歌《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歌曲,它们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有何异同?1、欣赏女声二重唱《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怀念友人)2、欣赏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怀念母亲)3、导入主题:学习《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学生用“LU”轻声哼唱旋律,并学唱歌曲和乐谱。4、分析乐句结构:(A A B A)分成四个乐句。典型的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师弹奏《故乡的亲人》进行对比分析音乐结构。

  • 《共青团员之歌》教案

    《共青团员之歌》教案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导出:1、范唱《共青团员之歌》,介绍作品引出课题。2、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人物、鼓励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3、范唱歌曲、出示目标。二、导学达标:1、视唱旋律:分句教学法1)句一气呵成;2)变化重复;3)舒展、大跳、更抒情;4)显示出调性;5)细腻深情。分句交替、连接习唱并作轮翻练习。2、歌唱教学:(1)诵读歌词;捕捉主题。(2)部分学生分句唱谱;部分学生分句唱词。(3)曲词分声部同时视唱,并作交替声部练习。矫正、补偿,并作发声练习。三、艺术化处理:习唱与指导:1、严格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2、把握进行曲风格。3、演唱情绪要激昂振奋,声音要坚定饱满,以体现当时青年的信心和力量。

  • 《我正在城楼观风景》教案

    《我正在城楼观风景》教案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生:京剧。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学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三、欣赏《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1、同学们应该都看过《三国演义》,这篇戏曲正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诸葛亮驻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万分危机中,以空城计惊退司马懿的故事。同学们如果觉得自己对这个故事特别熟悉的话可以站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故事。2、对比这首曲目,大家可有学的比较好的京剧段子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3、拓展(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上一页123...53545556575859606162636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