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紧扣民生诉求,强化管理与服务创新。聚焦“有诉即应、有诉即办”全面优化诉求事件管理与处置机制,全面升级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一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及时破解事件处置堵点难点,动态调整职责清单,理顺部门职责分工,推动民生诉求事件快速、高效办结。二是优化升级民生诉求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智能标签、智能分拨、事项管理、分析预警等系统建设。三是统筹机构与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诉求服务专职机构建设,保障民生诉求事件分拨、处置、评价、考核全流程高效运转。(三)紧扣营商环境,深入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坚持“政务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理念,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创新。一是强化纵横联动推动服务创新。横向联动各审批职能部门,纵向联动街道、社区大厅,形成服务体系与合力,深层次推动政务服务创新。二是重点突破惠企服务。
(一)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强化对核心指标的分析调度,充分发挥区委财经办、区指挥部综合协调二组职能,坚持每月抓好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研判,把握全区经济总体运行态势,重点监测、分析、预警GP、规上服务业等经济指标,做好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对接,对问题镇街数据进行预警,对存在问题制定合理措施,确保我区经济指标考核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抢抓绿色发展新机遇,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一是继续开展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对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家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完善申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试点实施方案。二是抓紧推进全区碳达峰顶层设计。加快《*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按规定完成重大决策流程,争取早日印发。
(五)坚持安全为基,保障行稳致远1.强化年度安全目标管理。2024年初,区交通运输局与局属3个监管部门和5个重点交通运输企业,2个在建工程分别签订了2024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以区政府名义与5个镇签订2024年度水上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22家重点安全生产主要经营单位,制发《区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2024年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年度重点任务目标。2.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常态化隐患排查方面,截至6月底,共计排查道路运输企业123余家、渡口8道、国省干道4条、县道24条、桥梁58座,发现一般隐患96个,完成整改85个,整改率88.5%,其余11个隐患制定限期整改措施,正在限期整改中。上半年,区综合交通专委挂牌问题隐患整改1件。二是推进2022年度第三方安全评价服务机构排查隐患整改方面,对道路安全(道路施工)、道路运输、汽车维修、驾培、渡口等领域18家重点企业经营单位161个问题隐患,已完成整改134个,27个正在整改。
(二)抢抓绿色发展新机遇,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一是继续开展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对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X家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完善申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试点实施方案。二是抓紧推进全区碳达峰顶层设计。加快《X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按规定完成重大决策流程,争取早日印发。三是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立足我区多元储能的发展思路,对照上级“十四五”规划发展核能、风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推动分布式光伏、大唐X泽库侯家XMW光伏、HGX海上光伏、X抽水蓄能电站、黄龙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快速建设,助力“双碳”战略,着力打造清洁低碳示范城市。(三)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发展动力取得新提升。一是加大项目储备。对申请增补的重点项目密切跟踪,掌握项目申报进展情况,并积极对上争取,力争申报项目全部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
(二)抓住“水气”两个重点,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有新的提升。一是紧盯两个省考断面水质变化,及时分析研判,务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巩固鳌溪河、恩阳河环境问题整治成果,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确保2024年恩阳河、鳌溪河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二是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常态开展扬尘精细化管控等14个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精准预警研判、加力防控投入、高效应急处置,强化横向、纵向联防联控,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倾力完成省市下达我区2024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三)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面有新的成绩。一是持续推进“两山”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下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农业“双强”行动、“和美乡村”建设、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等为载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奋力实现“全年红”。(一)扎实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功区基础设施建设,坚决防止粮食功能区“非粮化”,11月底前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省级绿色农田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创建省级绿色高产创建千亩方5个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0.94万亩,确保全年粮食稳定在26万亩、11万吨以上。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全年蔬菜种植面积,巩固生猪、水产品等重要农副产品综合产能,稳定优化畜牧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规模畜禽场落地建设和在养规模场改扩建,加快大型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投产和生猪屠宰点的升级改造,着力提高畜牧业产能和规模质量,高质量完成增产保供年度任务。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积极推广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等先进适用机械装备,加大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高质量建成省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争办南方种业种子博览会XX分会场。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守好“四大安全”底线。一是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紧紧围绕“新七个专项行动”抓好“食安心”、“管集市”作;贯彻落实好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全力抓好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确保2024年创建成功。二是守住药品安全底线。积极服务好XX药企业,持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监管。依法对辖区内的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做到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实现日常监管全覆盖。三是守住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确保全区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四是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加强重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包括客运索道、天然气压力管道、人员密集场所电梯、重点工贸企业特种设备及气体充装站,坚决把事故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五)采取“五项”措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每月定期开展一次队、室业务培训,每季度评选一批优秀执法案件,全面提升全局干部职工业务能力。二是强化理论武装。
