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整节课的设计,我主要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教材处理:认真处理教材,目的只有一个——为我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合成代数式”、“赋予分式实际意义”两个活动,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活动;(2)通过“互举例子”、“填表探究”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3)通过“应用新知”这个环节,促进学生参与活动。2.关于教与学方法的选择:我在设计中始终关注:如何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交流与创新,因此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1)用数、式通性的思想,类比分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协作,完成对分式概念及意义的自主建构,突出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养成;(2)加强应用性,通过“应用新知”、“深化拓展”两个环节,密切分式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突出分式的模型思想。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公因式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是否掌握,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但依然有部分同学会出现问题,如对首项出现负号时不能正确处理,此时,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多项式有什么关系?怎样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及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多项式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第五环节 当堂检测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x2-4x (2)8m2n+2mn(3)-4a3b3+6a2b-2ab (4)2n2-mn-n*(5)3an+1-2anc-7an+2设计目的:检验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其中第五小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第六环节 课后反思教学反思
(1)写出平均每天销售(y)箱与每箱售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范围)(2)求出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牛奶的利润W(元)与每箱牛奶的售价x(元)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每箱的利润=售价-进价).(3)求出(2)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并求当x=40,70时W的值.在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4)由函数图象可以看出,当牛奶售价为多少时,平均每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解:(1)当40≤x≤50时,则降价(50-x)元,则可多售出3(50-x),所以y=90+3(50-x)=-3x+240.当50<x≤70时,则升高(x-50)元,则可少售3(x-50)元,所以y=90-3(x-50)=-3x+240.因此,当40≤x≤70时,y=-3x+240.(2)当每箱售价为x元时,每箱利润为(x-40)元,平均每天的利润为W=(240-3x)(x-40)=-3x2+360x-9600.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后,由师生合作,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ABC与△A′B′C′全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接着,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进行比较,我采用列表格的方式,从三个方面分别让学生去填,意图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及时纳入到已学的知识体系中去。4、灵活运用体会内涵1)首先讲授例1。(1)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线段AB关于点O的对称线段A′B′.(3)已知四边形ABCD和O点,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作图,并规范画图方法:要画一个多边形关于已知点的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这个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在本次活动中,意图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加强对中心对称性质的理解。
6、问题的检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老师拓展的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能否真正领会,或领会的程度如何?这就需要检验才能了解。检验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交流、调查、反思、随堂检测等方式进行。我主要采用随堂检测的方式,把事先准备好的自测题发给学生,或利用多媒体投影来进行当堂检测。检测题目不宜过多,可随学生的课堂表现而有所增减,同时,把拓展性的问题作为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外探索。如,这节课我是选择了《同步作业》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完成检验的。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通过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来,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了解,帮助教师及时掌控课堂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进度。7、我的收获和疑惑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还有哪些问题没能搞明白。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这一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深层次的的回顾与反思,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记忆与理解,同时也便于老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掌握和调整以后的教学思路。
通过与学生讲解切线长定义,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有一个猜想,再进一步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否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证明。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既能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应用到全等、切线的性质等知识,同时三条辅助线中,两条运用切线性质添加、一条构造全等。证明后用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并不断完善。(3) 应用新知加深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切线长定理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定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例1、例2。例1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深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老师进行点评,对于例2,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交进行示范板书。(4) 巩固与提高此训练题分为二个层次,目的在于巩固新学的定理,并将所学的定理应用到旧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补充和完善。(5) 归纳与小结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系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一道例题提示学生把地基看成一个几何图形,即正六边形,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例题的解答。例题1: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半径为4米的正六边形,求地基的周长和面积(精确到0.1平方米)。第二道例题,我让学生独立完成,我在下面巡视,个别辅导,同时我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一类问题的求解方法。这两道例题旨在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将多边形化归成三角形来解决,体现了化归思想的应用。(七)、课堂小结(1)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八)布置作业: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即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要及时点拨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关系来求AD,至于S与x的关系式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接着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然后我进一步抛出重点问题3)这里S与x是一种什么函数关系?当x 取何值时,S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这个例题和刚才的做一做非常相似。那么要求矩形的面积 就必须知道矩形的长和宽,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大家都明白了S与x的关系一定是二次函数,要求面积的最大值,也就是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这样就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了.简单的小组交流过后,同学们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小组利用的是配方法,有的小组直接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出了最大面积。 ,我及时的鼓励学生:大家真的很棒,老师为你们骄傲,请再接再厉。
(一) 单元质量检测内容一、 单项选择题1.小林爸爸承包了村里的一个鱼塘, 需要签订一份承包协议。他爸爸准备去律师 事务所花钱让律师拟订一份承包协议, 他妈妈却说花钱浪费, 自己随便写写就 可以了。这说明( )A.小林妈妈勤俭节约B.小林爸爸小题大做,实属多此一举C.小林爸爸法治观念强,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D.小林父母性格不和,观点有分歧2. 《民法典》规定: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义务教 育法》规定: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 环境。《环境保护法》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 设备。这说明( )A.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很重要B.环境保护要求很严格C.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法律D.国家重视民生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作业的素材选择多元化,有漫画、图表等。设问指向明确,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应 用性。通过作业设计与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和社会,认识到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业2( 一) 作业内容绘制《与法同行,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一、活动背景学习了《我们与法律同行》的内容后,同学们充满了力量,更加坚定了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某中学七年级 (1) 班班委会拟组织一次《与法同 行,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邀请你参加并绘制一份手抄报。二、活动步骤1.班委会明确活动主题,并对板面设计和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学生收集资料,设计版面,组织内容,绘制手抄报。 3.全班交流分享。4.班委会组织评奖,将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展示。
