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强调对外关系的灵活性。戈尔巴乔夫指出在对外政策中要采取多种办法选择不同的策略路线达到既定目标。在外交谈判中不要为自己制造死胡同,也不要给对方制造死胡同,要善于迎合伙伴,寻求接触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共采取的对外战略是以军控为中心的缓和战略,具体政策是继续与美国就裁军、消减核武器、限制地区冲突等问题进行谈判,缓解苏美关系;对西欧争取建立“全欧大厦”;对东欧实行纠偏、不干涉政策;对中国改善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调整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解决阿富汗、柬埔寨等问题。 3、影响:①经济改革措施仓促上马,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苏联经济持续下滑②经济体制改革受挫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1、知识与能力:(1)识记:20 世纪 50 ~7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70年代的经济“滞胀”“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2)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3)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2)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3)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图11-3 “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图中可见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穿越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连接了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经济地带,自然景观上由东向西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教学内容】一、 打造中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1、 西气东输工程概况(1)三大组成部分——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2)主干道走向——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哈密、柳园、张掖、武威、干塘、中宁、靖边、柳林、郑州、尉氏、淮南、南京、常州,最终到达上海,全长近4200千米。[经典例题1]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图11-5),回答:(1)天然气按形成和来源分属于来自 的能源,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地球一小时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活动由来:“地球1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1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导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大家都来参加这个活动。[1] “地球1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展开,一下子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在2008年,WWF(中国)对外联络处透露,全球已经有超过80个国家、大约1000座城市加入活动。2013年,包括悉尼歌剧院、帝国大厦、东京塔、迪拜塔、白金汉宫在内的各国标志性建筑也在当地时间晚八点半熄灯一小时。[2] ,其中包括巴勒斯坦、法属圭亚那、加拉帕戈斯群岛、卢旺达、圣赫勒那岛、苏里南、突尼斯等首次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北京鸟巢、水立方、世贸天阶等标志性建筑同时熄灯,同一时段,从上海东方明珠到武汉黄鹤楼,从台北101到香港天际100观景台,中国各地多个标志性建筑均熄灯一小时,全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
材料说明了什么?探究二:材料分析: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会议经过谈判通过了《部长宣言》,规定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 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农产品出口补贴。材料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哪些作用?探究三:P97:A、这些图示,反映出我国利用外资哪些特点?。B、能为我国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提出些建议吗?探究四:材料展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全国居民每天消费总额达到37亿元。每天消费粮食75万吨,相当于一个县级商品粮基地的全年产量;每天消耗猪肉6万吨,食油1万吨,糖1.6万吨,鲜蛋1.8万吨。每天购买杂志600多万册,报纸5000多万份,需要400量中型载货汽车才能装载。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加重可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极端气候事件, 如干旱、水灾、暴风雨等, 使死亡率、伤残率及传染病疾病率上升, 并增加社会心理压力。某些媒介疾病的加重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间接的关系, 如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气候变化可能使某些变暖地区的蚊子数目增加, 从而加重了疟疾的发生。我国1994年疟疾的发病率为5.3408/10万, 居全国法定传染病的第六位。血吸虫病的发展与高温及灌溉系统的扩增有关。我国1994年南方12省市血吸虫病患者的检出率高达3.67%,不能忽视气候变化对此的可能影响。还有一些疾病,如睡眠病、登革热、黑热病等也有与气候关系的报道。另外, CO2、一些空气污染物如氮氧化物、臭氧等可增加过敏疾患及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和死亡。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二、过程和方法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二、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海洋的形成: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3、液态水的存在【启发提问】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我们将三球仪中的月球放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正是农历初一,被称为“新月”。又称为“朔”。 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慢慢地转向地球。当它从太阳的光辉中出现时,便出现了一丝蛾眉的弯月,此时为农历的初三、初四,因其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此后,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转向地球,当有一半亮面和一半暗面都对着地球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的界线似乎像一张弓中没有拉动的弦。此时是夏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这时月亮很明亮,有时在白天也能看见。在往后,月亮明亮部分越来越增大,当它转到与新月正好相反时,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全都对着地球,看起来月亮就似一轮圆月,此时正是 农历十五、十六、十七,称为“满月”,又称为“望”。
学习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 媒体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学习过程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 有什么特点?2、【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3、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演化的?二、记录地球历史 的“书页 ”——岩层和化石1、学生讨论 、回答: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2 5、【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三、地质年代1、【启发提问】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什么?2、学生讨论、总结。各阶段的特点?学后记:
5、请列举开源的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6、开源“五水”歌:开发地下水、蓄积洪水,跨流域调水,淡水海水,人增雨水。能马上背出来吗?7、请列举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8、水资源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尽管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知识,但关键还是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看课本70页“活动”,请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提示:(1)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体现在: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用水规模;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2)我国缺水问题,谈谈看法: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确定综合思维、立体思维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缺水的对策。
