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们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春江花月夜》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一、导入由《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 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音乐表演:乐曲《原始狩猎图》展示了一幅远古时期人们在夜幕中狩猎的画面,刻画了先民们从发现猎物时的激动到捕获猎物后的狂喜场面。这些场面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让学生去感受一些陌生的东西,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样存在的问题,我为学生创设了情景,然后请一些同学在音乐情景下表演。以音乐《原始狩猎图》的“引子”作为导入,随着我的描绘补充演绎出完整的远古人狩猎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出音乐的古朴音调、神秘和粗犷的音乐风格及独特的音响色彩。2、分段欣赏:乐曲《原始狩猎图》是一首情节性、故事性很强的作品。让同学们再认真聆听过作品后分段赏析每个部分的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受。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所听到的每个不同的部分所讲述的内容。3、学习演奏:让同学们选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段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来学习用骨笛演奏。并让大家分析骨笛的声音与一般竹笛声音的不同之处。4、创编动作、情景复现:根据钱兆熹的骨哨与乐队《原始狩猎图》之“庆功”和“尾声”,以及壁画、岩刻上的舞蹈动作,请学生手拉手,老师带头,随着音乐,编创造型和动作,跳起欢庆狩猎成功的舞蹈。5、小结,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借景导入。以音乐《原始狩猎图》的“引子”作为导入,随着我的描绘补充演绎出完整的远古人狩猎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出音乐的古朴音调、神秘和粗犷的音乐风格及独特的音响色彩。(二)探访远古、艺术再现。1、欣赏关于远古时期的壁画、岩刻。内容包括:动物、放牧、舞蹈、战争等。绘画手法:壁画一般是勾线涂色;岩刻一般是敲凿和磨刻。绘画工具:壁画用的是苔藓类植物、兽毛,颜料是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的天然矿物;岩刻用的是石头。2、讨论:远古人为什么会将这些动物刻画在岩石或洞穴中呢?远古人或是为了了解生活中的动物,或是为了记录某一次打猎的过程,或是为了记录每次打猎的成绩,或是为了祈求明天能打到更多的猎物等等原因。3、了解古代的一些乐器(埙、骨哨、骨笛等,链接音频)。(三)欣赏音乐、探究讨论。1、聆听音乐骨哨与乐队《原始狩猎图》之“狩猎”。(1)想想音乐所表现的画面情景。(2)说说乐器“骨哨”和“埙”的音色特点。(3)谈谈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认真聆听这首音乐,配合老师展示的一些关于原始人类狩猎的图片逐渐进入情境。(二)完整欣赏、借景抒情。1、聆听钱兆熹的骨哨与乐队《原始狩猎图》之“庆功”和“尾声”,让学生根据音乐,描绘出想象中的狩猎后古人们跳舞欢庆和散去的场景。2、欣赏花山岩画、舞蹈纹彩陶盆。3、模仿古人的舞蹈动作,简单的举手、手拉手等动作。4、分析乐曲的结构:引子——狩猎——庆功——尾声。5、探究讨论、情感抒发。(1)音乐与情景内容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2)古代人为什么要聚在一起狩猎?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集体主义精神。(三)艺术拓展、电影与古乐。1、电影《菊豆》与陶埙。2、编钟、编磬。让学生观看影片中配有乐器音乐的片段,在声音与画面,音乐与内容的交互中熟悉古代乐器的声音、音乐的内涵及古乐的魅力。(四)师生总结、情感升华。乐曲采用简洁朴素的音乐语言,充分发挥了骨哨独特的音色和淳朴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远古时期人们在夜幕中狩猎的画面,把先民们从发现猎物时的激动心情到捕获猎物后的狂喜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谁说国乐不如洋?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国古典音乐有着极高的艺术境界。热爱国乐吧!因为它是我们的母体文化之一!
