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水娃娃漫游记”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态变化。2.鼓励幼儿想像水娃娃的漫游过程,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活动准备:1.课件《水娃娃漫游记》2.蜡笔、纸。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活动过程: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2005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1—10数字卡一套、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三支、铅笔一支、练习题每人三张。 三、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认识大于号 “>” 和小于号 “<”。 1. 教师边出示 “>” 和 “<” 的卡片,边说:“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认识他们吗?” 2. 教师出示大于号 “>” (1) 教师:它叫大于号,开口向左,跟着老师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 >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 教师出示小于号 “<” (1) 教师:它叫小于号,开口向右,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4,读作二小于四,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出示穿好的项链 提问:1、这条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除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2.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设计排序方法、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 难点:发现物体递增、递减的规律并进行排序。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探索的能力。 3.大胆设计排序方法,体验创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物体。 2.物质准备: (1)彩旗两条:一条按红黄蓝规律排序;一条按2红2绿规律排序。 (2)彩链两条: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增的规律排序;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减的规律排序。 (3)幼儿操作《幼儿用书》17、18、19、20、23、24页,双面胶、绳子若干。
2、练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看算式报出答案。 3、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6的组成和5的加减。 2、幼儿用书1-21页。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教师:我们学过了6以内的组成,还记得6分成不同的两份有几种分法吗?是哪几种分发呢? ——鼓励幼儿前一已有经验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 ——师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 ,请幼儿看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口报的数字 和 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是“5”。
活动目标: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幼:数一数。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活动过程: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1、在温暖的天气里,带幼儿到田野或草地上去玩,让幼儿用小铲挖土,自由地进行探索。教师启发引导幼儿: 找一找:泥土上面有什么? 挖一挖:泥土下面有什么? 筛一筛:泥土里面有什么?可以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草根、小草、小花、小虫等)装进塑料袋或小桶里。 看一看:泥土里什么颜色的?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捏一捏:泥土会变成什么样? 嗅一嗅:泥土有什么气味? 2、讨论 全班幼儿一起将自己在泥土中找到的东西倒出来,然后进行讨论: 你在泥土中发现了什么? 泥土中为什么会有小草、小虫等?
二、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板、橡皮筋、水彩笔若干。2、各类游戏操作纸若干。三、活动过程:1、教师简单的向幼儿介绍各组游戏,激发孩子玩游戏的兴趣。
2、鼓励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教师:记录表,空旷的场地、选择有风的日子进行探索活动,区角延伸活动。活动前的安全教育。 幼儿:绘画用具。 活动重点:感知风的存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 四、活动过程: 1、情景提问,导入活动、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做个实验吧。 2、带幼儿到户外,实验是找风!你们想做这个实验吗? 探索活动,猜想假设1、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证明你知道有风?哪些事物可以证明风来了?(请幼儿猜想假设) 2、 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生:风来了,地上的纸头回飘起来;我会感到冷;树木会摇来摇去…..
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露水、雨是如何在空气中形成的。2、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在探索和发现中的感受。三、活动准备:人手一个干净的空玻璃杯、杯盖、一盘甜冰块<BR><P></P>四、活动流程:设疑导入记录猜想幼儿实验拓展经验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光通过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现象。 2.通过观察不同现象,能分析观察的结果。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杯、水、牛奶、手电筒、易拉罐、玻璃、花玻璃、茶色玻璃、布、塑料布、磁带盒、饮料瓶、塑料桶、灯泡、书、纸、木板若干。 五、活动过程 1、想一想:什么能穿透玻璃杯? 2、手电简的光可以穿过玻璃杯。 3、探究的问题:光线能穿过哪种液体(水和牛奶)?
活动过程:一.师:今天我们要到“数的王国”去玩,国王要先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它的孩子们。(出示 1 — 8 数字卡片)你们用动作学学它们的样子吧。(指数字 8 )这个数字你们认识吗? 8 像什么?我们一起用手指在空中写个 8 。二.介绍游戏内容及规则教师边介绍游戏内容边出示游戏标识。 ·按数夹物根据数字或点子卡片夹相应的物体放入碗中。 ·数物朋友天上或划掉物体,使物体的数目和数字一样多。·拼数字8 ·数物拼板根据物体的个数找相应的数字拼起来。·听音摸物 一个幼儿拍手,另一个幼儿按拍手的次数摸出相应的物体。·分类计数 这个游戏是以前没有玩过的,要你数数三角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把数字分别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二)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二)6种不同的小恐龙头像(在反面贴上磁铁)。 (三)磁性数字1-6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2、比较一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吗?(开头都是5或者6;有八个数字组成)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由0-9数字组成的)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每家的电话号码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区域分别有相同的部分号码)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