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创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见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度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材料三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4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发明成果。(8分)
【文字的起源】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1)请写出右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2分)
26.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1)图一毕昇的发明是什么?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条件的发明是什么?广泛应用于战争的发明是什么?在汉代,还有一项为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是什么?(4分)(2)图二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的交通工具是什么?(2分)(3)图三的发明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它的发明者是哪位美国科学家?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美国的莱特兄弟把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变成现实,他们的发明成果是什么?( 3分)
材料一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事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他人,则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材料二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jiàn超越本分)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材料一科技的进步不断为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自工业革命以来,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如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轮船修理工、网络工程师和航天工程师等。材料二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
材料一 70多年前,苏军在这场战役中,彻底击碎了法西斯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材料二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的战役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材料三 我们将永远不会将胜利分为自己的胜利和别人的胜利,我们将永远记住盟友——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反希特勒联盟的国家,德国和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者的援助。——《普京红场阅兵讲话》
材料三: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材料一中图1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近代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图2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志士爱国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政治运动?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他又奏请开设煤铁矿。1895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自强运动破产。材料二 《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并于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但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出身的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材料二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郑成功
8.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请回答: (1)1953-1957年我国实行以发展 __________ 为重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国家__________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这一时期,__________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连接长江南北的__________建成通车。(4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分)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书体? 文字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4分)
【首创统一】材料一 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嬴政亲政后,坚持开放进取政略,博采六国之长,搜罗任用各国人才,加快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摘自新北师版教材七年级上册1.结合材料一,分析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2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2.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1分)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
材料一 在清兵入关的同时,英国的议会和国王之间在国王征税的权力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议会民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击败了皇家军队,而且以议会审判,判决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英国的这次革命,开启了新的国家体制。 ——许倬云著《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4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4分)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据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怎样“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间敌对情绪”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