本单元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是“法治观念”,旨在树立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 识。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 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本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 个人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 习惯和行为方式。 ”(二) 教材分析1. 单元立意:本单元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着力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 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 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加强法治教育,是对未成年 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教材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学习法 律知识,了解法治的进程,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 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2.内容内在逻辑本单元作为法律版块的起始单元,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背景,带 领学生了解社会的法治进程,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 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对青少年自身的关爱,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激发学生学 习法律的责任感,学会依法办事,同时青少年们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树 立法律信仰,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就需要青少年不断学 习、 内化法律知识,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三) 学情分析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制观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现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中小学法 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的现状影响,中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因此, 必须要增强 全民法治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 少年抓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考点: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作用解析:A.B杜绝、不容许、说法太过绝对,排除。 D只看到互联网的消极作用,没 看到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排除。故该题应选C。2.答案:C考点: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解析:A. B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D.就不会、太过绝对,排除。《未成年人保 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故该题应选C。3. 答案:B考点: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名称。解析: A.C.D与题意不符,故该题应选B。4. 答案:A考点:学校保护。解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校保护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表现。 ①②③说法 正确。 ④消除、说法太过绝对,排除。故该题应选A。5. 答案:D考点: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解析: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该题应选D。二、 非选择题⑴参考答案:社会保护点拨:从保护的表现和主体判断出是未成年人六道防线中的社会保护。
6.公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是否公平、如何 做到公平的问题。下列对公平理解正确的是( )A.公平就是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B.公平就是绝对公平C.公平是一种较好的机遇和命运 D.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7.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会”特别节目《公平正义新时代》以案说法的同时, 还特别着重展示各部门如何履行职责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之所以关注公平正义,是因 为 ( )①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能够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②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③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④公平的社会能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权利,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8.教育部通知: 2018年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 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这一规定 ( )
2.内容内在逻辑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由导语、第三课和第四课组成、第三课“公民权利”设有两课,分别是“公民基本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利”、第四课“公民义务”设有两框,分别是“公民基本义务”和“依法履行义务”。单元导语首先明确中学生在国家中具有公民身份,是国家的主人,依法享受公民权利并承担公民义务。指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具体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如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如何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思考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义务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意义。引言指明了公民权利对于我们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幸福的意义,意在引发学生对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的初步思考,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依法行使和维护自身享有的公民权利,进而导入新课。
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主 要是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为后面的内容打下思想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 学生进一步认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 观和义务观,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入和延伸;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主要 是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基本制度和国家机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 由,因此,本单元又为第三单元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作好铺垫。其中,第三课主要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及公民维权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第四课主要介绍公民的基本义务、如何自觉履 行义务及违反义务须承担的责任,并在两课的基础上总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务观,最终形成“权责一致”的观念。
某小区突发火情。消防中队接警后迅速赶来, 但由于沿途不少车辆乱停放堵 住道路, 消防车无法顺利进入小区。危急时刻, 小区一名热心大姐奋力呼救, 号 召周围居民配合物业人员一起用人力将沿途车辆一一搬开, 这才让消防车顺利抵 达起火楼栋,经过及时疏散,无人员伤亡。某校八(2)班以上述新闻为背景,组织一次以“依法行使权利,让生命通 道畅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调查组的同学在某小区发现有一辆私家车占用了消防通道。联系车主后, 该车主说: “我自己的车, 想停哪儿就停哪儿, 哪有那么多火灾! ”请你从“权 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劝说该如何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公民既是法定权利的享有者, 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 依法行使权利, 而且要增 强义务观念, 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因此, 作为小区居民, 我们在依法行使停车 权利的同时也要自觉履行维护小区消防安全的义务。
1.【解析】根据教材所学,依法治国要求全民守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A项没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排除; B项没有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排除;C项侵害救火英雄的名誉权,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排除;D项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义务,故符合题意。【答案】D2.【解析】该题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依据课本内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题干中“不愿履行或轻视义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所以A项正确; BCD错误。【答案】A。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公民基本义务。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是这一基本义务的具体要求,不服从国家疫情封控管理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 要承担一定的【答案】(1) 劝阻爸爸。(2) 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法律要求的必须做,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否则就会受到法律制裁。
②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③在享有劳动权利的同时,也履行了劳动的义务④既获得了劳动报酬,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2020 年 6 月 19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就《国家重点 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画眉、啄木鸟、田螺等被增列入名录中,55 个鲸豚类和猛禽类等物种保护等级升级。作为中学生,保护野生动物是:( ) A.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B.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C.道德要求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D. 自觉自愿行为,可做也可不做 12.遇到交通肇事,不按照正常程序处理,而是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陕西省榆 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镇川派出所,对涉嫌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的 5 名嫌疑人刑拘。 这表明:( )①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②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③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④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疫情防控期间,一方面,公民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有权获得政府和社会组 织提供的专业服务与保障。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免除个人医疗费用负担的 政策,让广大患者消除了疾病治疗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公民也应当成为疫情 防控中的责任主体之一,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如实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配合 相关管理部门做好居家隔离。(1)结合材料,分析公民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之间的关系。(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律义务?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 则》”)正式施行。《规则》指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 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一)故意不完成教 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的;(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