(三)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分配工作。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解决征收安置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xx政办〔2021〕41号),一是加快解决全市征迁认证安置工作遗留问题。二是加大安置房建设督导力度,倒排工期,建立台账,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督导国控集团、国投公司承建的安置房建设进度,力争2024年10月份建成交付使用。(四)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积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对全市范围内新立项的机关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场馆建筑等政府投资或主导的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装配率不低于50%。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落实装配式建筑政策文件是否执行,实施装配式建筑范围和标准情况,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施工图设计、审查过程中相关政策技术落实情况,装配式建筑项目构件成品和安装质量控制情况等,提高建筑市场装配率。
一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及时破解事件处置堵点难点,动态调整职责清单,理顺部门职责分工,推动民生诉求事件快速、高效办结。二是优化升级民生诉求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智能标签、智能分拨、事项管理、分析预警等系统建设。三是统筹机构与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诉求服务专职机构建设,保障民生诉求事件分拨、处置、评价、考核全流程高效运转。(三)紧扣营商环境,深入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坚持“政务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理念,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创新。一是强化纵横联动推动服务创新。横向联动各审批职能部门,纵向联动街道、社区大厅,形成服务体系与合力,深层次推动政务服务创新。二是重点突破惠企服务。进一步深化政务数据应用,支持企业、居民便捷办事,重点推动一批企业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聚力推进健康XX建设。一是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公卫服务水平。巩固拓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及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成果,实现慢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二是健全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三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提高救治能力,将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四是持续深入推进第五轮防艾人民战争,完善防治体系。五是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市创建成果,持续优化省级卫生村、镇创建成果,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着力推进和顺、清水2个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蝇防鼠设施合格率≥95%。
(二)紧扣民生诉求,强化管理与服务创新。聚焦“有诉即应、有诉即办”全面优化诉求事件管理与处置机制,全面升级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一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及时破解事件处置堵点难点,动态调整职责清单,理顺部门职责分工,推动民生诉求事件快速、高效办结。二是优化升级民生诉求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智能标签、智能分拨、事项管理、分析预警等系统建设。三是统筹机构与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诉求服务专职机构建设,保障民生诉求事件分拨、处置、评价、考核全流程高效运转。(三)紧扣营商环境,深入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坚持“政务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理念,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创新。一是强化纵横联动推动服务创新。横向联动各审批职能部门,纵向联动街道、社区大厅,形成服务体系与合力,深层次推动政务服务创新。二是重点突破惠企服务。进一步深化政务数据应用,支持企业、居民便捷办事,重点推动一批企业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招标,7月份全面开工建设,确保9月秋季开学之前竣工并投入使用。统筹实施新建学校设备采购。投入资金1983万元为东平路小学、枫林小学、十六中、常青藤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和高速时代御府幼儿园、李洼幼儿园等7所新建幼儿园采购办公设备,目前项目意向公开已结束,招标正在进行中。(三)优化服务保障,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一是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完成第一批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已有301人通过认定,第二批认定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面向社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2人,招聘中小学新任教师60人,招聘农村特岗教师69人。目前,各层次招聘工作正按照程序有序进行。先后交流了校(园)长5人,提拔重用干部12人。二是做好民生保障。各类教育资助序时发放完毕。2024年春季学期共计受助学生27029人,资助资金1972.95万元。
(二)抢抓绿色发展新机遇,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一是继续开展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对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家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完善申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试点实施方案。二是抓紧推进全区碳达峰顶层设计。加快《*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按规定完成重大决策流程,争取早日印发。三是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立足我区多元储能的发展思路,对照上级“十四五”规划发展核能、风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推动分布式光伏、大唐*泽库侯家*MW光伏、HG*海上光伏、*抽水蓄能电站、黄龙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快速建设,助力“双碳”战略,着力打造清洁低碳示范城市。(三)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发展动力取得新提升。一是加大项目储备。对申请增补的重点项目密切跟踪,掌握项目申报进展情况,并积极对上争取,力争申报项目全部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继续加强与兄弟部门的沟通对接,做好*年省级重点项目储备,争取更多优质项目纳入储备库。
