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二、以谈话法引导学生谈京剧。1、京剧的历史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200多年。2、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3、京剧的声腔 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伴奏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锣等。4、京剧名家“老生三杰”: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三、作品鉴赏。(一)阅读材料,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出身京剧世家,9岁学戏,11岁登台。1913年就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誉全球,他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一、上课礼仪和导入1.师生问好,介绍本节课内容。2.复习上节课《半个月亮爬上来》第一声部,及时纠正不足的地方。3.发声练习(1)1 3 5 3 ︱ 1 – ‖ U U U(2)1 3 5 3 ︱ 1 3 5 3 ︱ 1 - ‖ Mi hi ma ha二、新课内容1.教师逐句用钢琴带唱二声部旋律乐谱2遍。2.随时解决学生唱不准的乐句和节奏。如:(1)带附点的空拍X .0。(2)小节内第四拍空拍。4/4 X X X 0 ‖(3)带变化音的乐句。13 2 1 7 #6 7 ︱ 1 . 1 1 . 0 ‖3.不用老师带唱学生集体唱一遍乐谱。4.逐个分组唱乐谱谱。5.教师逐句教唱歌词2遍。6.解决歌曲中加入歌词难唱准和相似的乐句,反复唱2遍区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2、面带微笑问好:同学们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三、欣赏音乐。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四、欣赏分析。1、教师分段欣赏讲解该曲,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2、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五、总结下课。
教学流程:一、导入。导入: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请欣赏几句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只是,判断这几段唱腔分属哪些行当。二、体验交流: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剧情介绍:以人物及人物介绍。儿行千里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失手杀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所唱。三、学唱。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将------身来来至大街-----口。老师带领学生读标准字。全体完整朗读歌词。发声练习。四、结束本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进行欣赏并思考分析,从视觉上和听觉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京剧字正才能腔圆,念准字是基础,上口字和普通话咬字是不一样的,这样为下一段的学习做下铺垫。为了加深印象回去找关于京剧的有关视频进行聆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诗人?(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2、词曲作者简介:海涅:德国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二、学唱歌曲1、节奏训练:a、X | X X XXX | X.X X | XX XXX | X. 0 0 ||b、XXX XXX | X.X X |XXXX X X | X.0 X ||c、X | X X XXX X| X.X 0 X |X XXXX X| X. X. ||要求:手划拍读节奏
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京剧《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2、新授部分(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设问的问题: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演员扮演的是哪个行当?简单了解《红楼梦》的剧情。模唱:感受音乐风格。(4)分析:两个角色分别是谁?属于哪个行当?(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片头(播放片头课件)。(设计意图:用学生都熟悉的每两年一度的青歌赛片头音乐和画面导入,导入既直接、自然,又能快速有效抓住学生兴趣,顺利进入新课教学。)感受与体验: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判断,指出老师演唱的歌曲片段用了哪些唱法?(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亲自演唱,更具有真实感,激发学生欣赏兴趣。)老师分别演唱通俗、美声、民族歌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判断不同唱法的歌曲分类。提问:老师刚才的歌曲演唱中用了哪几种唱法?生答:……本节课,我们就主要通过歌曲听赏探讨学习四种唱法及其特点,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给我们带来的音乐美的享受。二、新课教学体验与探究:介绍我国著名的美声歌唱家,如戴玉强、殷秀梅、廖昌永等,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戴玉强。(出示课件)戴玉强,是帕瓦罗蒂的首位亚洲弟子。他的声音甜美柔润,中低声区流畅舒展,高声区刚劲奔放而畅达华美,舞台表演潇洒大方,气质典雅,温柔多情又不失阳刚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欣赏视频《卡门序曲》。师:同学们,这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听了这音乐你的心情怎么样呢?这音乐仿佛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可以描述一下吗?生:情绪开始非常热烈,让人士气高涨,仿佛看到了英勇的斗牛士和来观看他们斗牛的人群,场面热闹壮观。2. 这音乐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节奏能不能试着拍出来?生:(拍唱第一主题)它出现了三次,(拍打出第一主题的后十六分加四个十六分节奏)。3. 它是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热烈,非常壮观,又有气势的场面的呢?生:它的节奏铿锵有力,还有镲的声音,速度很快……师:2/4拍,节奏密集紧凑,乐队全奏,音色丰满。二、欣赏欣赏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1.教师播放《今夜无人入睡》视频。师:好听吗?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你感受到演唱者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生:好听,有种很高雅的感觉。感觉到演唱者仿佛有心事,忧虑的情绪。