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大部分教师认为参与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育科研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事实说明大部分教师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将教育科研的成果运用并物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希望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发展与完善自我。反思我们师训工作,虽然初衷与教师们这种想法一致,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时常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如片面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过于注重文章内容的所谓“新潮”,热衷于设置各种奖项,奖状越做越精美,奖面也越来越宽。
2、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3、探索石头的作用。[活动准备]1、提前让幼儿感受、观察石头2、各种各样的石头3、图片4、成品石头比如:石臼、假山、磨轮。 [活动过程]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2、水果盘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3、两盆沙子 【活动过程】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鸡蛋、鸭蛋、鹅蛋、鸟蛋图片若干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鹅蛋、鸟蛋若干张 4、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游戏《连线找客人》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点子按数字从小到大的连起来,你就可以知道了。” 2、幼儿连线,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 今天来的客人是谁?(一起说一说)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我的妈妈吗?请你们帮帮忙,把我们的妈妈找出来吧! 出示相应的动物妈妈图片。
2、学习按量排序,并摆放相应的物体。 3、在活动中注意倾听问题,并能大胆地回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理解1、2、3的数量。 2、物质准备: 教具:早餐食物图片(1个鸡蛋,1碗面条,2个包子,2杯牛奶,3片面包,3个馒头),其它物体图片(数量为1~3,每个数量为2~3张),1~3的数字卡各1张。 学具:1、《幼儿用书》(P5)人手一册,幼儿人手一支笔。 2、剪下《幼儿用书》(P21、22页),1~3的数字卡,1~3的实物卡(每个数量为3~4张),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早餐有几个。 1、教师:妈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早餐,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师分别出示早餐实物图片(1个鸡蛋,1碗面条,2个包子,2杯牛奶,3片面包,3个馒头),引导幼儿目测或默数实物的数量。 2、引导幼儿给早餐按量排序:每一种早餐一样多吗?你能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早餐排排队吗?请个别幼儿示范,集体检查。
[幼儿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对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主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也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一些蕴涵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开展分类、排序等探索活动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联想和创造;幼儿还需要在各种操作时间中进一步学习、发现,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3、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活动准备】1、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2、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引导幼儿观察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活动准备: 蛋壳、透明胶、粗吸管、铅笔若干;桌面教具;网上下载有关拱形建筑物的图片若干;长条卡纸(反面用双面胶贴好)、小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通过小鸡出壳的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到底是鸡姐姐从外面啄破了蛋壳?还是鸡妹妹从里面啄破了蛋壳?”幼儿猜想并记录 二、幼儿通过动手实验来感受受蛋壳凸凹两面所承受力的差异。1、引导幼儿想象,用笔尖代替小鸡嘴,用吸管统一高度,保证每次用力大小一样。2、幼儿每人拿几个蛋壳,用笔尖代替小鸡嘴在蛋壳凸凹两面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3、集体记录。4、小结: 师:“是谁啄破了蛋壳?”“蛋壳是从外面啄破的还是从里面啄破的?为什么从外面啄不容易破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蛋壳是什么样的?”(是拱形的、半圆形的、……)“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原来拱形的物体表面都能承受很大的力,不信,我们用这张小纸条来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2、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过程建议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通过比较分析,理解长短粗细都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思维的精确性。 