(一)不断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一是每月组织开展全国防返贫监测和衔接乡村振兴系统内信息数据清洗工作。二是在全市15个镇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及时解决因疫情影响、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引发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开展防返贫监测排查纳入和风险消除工作。三是每月组织卫健、医保、民政等相关部门开展防返贫监测筛查预警。四是稳定完善脱贫户和监测户帮扶政策,动态落实好精准帮扶工作。五是开展档卡规范化建设展评活动。(二)着力促进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增收。一是引导各镇立足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实现每村培育发展1-2个主导产业,有效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持续增加收入。二是全面摸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底数和就业意愿,健全工作台账,持续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短期技能培训、就业供需信息对接服务;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进市容环境持续改善1.强化日常执法管理。大力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实现市容市貌的明显改观。执法出动**人次,执法巡查**小时,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次,宣传活动*次,清理流动商贩**次,查处门前乱堆乱放**处,跨门店经营**处,审批广告牌匾**个,清理不规范早餐牌子**处,清理户外广告**处,清理条幅、小广告**处;下发机动车违停通知书**份;清理建筑垃圾*立方米;对不安装油烟净化器、违规使用油烟净化器的餐饮店下达整改通知单并督促整改*家。2.巩固违建治理成果。加强城镇规划区内临街、街巷、违法违章建设的巡查力度,做到了力度不减、措施有力,同时对新增违法建设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立案一起。3.提升城镇环境卫生。清理国道**线两侧、吉雅腾小区周围、都兰小区南侧、大热胡同、北三角、布日都小区东侧、文化宫东侧、四季广场东侧、庙北、工商二所周围、三中西等背街小巷的遗留垃圾,捡拾路边漂浮物;成立突击小组针对*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树挂漂浮物进行彻底整治;及时清扫并清运烟花爆竹纸屑残片。对城区主街路可视区、各小区物业及背街小巷**余个垃圾点进行及时收集清运,做到主街路可视区、小区物业垃圾日产日清,背街小巷*日一清;清运、卫生填埋生活垃圾**.*吨、**立方,餐厨垃圾**.*吨、**立方,无害化处理率**%,机械化清扫率达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率达**%,密闭化运输达**%;定期对公厕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公厕开放率达**%。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一)实施重点企业面对面指导帮扶。根据全市生态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排查调研,列出问题清单,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组建企业服务团,深入基层对企业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帮扶。(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严格贯彻落实《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方案》,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二是通过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仍不稳定,水质改善工作任重道远。三是生态环境执法需进一步加强。(三)持续抓好反馈问题整改。扛牢压实整改责任,以问题整改倒逼环保责任主体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四)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复核评估顺利通过。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继续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按照省厅《关于开展云南省生态文明州、县(市、区)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并加强与省环科院沟通协调,确保通过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
(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严格贯彻落实《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方案》,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二是通过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仍不稳定,水质改善工作任重道远。三是生态环境执法需进一步加强。(三)持续抓好反馈问题整改。扛牢压实整改责任,以问题整改倒逼环保责任主体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四)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复核评估顺利通过。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继续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按照省厅《关于开展云南省生态文明州、县(市、区)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并加强与省环科院沟通协调,确保通过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五)继续谋划好项目工作。加强与省厅、市局汇报对接,准确把握项目支持方向,继续谋划包装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社会资本支持。
三、科学谋划、合理配置,推动体育工作争优创强(一)开展群众身边健身赛事活动。根据省市体育部门统一部署,组织谋划好各项赛事活动,筹备县龙舟锦标赛,组队参加**市第**届运动会。依托单项体育协会,常态化的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健身培训。(二)持续实施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根据县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方案和省市体育局相关要求,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利用“金边银角”,规划建设健身设施,把群众需要的、质量好的健身设施配到群众身边。四、抓好监督、推进建设,规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一)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认真抓好安全播出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日常安全播出的监管,确保重要保障期间的安全播出。(二)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建设。规范新闻出版各项工作。继续推进“**分钟阅读圈”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做好2024年农家书屋管理。
四是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印发了《xx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各科室审查责任和审查内容,坚决不允许出现影响企业公平竞争的限制性措施。今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x件,均未出现影响公平竞争的相关措施。加强对妨碍统一市场、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整治,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五是持续提升监管效能。全面推行监管执法“一目录,五清单”制度,积极配合州交通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机动车违规改装的监管工作。(三)健全体系,全面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制定单位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予审议印发。及时制定《州经信局关于开展州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方案》,明确了清理范围、清理标准、方法和责任主体,全面清理了20xx年x月x日至2022年xx月xx日以x府发、x府函、x府办发、x府办函、x府规、x府办规等x种字号印发的州政府文件,共清理非涉密文件xx件,经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建议废止x件、失效xx件、拟修改x件,继续有效xx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环保监管能力不足。一是环保部门干部职工队伍专业素质整体偏低,亟需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需要;二是数字化监管设备、执法车辆配备明显不足,无法保障全面高效监管执法,直接影响环境管理力度。(二)环境执法力度欠缺。企业环境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环境意识淡薄,污染纠纷不断,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在环保治理投入成本大大高于行政处罚成本的情况下,难以根治违法排污行为。(三)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开展不够有力。各有关部门及工业企业对环保宣传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形成全社会强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社会氛围。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扎实推进各级环保督察的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开展城市扬尘治理、工业废气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和城市烟花鞭炮禁放等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