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小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3篇

  •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This Is My Day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This Is My Day教案

    学生初步了解对话内容,在描述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2)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本部分对话,不理解的生词和句子可以和同学或老师共同商讨。(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The weather report says it’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I can’t play football in the rain. I can’t go hiking, either. Let’s watch TV together.”出示图片:1) 晴天,Zoom在踢足球,图下显示:today;2)天在下雨,Zoom和Zip在屋里看电视,图下显示:tomorrow。与学生展开对话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It’s fine/ sunny. T:What does the weather report say about tomorrow?S:It’s going to rain.T:The weather report says it’s going to rain tomorrow.(呈现句子)(学生重复句子The weather report says it’s going to rain tomorrow.,并说出意思。)T:Can you play football in the rain?S:No,I can’t.T:Can you go hiking ?S:No,I can’t.T:In the rain, we can’t play football. We can’t go hiking, either. (呈现:either)学生跟读either,感悟单词的用法,教师讲解意思:(不......),也不...启发学生用either说两句话:In the rain, I can’t ... I can’t ..., either,从而在应用中巩固单词的读音和用法。

  •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How do you go there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How do you go there教案

    教师检查有多少学生能够准确区分14与40的发音,如果答对率低,教师要注意纠正。教师还可以板书一组相似的数字,如:13/30,18/80,15/50,教师说英文,学生说出中文的数字,帮助学生区分/-ti:n/与l-u/。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常去的场所提问,如当地的一家电影院、风景点、或学生的祖父母家等:“How can you get to…? Can you go by …? Is it fast/slow/expensive to go by …? ”进行师生间的自由会话,再让学生感知一下新句型:How can I/ you get to…? 然后,教师请学生根据课本中提供的地图回答问题:“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引导学生回答,提示他们坐15路公交车为:“By the No.15 bus.”教师提供完整的答句:“Yes.I can go by the No.15 bus.”教师板书这组句子。 (2)教师继续提问:“It’s a place.You can buy food,drink,fruit,veget ables,school things and clothes there.What is it? (It’s a supermarket.)”教师最好出示一张当地比较有名的超市的照片或图片来给出谜底。教师再提问:“How can I get there? By bus or by bike? ”然后领读句子:“I can go to the supermarket by …”帮助学生理解supermarket是一个合成词,来源于super与market。

  •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I Have a Pen Pal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I Have a Pen Pal教案

    (1)教师说:“Zhang Peng’s mother is a teacher.What does she teach? Does she teach English?”教师出示Let’s talk部分的挂图,放录音,学生听录音阅读对话。教师出示主句型:Does he/she…?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刚刚提出的问题,逐步掌握肯定和否定回答。再放一遍, 学生跟读. (2)教师说:“My mother is a teacher,too.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er.Ask me some questions.”教师依次出示B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提示学生根据上面的短语和黑板上的重点句型提问,教师作答。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必要时,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下对话里的人物,f 如:Does your uncle live in the city? Yes,he does.Does your grandma live in the country? No,she doesn’t. (4)“寻找家园”游戏 教师准备一些卡片,正面写有人名,反面写有地名,如:city,country,village,farm,forest,mountain,nature park等。请一名学生上台抽取一张卡片,问台一学生:“Guess.Where does…live?’’学生猜:“Does he/she live in/on…?”猜对的小组得一分。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课件出示:(1)我的小报设计构想:古典名著是我最喜欢的读本,除了老师规定的板块设计外,我增加了“人物形象我评说”的新板块,我画了人物简笔画,画面配上了简洁的评语……(2)我的小小说《找钱》:我先读一读我的小说,再说一说我创作小说的经验。……丢钱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事情,材料就选自我们身边。找钱的过程最好安排得一波三折,情节要有波澜,我把两个身边同学丢钱找钱的事情融合在一起,通过三次满怀希望的寻找和三次失望的转折,使得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凸显了人物性格——疑神疑鬼,没心没肺。最后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的汇报课,检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四小组分四个不同的板块分别汇报,内容清晰,任务明确。有个人汇报评价得分,也有小组综合评价得分,评出优胜者和优胜小组。通过竞争激发课堂活力,通过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展示刺激表现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优秀教案范文

    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 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范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 cēncī)芭蕉(bā)衣襟( 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  “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  “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范例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例

    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优秀教案范文

    朗读背诵,感悟课文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小节。)  2、学生在读书交流中,随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小节,帮助领悟,读好“醒、软、绿、飞、高”等词。  第一节:(课件出示:天空春雷一声响,地下一棵棵柳树摇了摇身子。)  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  第二节:(课件出示:春雨沙沙,柳枝渐渐吐绿,向下垂。)  你觉得这一小节该怎样读呢?  第三节:(课件出示:春风吹动柳枝,柳枝飘荡)  引读,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梳着梳着——(生读)。  第四节:谁想读第四节?谁知道“小柳絮”是什么样儿的?理解“柳絮”:(课件出示:一双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柳树上沾满上面结满有白色绒毛的种子,绒毛随风飞散。)  第五小节:(课件出示: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孩子们在树下玩耍。)看,小柳树醒了,它在干什么?会班齐读。  3、再读读课文,想想:你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柳树醒了”说明什么?  4、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试着背背课文,比比谁先会背。(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时配乐。)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优秀教案范文

    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 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优秀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案范文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失物招领》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失物招领》优秀教案范文

    读课文,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 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 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 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 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 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 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 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优秀教案范文

    创设情境,引入梦境。师:想到能给你们上课,我昨晚兴奋的睡不着觉,迷迷糊糊的我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脚踏星星来到学校,我们的课堂飞到了天空,云朵变成了小朋友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太阳和月亮为我们照明,小动物们争着来听课,小朋友们挥舞着画笔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花园。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生:神奇、甜美。师:梦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新奇的体验。引出课题《多彩的梦》师:那谁来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梦?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四个太阳》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四个太阳》优秀教案范文

    感悟理解,感情朗读  1.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2.你们知道文中的小男孩分别为四季画了哪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吗?用“──”在文中划出。  3.指名发言,指导练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师贴板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4.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呢?  同桌互读描写你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太阳的自然段  5.指名朗读,感悟理解  春天──多彩的太阳  1.指名读  2.指名再读,喜欢的齐读  3.你们看到的春天的色彩都有哪些?  4.师生合作读  夏天──绿绿的太阳  1.指名读  2.出示课件: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指导朗读该句  3.男女生比读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沙滩上的童话》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沙滩上的童话》优秀教案范文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欢呼”;“终于”、“一……就”等词语来朗读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邪恶、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指导读好。)(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老师朗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偷偷”来理解:“偷偷”说明我们怕大人知道批评我们贪玩,制止我们去玩。于是只好不告诉大人,私自去玩,还自以为大人不知道。可事实上,妈妈或许见我们玩得很高兴有意思,并没有责怪我们。只是见我们没按时回家有点担心我们,便找来了。引导学生充分说,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槐乡的孩子》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槐乡的孩子》优秀教案范例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观察,图文对照”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以观察训练为主线,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开始,让学生初步看图,大致了解图意。再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说明图意的句子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图文对照,理解词句,进行讲读。  第一自然段,通过“口渴”“到处找水”,让学生体会乌鸦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后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在要求学生对第一幅图画面的观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办呢?”是乌鸦自己问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从而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司马光》优秀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司马光》优秀教案范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优秀教案范文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上一页123...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