师:这段歌剧咏叹调是王子卡拉夫猜出公主的谜语之后,在等待自己命运最后判决的前一夜,从忐忑不安到坚信爱情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知道这位歌唱家是谁吗?他用的是什么演唱方法?这种唱法有什么特点?生:是帕瓦罗蒂,用的是美声唱法,声音立体,好像能传很远很远。师:为什么歌剧要选用美声唱法来演唱呢?难道它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这种演唱方法,并一起来探究:美声唱法对情感的表达的关系。2.教师范唱《今夜无人入睡》一两句。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教学导入1. 播放音乐《青春舞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引入本节课主题。 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2.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齐唱《青春舞曲》。一部分同学仍用打击乐器伴奏,找2—3名同学伴舞,全体齐唱歌曲。(播放《青春舞曲》伴奏)。二、新课学习欣赏《共青团员之歌》。(1)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感受作品的意境。①提问:歌曲所属的国家?音乐的情绪?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回答:苏联。情绪充满了激情、昂扬的斗志和对祖国妈妈的依恋。分为两个部分。)②继续提问:带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提供多选答案,供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抒情风格?)③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 ④两个部分的音乐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充满的斗志,如号角般的节奏,旋律坚定有力。 第二部分充满柔情,旋律连贯、绵长,表达了对妈妈的不舍,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共青团即将奔赴战场的坚定信念。(2)再次聆听《共青团员之歌》,并随音乐简单哼唱。(3)如果参加合唱比赛,在演唱的基础上,可以这首歌曲里加入怎样的表演形式?师生共同讨论,参考答案如下:可以在第一部分跟随音乐节奏踏步,让学生思考第二部分演唱,还适合不适合用踏步的方式为歌曲加进表演形式?如果不适合,学生讨论适合歌曲形式的表演形式?第二部分可以加进身体的晃动,如互相之间挽起胳膊,分排交错晃动等等。可以在某个环节加进打击乐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理想啊?(生举手回答,说说自己的理想)。师:张燕迪曾经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而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那美丽的梦想。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老师小时候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非常幸运老师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现在可以站在这里跟同学们一起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关于理想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聆听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聆听。边听边想,歌曲带给你们怎么样的感觉?二、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谈谈学生的听后感受。师:我们刚才聆听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速度怎样?(学生回答:歌曲的情绪舒缓,优美。速度:缓慢。)2、演唱形式。师:在我们学习过的演唱形式中有合唱、独唱、重唱等?那谁来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女声独唱)师:为什么采用女孩独唱而不用男声独唱呢?(学生回答)师:老师也是这么认为女生的声音比较亲切、清脆、细腻,而男生的声音比较高亢,并不适合演唱这样的歌曲。也就是说我们等会儿在学唱的时候要优美细腻。3、配乐朗读歌词,体会情感。(1)配乐朗读第一段歌词。师:歌曲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生:歌曲中的主人公从小就非常喜欢自己的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的这个职业。所以他梦想就长大后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歌的歌词,它里面“长大后我就成立你”出现了几次?(2)师:同学们,从歌词的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是在描写或赞美老师呢?(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导入一段相声表演的视频,那么,相声是一种大家都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音乐的艺术表演形式,本单元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说唱音乐。那么,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说唱音乐这种艺术表演形式。说唱音乐又称曲艺音乐,那么,在曲艺中除少数曲种外,大多数以说唱结合为其特点,唱居主要地位。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弹词(苏州评弹),在北方的代表——鼓词(京韵大鼓)。二、对比欣赏传统京韵大鼓与《重整河山待后生》。首先播放一段传统京韵大鼓唱段和《重整河山待后生》,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思考:(1)音乐的特点:《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它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汉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脸,描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2)情感的体现:《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个唱段,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艺术家骆玉笙在演唱时,发挥了她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并揉进了悲壮苍凉的演唱特点。强化了悲壮的、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