重点:了解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及用途。 难点:理解长短、粗细是相对的。【活动准备】 1 活动室的屋顶吸着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拴着的气球。 2、多种材料的绳子头若干。 3、字卡“长”、“短”、“粗”、“细”。【活动过程】 1、“够气球”,引起幼儿对绳子的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屋顶上漂亮的气球,鼓励幼儿跳起来将气球够下来。讨论:为什么有的气球能够着,有的气球够不着?(拴气球的绳子有长有短)拴气球的绳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颜色的?(毛线绳、棉线绳。。。。。。)。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活动过程】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活动要求:l、区分能滚与不能滚的物体,比较其异同,知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轮子能向两面滚动。2、通过尝试活动,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诙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l、圆球,瓶子,轮子娃娃各一个;一辆没有轮子的汽车。2、收集各种大小纸盒、积木、球、饮料瓶,轮子状的物品及各种玩具车。3、准备三条l—2米左右长的路。 活动过程:一、什么会滚,什么不会滚?1、出示两辆车(一辆有轮子,一辆没有轮子)通过比较,知道轮子可以滚动。①教师以小象笨笨的口吻引出课题。师:“我是小象笨笨,城里的朋友给我送来了一辆汽车,可是我不知道怎样让车动起来,谁能帮助我?”②出示没轮子的汽车,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会动?③教师给汽车装上方形的轮子,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汽车还是不会动。幼:(方的东西不能浪,圆的东西能滚。)④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什么才是滚?(连续着向前旋转叫做“滚”)2、自由玩纸盒、积木;轮子等物,引导幼儿将物品分成“会滚”与“不会滚”两堆。师:我有一堆东西,可是我不知道哪些东西会滚,哪些东西不会滚,你们去试一试,然后把不会滚的放到(滚)这个框里,把会滚的放到(滚)那个框中。(幼儿动手操作)
二、准备:1、毛巾、海绵、布、毛线、目条、石头、铁板等。2、塑料盆、水;红、绿色水;玻璃管(内塞纸巾)。 三、过程:1、游戏《帮水搬家》(1)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脸盆和水) 今天李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帮水搬家》,请你们两个一组合作着把红脸盆里的水搬到篮脸盆里去,但是不能直接拿起脸盆把水倒过去,请你们去选择箩筐里的一样东西帮帮忙,把水搬搬家。注意别把水洒在地上了(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卫生。(3)提问:刚才你是怎么帮水搬家的呢?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帮水搬家呢?现在我们再来帮水搬家,这次请你选择刚才没有用到的东西去帮水从蓝脸盆搬到红脸盆去,请你想想第一次搬和第二次搬哪次快?为什么?(4)幼儿再次游戏(5)提问:这次帮水搬家和上次帮水搬家你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海绵吸的水多,布吸的少。)小结:原来,海绵毛巾,布这些东西放到另外一个脸盆上拧一下就帮水搬了家。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3、引导幼儿通过摸摸、玩玩,感知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纸若干,如卡纸、宣纸、绘画纸、皱纹纸、牛皮纸等。多媒体课件、即时贴、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1、带领幼儿欣赏手工制品,引出活动主题。今天这里举办了手工作品展,我们一块去看看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虽然都是纸,让我们来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样?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外型似房子关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铅笔、人手一份;3、2007年年历人手一张;
2、主动收拾整理班级的玩具等。活动准备:准备统计表、笔,幼儿学习包《我们的班级》活动过程:1、 谈话引题。引导幼儿观察班级的物品、玩具等环境。 2、统计物品统计物品及玩具的数量,并用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活动准备:1、幼儿对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等特殊车辆有初步的认识。2、制作多媒体课件。3、收集各种特殊车辆的玩具。 活动过程:一、辨听车的声音,引出特殊车辆1、听听是什么声音?(喇叭声) 今天开来了许多不同的汽车,你们想认识吗?2、那我们就做一个听声音猜汽车的游戏。猜对了,汽车会开来的;猜错了就没有汽车,想玩吗?听仔细了……3、听声音猜汽车。幼儿猜对了,出示车辆。
活动准备: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1、感觉游戏。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感受放风筝的愉快情绪。前期准备: 1、与家人一起放风筝2次(一次有风的时候放,一次没有风的时候放)并作记录。2、实物风筝若干活动准备: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活动过程:一、幼儿手持小记录卡交流自己放风筝的感受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卡2、老师根据幼儿的介绍汇总在大记录卡上,成功的用红色笔打∨,失败的用绿色笔打╳。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