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1、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2、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涉及的“热点”较多,而且多个问题已在时事政治中有所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放录像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从中寻找疑问,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相应提供部分历史原始录像、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导入新课】 大家看这张图片:一个画面是大量居民涌入墙内,另一幅画面是在拆除一段墙,这些人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中的两个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德国柏林墙被拆除的史实。大家知道柏林墙的来历吗?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当时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反法西斯防卫墙”横断在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之间,总长43公里。
②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③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①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②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①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分析是联系论据与论点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所在。有了分析,事例和论点就能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剖析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让文章拥有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总结:运用论据的时候,对论据进行适当的变化、概括、分析,要有重点、有意识地突出所述事实论据和观点一致的地方,保证所述事实与观点相对应。可参照“分论点+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结论(照应分论点)”这样的格式来进行论证。【设计意图】以学生小组讨论来得出运用论据的三个方法 ,让学生自己在交流讨论中品味体验。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目的。五、品读例文,评点“言之有据”1.根据文题,画思维导图课件出示:《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尝试画一个议论文的思维导图。
《树之歌》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安排了一组“木”字旁归类识字。把树木的名称集中在一首诗歌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树木的汉字,感知不同树木的名称。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 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学会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2.教学难点:能按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能背诵课文。 2课时
设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是达尔文没有想到的,是有人利用了达尔文的学说,科学应该与其区分开来,但是科学家在研究时,既要做到为追求真理不断探索,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比如我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找到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如环保、战争、饥荒等问题的途径,才能构建防止核物理技术、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太空技术等可能对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的思想基础、决策机制和社会条件。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国家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正因为此,所以现在当一项科学发明出台后,就会有一些法律出台,限制其可能的非人道用途。但是这些影响应不成为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阻碍。)(3)科学与宗教的斗争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同时也再次认识宗教和科学理论产生的原因。材料1: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教育部竟明文规定,中学生物学课本除进化论外,必须还有神创论的内容,而且两者的页数要各占一半。
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摸摸、玩玩使幼儿辨认各种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与用途,并学习归类。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初步学会拨、夹物品,做到持筷姿势正确。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每组上面一样夹的物品(如:一组蚕豆、一组泡漠、一组花生、一组玻璃球、一组纸条等。活动过程:㈠、观察各种各样的筷子,将幼儿所带筷子布置成展览会。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我们来把它布置成展览会。2、交流:你带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处?
活动目标: 1、幼儿敢于尝试,且愿意与同伴交流感受。2、幼儿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感受及不同表情。3、幼儿尝试运用指画的技能表现各种表情。*活动准备: 1、部分表情的宝宝头像。 2、食物(若干)。 3、纸盘、颜料。 4、镜子。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能 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 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 感与价值观要求1.学 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体会知识迁移、温故知新的好处.2.运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关系的推导.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推导及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通过温故知新,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的知识达到理解并掌握的 目的.●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4.7.2 A)第二张:(记作§4.7.2 B)
解:∵CF平分∠ACB,DC=AC,∴CF是△ACD的中线,即F是AD的中点.∵点E是AB的中点,∴EF∥BD,且EFBD=12.∴∠B=∠AEF,∠ADB=∠AFE,∴△AEF∽△ABD.∴S△AEFS△ABD=(12)2=14.∵S△AEF=S△ABD-S四边形BDFE=S△ABD-6,∴S△ABD-6S△ABD=14.∴S△ABD=8,即△ABD的面积为8.易错提醒: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一性质时,同样要注意是对应三角形的面积比,在本题中不要犯由EF:BD=1:2得S△AEF:S△ABD=1:2,或S△AEF:S四边形BDFE=1:2之类的错误.三、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经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交流、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体验化归思想.运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边欣赏音乐边介绍巴赫及其求学之路。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文化。二、初步了解小步舞曲。通过文字叙述,简单了解小步舞曲。三、讲述《小步舞曲》曲的音乐内容。对节奏、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体裁进行了解。