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观察,图文对照”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以观察训练为主线,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开始,让学生初步看图,大致了解图意。再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说明图意的句子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图文对照,理解词句,进行讲读。 第一自然段,通过“口渴”“到处找水”,让学生体会乌鸦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后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在要求学生对第一幅图画面的观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办呢?”是乌鸦自己问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从而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谜语:白天不见,晚上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2.出示词卡“太阳”,指导读准字音。 3.出示课题“四个太阳”,指名读,齐读。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小脑瓜里是不是蹦出了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出示课件:带拼音生字,指名带读。 2.出示课件:去拼音生字并打乱顺序,摆字卡,自由练习朗读。 3.游戏:我说你找喊名字。 4.指导识记生字方法。 5.巩固游戏:我把生字送回家。动画演示,指导写字 1.猜谜引入:大口框里有个“大” 2.出示课件:“因”书写笔顺规则 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件:“园” “园”与“因”哪里长得很像?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同样先里面后封口) 4.师范写“园”“因”,讲解书写要领。 5.生自由练写,师巡回指导。 6.集体评价。
自学(学生圈点批画,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可以想办法解决。 识字(多种方式巧记生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秘诀(如歌谣识字、猜谜识字、做动作识字、偏旁归类识字等) (部分学生识字方法单一、枯燥,互相交流利于学生反思,开动脑筋巧记生字;另外对于学生的识字秘诀,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主动识字的乐趣。) 朗读(多层次自主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检查读。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指正读。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指导。 3、想象读。先听范读录音,然后指名读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分角色读。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怎样读,并尝试给这些角色设计表情动作。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小玲、铃鼓、圆舞板若干磁带,音响,幼儿人手两根彩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大中国》 二、学习探索用拍节奏,表现《大中国》舞曲。 1、刚才,我们小朋友舞动彩条表演《大中国》,下面,我们来学习拍手伴奏表演《大中国》音乐好吗? 2、教师反馈幼儿的想法,并将挥动彩条的1-17喝4-25小节的动作改成拍手的动作。 3、幼儿随乐练习改变的动作 4、幼儿尝试看教师指挥做拍手的节奏动作。“我来指挥,你们看我的动作,我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2、创编鸽子飞翔、唱歌等模仿动作随音乐表演。 3、了解信鸽的特点,加深爱鸽子的情感。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圆舞板等乐器人手一件。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邮递员叔叔》。 1)齐唱歌曲。 2)边唱边做即兴表演。 2、谈话:“会送信的鸽子”。
2、能把随乐律动的动作用手拍出来。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活动中保持欢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欢乐舞曲》随乐律动。 2、人手一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 3、幼儿座位排列成双马蹄形。 活动过程: 一、练习随乐律动《欢乐舞曲》。 1、幼儿在乐曲伴奏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2、自由找空间站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 * * | 3 3 2 | ** * | 2 3 | 1 — | * * * | ) 多快乐(拍手)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 * * | 3 3 2 | ** * | 2 3 | 1 — | * * * | )
活动准备:各种常见水果的图片,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你看见过哪些水果?(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现相应的水果图片) 2、在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为什么? 二、感受新歌的旋律 1、今天,这么多的水果要来唱演唱会,请你听一听,老师唱了些什么?谁第一个出来唱歌? ①教师演唱第一个水果:我唱的是谁?请小朋友把图片找出来。苹果的歌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它是怎样唱的?(幼儿与教师一起演唱单字重复的一句) ②教师演唱第二种水果:运用同样的方法引起幼儿学唱的兴趣 ③第三种与第四种水果一起唱: ④教师小结:原来,水果中单个的字也可以用来唱歌,而且非常有趣。
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2、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4、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一、导入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二、欣赏歌曲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3、你会对老师说吗?4、跟着歌曲一起唱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2、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准备: “糖梅仙子“的音乐、图谱两幅、仙女棒一个、每个篮子放一些糖果幼儿人手一份。过程: 一、出示图一,用故事引入活动,欣赏ABA段。 教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从精灵王国来的糖梅仙子,昨天精灵国王过生日,我和小精灵们都去给国王庆祝,那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听!(教师徒手做动作,不唱,幼儿欣赏)二、欣赏A段(教师出示糖果,唱出歌词)