2)其次,进入大班,我们班的孩子出现了换牙的情况,不过换牙的幼儿不多,只有几位,他们对换牙并不了解,有的孩子还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不愿去拔牙;有的对自己的牙齿掉下来还有些害怕。这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易于接受。3)我们班有部分孩子的乳牙由于保护不周,长得不好,有的蛀牙很多,因此,在换牙初期,对如何保护新牙就显得很重要。 针对这三个原因,我选择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一、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害怕。 二、能围绕换牙话题进行讨论,并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了解换牙时应注意的卫生,并学会保护新长出的牙齿。 [活动准备] 一、活动前了解本班幼儿换牙的情况,部分幼儿已开始换牙。 二、乳牙图片、恒牙模型;汉字:换牙、乳牙、恒牙;记号笔、手工纸每人一份。 三、事先与卫生老师联系好。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客人,她们和你们一样,也正在换牙,想来这里听课,你们欢迎吗?(图片)——她们长得像吗?可是她们的牙齿却长得不一样。你们觉得谁的好看?为什么?小结: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姐姐的牙齿,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像她一样拥有一副洁白又整齐的牙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牙齿》。
一、看图说说讲讲,理解故事内容。1、你们看图上有谁?(火帽子、跳跳蛙、小老鼠和红袋鼠)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那你知道谁在找吗?(火帽子)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用手蒙住眼睛)2、那小伙伴们藏在哪里呢?(红袋鼠、小老鼠藏在草丛里,跳跳蛙藏在池塘里)3、谁能把这张图上的内容完整地讲讲。4、朋友们都藏好了,火帽子开始找了。找呀找,它找到了谁?(红袋鼠)它是怎么找到的?(发现草丛里有红色的小花在晃动,一看就找到了红袋鼠)5、找到了红袋鼠,火帽子继续找小老鼠和跳跳蛙,可是他找来找去都找不到,这时它想到了请谁来帮忙?6、小象想了什么好办法?(用鼻子在池塘里甩一甩)看,谁出来了?跳跳蛙藏在哪里?7、小象帮助火帽子找到了跳跳蛙,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小老鼠到了小象耳朵里)小象耳朵里的水出不来,它的心情怎么样?(很着急) 二、知道耳朵进水的处理方法1、那该怎么办呢?(幼儿想办法)2、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来听一听(单腿跳一跳,用手捂住耳朵再松开,脑袋歪一歪,水就会流出来了)3、红袋鼠告诉小象该怎么做呀?(幼儿学一学,做一做)4、小象照着红袋鼠的方法做,耳朵里的水真的出来了。哎呀,小象耳朵里还流出了什么?(小老鼠)5、可是小老鼠的耳朵也进了水,我们快告诉它应该怎么做?(请幼儿完整讲述)6、照着我们的方法,你看,小老鼠的耳朵里又流出了什么? 三、了解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1、夏天到了,我们经常要洗澡,如果洗澡的时候水到了耳朵里,你们会怎么做的?2、水流进了耳朵可以用这个办法,那如果小虫子到了耳朵里我们应该怎么办?(把耳朵对着有光的地方,小虫就会爬出来,不要用手去挖)3、耳朵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要让耳朵不受伤,我们平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4、小结:耳朵是我们身上的重要器官,如果水、虫子等到了耳朵里,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把它弄出来,平时不能经常挖耳朵,不能把小东西放到耳朵里,不用尖尖的东西去戳耳朵,有很响的声音要把耳朵捂起来,把嘴巴张大,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重点难点 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3.欣赏作品。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2.尝试根据图片提示在指定方位找到指定的物品,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3.在游戏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准备:数字卡3张幼儿园操场的布局图一张密码纸若干张白纸、笔每人一份写有×月×日的纸新闻录音节奏感强的音乐过程:一、幼儿在音乐中随教师做动作,熟悉各方位。二、请幼儿扮演动物保护队。1. 请幼儿就座,教师播放录音。2. 请幼儿扮演动物保护队。
2.巩固单色画的作画方法,使作品丰满。 3.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准备黑影若干种,示范黑影和实物各一种。三.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师:昨天我请了一位粗心的照相师帮我印照片,他实在太粗心了只印出了一个影子,你们看!(二)出示黑影,启发幼儿想象 1.师:这就是其中一张照片。你们想想:这可能是什么东西的影子呢?(幼儿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网,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2、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活动准备:自制图片 宣纸 毛笔 颜料活动过程:一、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二、出示图画1、师:(1)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2、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3、教师补画
教学目标1. 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教学重难点1. 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退想和无穷快乐。2.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教学策略1. 字词教学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一莺”编一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 阅读理解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3. 表达运用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 导入新课。(1) 课件出示天窗图片。(2)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3) 了解课文题目。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4) 设置疑问。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老屋帮助了很多人,为他们遮风挡雨的故事,赞扬了老屋的爱心和他的善良品质。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本课的难点是学习预测故事,续编故事。课文用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各部分情节具有相似性,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内容,这也可以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方法上的引领,尤其是对老屋和小动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的相似为学生提供预测的依据。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