四、结合谱例分段学习《小步舞曲》。1、学习乐曲A’段。说明:依据乐曲创作背景,合理创设“舞会”情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舞蹈表现手段演绎此乐段,发展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2、学习乐曲B段。说明: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式辅助以及一系列贴近学生思维逻辑的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乐段情绪,并能用指挥、伴奏等方式表现该乐段。3、完整欣赏《小步舞曲》。说明: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能够巩固乐曲主题的记忆,并且听辨、感受乐曲两个不同主题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五、视频欣赏。说明:通过视屏欣赏,使同学们以一个更直观的郊区去理解和学习作品,并使同学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记忆。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1、教师讲解 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 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 弱、弱。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山谷踏歌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最向往最喜欢的地方是哪儿?生:西藏、桂林、黄山、泰山……师:老师也有一个特别喜欢和向往的地方,看!(阿尔卑斯山flash)师:这里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势雄伟,风景优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晶莹的雪峰、浓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间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听!山中似乎传来了阵阵歌声。1.整体感受音乐形象,激发音乐想象。(播放《回声》,师生一起安静地欣赏。)师:谁能口头描述一下你听到的音乐形象吗?音乐采用了什么手法为我们刻画了美妙的山谷回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诗人?(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2、词曲作者简介:海涅:德国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二、学唱歌曲1、节奏训练:a、X | X X XXX | X.X X | XX XXX | X. 0 0 ||b、XXX XXX | X.X X |XXXX X X | X.0 X ||c、X | X X XXX X| X.X 0 X |X XXXX X| X. X. ||要求:手划拍读节奏
(一)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由排图讲述。 1.发给幼儿每人四张图片。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每张图片讲什么? 2.师:请你们把图片排好顺序,编成一个故事。 3.幼儿排图讲述,教师巡回引导。
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西洋乐器的演奏片段)通过观看,请说出,录像中都有哪些乐器。二、出示目标:三、新授教学:1、了解西洋管弦乐队:是一种大型乐队,通常称“交响乐队”。它是20世纪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四组:(见板书)弦乐器组 小提琴、中提琴等木管乐器组 短笛、长笛、双簧管等铜管乐器组 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 定音鼓、大鼓、小鼓、锣等2、你能说出他们的音色吗?3、音色: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在乐队中,一种乐器的音色叫“单一音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色叫“混合音色”。4、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根据表格欣赏并做记录:)欣赏顺序管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器
一、导入新课播放《闲聊波尔卡》的演奏片段通过观看,请同学们说出,录像中都有哪些乐器出现?教师:好,大家听出了不少乐器,这些乐器都属于管弦乐队,那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来完整了解一下什么是管弦乐队。二、熟悉西洋管弦乐队编制西洋管弦乐队是一种大型乐队,通常称“交响乐队”。它是20世纪传入我国的。教师按顺序播放各乐器组演奏的音乐。西洋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四组: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等;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等;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锣等。三、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1、作品背景、作者简介《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于1946年专为青少年了解、西洋管弦乐而创作的作品。
一、导入师:优美的旋律把我们又一次带到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情节中。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被誉为中国的四小天鹅舞曲美称的《快乐的女战士》舞蹈音乐。二、欣赏乐曲1、观看舞蹈视频《快乐的女战士》。师:在舞剧的第四场中,有一段《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音乐——《快乐的女战士》。请同学们观看舞蹈视频。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乐曲的旋律,它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联系?生:旋律轻快、活泼。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乐曲开始用的就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旋律。师:乐曲的引子用的就是《军民团结一家亲》开始的旋律,也是《五指山歌》的旋律,我们把它叫做“万泉河”主题。2、欣赏乐曲第一主题。师:让我们来熟悉乐曲的第一主题,听听这段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聆听欣赏乐曲一部分。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题。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到野外走走?放郊游音乐,幼儿随音乐进活动室,出示动物欢快的多媒体画面,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们发现大森林里的动物们怎么样?它们为什么这么高兴,究竟遇到了什么快乐的事情呢? 师:我们一起在大森林里仔细寻找一下,肯定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二、观察画面散文《微笑》的画面内容,懂得怎样让别人快乐。 1、出示课件,用猜猜、想想、说说的方式理解散前半段内容。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小鸟唱歌、大象干活、小兔送信是为了什么呢?(发挥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听一听小鸟、大象、小兔是怎么说的?(边看动画边听) 谁听清楚了它们说的话?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过程: 1、带孩子看看一楼走廊的画,读读这些童谣,知道这些童谣还可以 做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来了社区的爷爷奶奶:今天他们来教我们这些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大家都很喜欢,所以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们叫他民间游戏。 3、分组开展游戏,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游戏。 4、中国的民间游戏还有很多,下次我们走出幼儿园到社区去看看还有那些游戏和我们中国才有的东西 延伸活动:与社区联系好猪只有二合爷爷奶奶一起游戏,欣赏戏剧表演。 老少同乐(2) 目标: 1、喜欢玩中国的民间游戏,按玩法进行梳理,。 2、游戏中了解爱老敬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体验和老人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1、幼儿回家了解爷爷奶奶小时候喜欢的活动。 2、送给爷爷奶奶的小礼物。 3、为爷爷奶奶表演武术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