教师以自己夸张、丰富的表情和情绪去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乐于表现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在创编韵律操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绘画、语言、表演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并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发扬,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体验、审美体验。教师为孩子们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陶冶作用,像和风细雨的滋润,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投入到亲自然、亲社会、完善自我的活动中去。充分体验到愉悦的情绪,感受到心灵的舒畅,真正使艺术教育成为心灵的体操,让幼儿在感受乐曲的过程中体验创编的快乐,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体验创编韵律操的快乐。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拍创编韵律操,用简单的图谱表征基本动作,学习合作表演。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对节奏感兴趣。 2、材料准备:塑料袋、易拉罐、娃哈哈瓶(内放豆子或沙子)、饮料瓶,筷子、杯子,碟,铁盒子若干、脸盆、碗、、算盘、小板凳,木头积木等生活中的物品;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初步感受节奏 1、教师示范用发出一些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让幼儿拍手表现节奏。 ● 牛叫,哞--哞---哞---哞---!”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藏着什么节奏?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哞---哞---哞---哞---”,你能拍手告诉大家吗?除了拍手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现这种节奏? ● 你们真能干,我这里还有不一样的节奏,你能听出来吗?。(青蛙叫)真有趣,青蛙的叫声也是有节奏的。我们一起学学看,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呱 呱 呱呱 呱!”这种节奏呢? ● 同上方法,老师分别发出:小鸡:叽叽叽叽叽叽,母鸡:咯咯咯咯嗒,火车:呜----轰隆隆隆,等声音。你听出了什么节奏?除了用嘴巴说,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这种节奏。那我们跟着他一起试试! ● 小结:真有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声音都是有节奏的。有的长,“哒——哒——哒——”,有的短“哒哒哒”,还有的长长短短连在一起,“哒——哒——哒哒哒”,都是不一样的,真有趣。
2、学唱歌曲,通过姿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活动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活动难点:愿意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动作活动准备:歌曲录音带、创设马路场景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通过游戏,能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本次活动表现了四种人物不同的赶车情景,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熟悉歌词的过程中师通过引导,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幼儿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学习歌曲。活动流程:律动导入__感知欣赏__学唱歌曲__游戏表现
2、 幼儿能运用动作、表情根据旋律基本合拍地表演爸爸。3、 通过表演更能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活动准备:1、 幼儿已经调查过爸爸,并谈论过爸爸的本领和特征。2、 幼儿已基本会唱歌曲,并能为歌曲打节奏。3、 准备一副带有胡子的眼镜。4、 半圆形的座位。
2、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创编情景动作;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对蓝天已有一定认识;2、蓝天布景图,幼儿事先制作好的蓝天中的物体;3、磁带,录音机。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钢琴;白胡子、白眉毛每人一套;拐杖一根。三、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做韵律进活动室。 2、练声曲《唱歌》、《叫声》。 3、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请一名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边听边观看表演。
2、探索用简单的符号制作图谱, 3、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体验欣赏与表现乐曲的快乐。活动准备1、乐曲录音带,录音机。 2、欣赏图谱。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 (1)欣赏乐曲,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感受。 (2)教师边组织幼儿欣赏乐曲,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形象和结构。 2、分段欣赏。(1)引导幼儿欣赏乐曲中的主要音乐形象:吹号、狮王走路、狮王吼叫等。 (2)教师边听音乐边制作图谱。(运用幼儿选用的符号) (3)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各段的音乐形象 (4)组织幼儿中有表现力的动作集体学习。 3、整体欣赏表演。 完整边看图谱边表演。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随着音乐教学进行打击乐器。 3、能跟着指挥演奏乐器,享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坐成马蹄形。 3、打击乐器:小铃、沙球、圆舞板。 4、将乐器放置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快过年了,人们杀鸡宰鸭、又唱又跳,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头吧!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教师唱B段乐曲,幼儿拍手抖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