浅层地下水是贮存于地表松散堆积物中的潜水。主要受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并与河水有相应补给关系,即河水高于潜水面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深层地下水是长时间内渗入地下深入储存起来的,它缓慢地流出补给河流,受气象因素影响很小,通常只有年变化,季节变化已不明显。当然,一条河流的河水补给来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的混合补给形式,对流域自然条件复杂的大的河流来说尤其如此。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除雨水、地下水外,高原高山上冰川、积雪在夏季融化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由春季融化积雪补给,夏季则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西北内陆盆地除雨水外,夏季高山冰川、积雪融化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我国季风地区,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而冬季则由地下水补给。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和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与比较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有关黄河水系的知识与能力。本题以黄河水系为主线,将一系列的地理事物现象贯穿起来,同时又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知识相结合,立意比较新颖。紧密联系实际,高考导向作用明确,是一条比较优秀的高考题。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暴涨上游河套和下游河口(3)流量大;水利枢纽多,起调节作用人口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少(4)引黄灌溉下游中游水土保持,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大堤(5)水能煤炭
中国女子跳水五位著名运动员“跳水女皇”高敏是我国首位奥运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自1986年夺得第一个国际比赛的冠军以来,一直到1992年退役,她包揽了其间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在内的所有国际比赛的70多个世界冠军。跳水界的传奇人物伏明霞年仅14岁就成了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这位板台双冠王还是我国奥运史上首位三连冠运动员。“跳水皇后”郭晶晶于1993年进入国家跳水队,2011年正式退役。她共收获了包括世界杯、奥运会、世锦赛和亚运会等在内的31个世界冠军,是世锦赛史上唯一的五连冠得主。吴敏霞在1998年入选国家跳水队,一直被认为是郭晶晶之后的我国跳水队的又一位领军人物。2016年,她收获了个人的第五枚奥运金牌,与邹凯并列我国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运动员。
【设计意图】从诗意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句式节奏、抒情性、叙事性、哲理性,品析语言,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赞美之情,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的思想。五、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作者虚构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用它形成时空线索,串联起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并着力表现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来抒发作者对丽江古城与自然美妙融合的赞美之情,对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的赞美之情,对传统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赞美之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生命平等的意识。诗意的语言中,有强烈的抒情,有厚重的历史感,有深邃的哲思。这“一滴水”折射出的,是阿来的思想、灵魂。2.布置作业(1)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随笔,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跨越时空,全面多角度展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2)课外阅读阿来的《大地的阶梯》,体会融景物、历史、感悟、思考于一体的游记风格。
《智取生辰纲》的核心人物是吴用和杨志,他们的对决实在精彩。杨志为了保住生辰纲可谓智计百出:他为了掩人耳目,故意不多带兵,“智藏行踪”;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调整,由五更起日中歇,变为辰牌起申时歇,这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智选路径”。这些行为可见杨志精明多智。可是吴用竟然道高一尺,制订软取计划,充分考虑时、地、人三个因素:天气炎热,押运者必有懈怠之处,利用天时,以药酒作为武器;黄泥冈为必经之途,人烟稀少,易于动作,于此设伏,占有地利;杨志为人精细,武艺高强,如果硬取一时未必得手,即使得手也未必能顺利脱身。所以吴用完全围绕杨志实施软取计划。①乔装歇凉黄泥冈贩枣客,麻痹杨志一行。②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迷惑杨志一行。③在另一桶舀酒,一人抢吃一瓢,一人再来桶里舀酒,巧下药,蒙骗杨志一行。④白胜赌气不卖,贩枣人好心调解,引诱杨志一行。以上计划,皆是吴用精心设计。精明如杨志,亦不能不中其计。实在精彩啊!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观察,图文对照”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以观察训练为主线,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开始,让学生初步看图,大致了解图意。再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说明图意的句子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图文对照,理解词句,进行讲读。 第一自然段,通过“口渴”“到处找水”,让学生体会乌鸦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后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在要求学生对第一幅图画面的观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办呢?”是乌鸦自己问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从而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观察,图文对照”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以观察训练为主线,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开始,让学生初步看图,大致了解图意。再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说明图意的句子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图文对照,理解词句,进行讲读。 第一自然段,通过“口渴”“到处找水”,让学生体会乌鸦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后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在要求学生对第一幅图画面的观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办呢?”是乌鸦自己问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从而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一、导入新课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1982年11月24日,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感受吕伟那“飞天”之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内容1.初读文章,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它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还记叙了哪些内容?明确: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来记叙的。本文作者首先记叙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再写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其中包括“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最后写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