教学目标: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月牙儿五更》,感受民歌改编的器乐作品。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2、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同学讨论,老师补充。二、欣赏《月牙儿五更》1、本节所欣赏的是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所以先了解乐器板胡,看图片,了解板胡的构造。2、聆听与思考:很多优秀的民歌被作曲家改编成了器乐曲,试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三、结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东北地区,去欣赏东北民歌。二、新课教学1、教师:关东支脉音乐的体裁形式和风格特点与齐鲁燕赵支脉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找出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2、教师播放《月牙儿五更》,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属于音乐民歌中的哪一种。学生回答回忆上节的知识。3、教师:大家能不能说出这首《月牙儿五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胡是我国弓弦乐器。音箱不是蒙以皮革,而是盖上薄的木板或椰壳,形似碗状,琴干琴弓比二胡粗;音色高亢嘹亮。下面我们来听两段音乐,请大家分辨一下是二胡的音色还是板胡的音色。学生回答。4、教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郭颂演唱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我们来欣赏一首由他演唱的《月牙儿五更》。学生欣赏乐曲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器乐作品都源于优秀的民歌,民歌是我们源于创作的源泉。让学生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三、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我们了解了它的风格特点,也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创作都来源于民歌。希望在课下,同学们能够多去了解欣赏民歌,让民歌的灿烂文化一直发扬光大。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二、活动重点:根据纸盒外形想象装饰。三、活动难点:用装饰、拼搭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家。
一、导入。1. 组织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2.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3. 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的脸,再与画册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4. 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人画一张像,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二、作画。1.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2. 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说出范画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抓住典型特3. 征大胆表现。
二、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三、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四、活动过程:(一). 导入 “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二). 启发游戏 1. 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1、根据3、-3、3。5、-4。5、-5。2、8。5、4。0、-1。2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及特征性质。① 像3、3。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② 像-3、-4。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的数叫做负数。③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加“+”号,例如+3、+2、+0。5……,就是3、2、0。5……。④ 一个数前面的“+”和“-”号叫做它的符号。⑤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通过课堂练习1和课堂练习2引出相反意义的量的定义、《活学巧计》诗及做类似题时的方法总结。① 在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量,其中有一种量,它们的属性相同(即同类量),但表示的意义却相反,我们把这样的量叫做相反意义的量.② 活学巧记 相反意义量成对,还要数量和单位, 你为正来我为负,正负兄弟齐上阵。
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导出微笑。 T:今天啊,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小朋友一起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 幼儿打招呼。 提问:大家刚刚是用什么样的表情跟客人老师打招呼的?(微笑) 2、故事: 俞老师这儿有个故事,题目就叫《微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里都讲了些什么?
1、故事引入,了解学情。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讲件有趣的事。有个外国小朋友来到中国,他需要学习中文,也就是学认我们中国字。有一天,他才学了几个字,就对老师说:“老师,这几个字怎么都长得一样呢?又难读,又难记,学汉字太难了。”我们来看看,是哪几个字让这位小朋友这样发愁呢?(课件显示6个生字)(有的学生已经在轻声读)老师还没教,有的小朋友就会读,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吗?(注意表扬通过不同方法认识字的学生,意在扩散好的识字途径。)仔细看看这六个字,认会1个的举手。认会2个的呢?有6个都认会的吗?(面对先认会部分字的学生)干脆请你们来给周围的小伙伴当小老师吧,谁有困难,你就像老师一样,帮帮他们,好吗?(教师在行间巡视)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作用。 1、教师:今日袁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挂图,小朋友一齐来看看,图上有什么。(娃娃) 2、小朋友能把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出来吗 (指头)这是娃娃的什么小朋友的头在哪里 请小朋友摸摸自我的头。我们的头有什么作用呢(请幼儿自由地说一说) 3、(指手)这是娃娃的什么小朋友的手在哪里请小朋友伸出自我的小手。我们的手有什么作用呢 4、(指脚)这是娃娃的什么小朋友的脚在哪里请小朋友跺跺自我的小脚。我们的小脚有什么作用呢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放课件导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这样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放录像)2、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底世界》,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对神奇的海底有更多的了解。(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
1.家长可以和幼儿聊一聊对冠状病毒的印象,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冠状病毒是什么样子的呢? (2)我们要如何做好防护,如何打败病毒呢? 2.在白纸的下半部先用铅笔画出一个圆形。 3.在圆形的周围画出病毒的“冠状触手”,用勾边笔进行勾边,然后用橡皮将铅笔痕迹擦除。 4.将小手握成拳头放在画好的病毒上方,直接用勾边笔画出轮廓,再如图画出指缝。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走进西部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进近陕北民歌。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