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大班健康教案:禁烟小卫士教案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猫》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猫》教案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3.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课件25】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1)猫真老实。(2)猫很尽职。(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4.阅读链接【出示课件26】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样写猫,有什么不同?预设:夏丐尊写对猫的喜爱,用了衬托的方法,从妻子孩子对猫的喜爱,表达自身的喜爱之情。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狮子和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狮子和鹿》教案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狮子和鹿》,看看这个故事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2. 出示狮子和鹿的图片,师: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师: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 教育活动课“团结就是力量”教案

    教育活动课“团结就是力量”教案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团结合作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备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小学生生活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团结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智慧,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现在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团结合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2、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活动内容】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方式】联想活动、游戏、绘画、艺术欣赏、集体讨论。【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一次性筷子、长凳、课件、彩色笔等。

  •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15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15篇

    1、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厨房里的危险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厨房里的危险有哪些,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2、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套《安全伴我行》手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一),提问并引出主题。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厨房)2、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厨房?(有刀、铲、炉等物)3、你家有厨房吗?(有)厨房在什么地方?4、小结:厨房里有这么多东西,小孩子个子矮,应少到厨房里去玩,为什么呢?因为厨房中隐藏了很多种危险。  三、知道:第一种危险:厨房中刀具的危险。1、出示刀:玩具刀与真刀的对比。轻和重、大和小的对比。2、提问:厨房里的刀是拿来做什么的?如果小朋友去厨房玩刀,刀不小心落在自己的脚上,会怎样?3、出示图(二):一个小孩玩厨房里的刀,刀落地,差点落在幼儿脚上,真危险。让幼儿看图和感知一下真刀,让其明白:厨房里的真刀不能玩,如果不小心落在地上,脚上都会受伤,还会砸着脚趾,很危险!  四、第二种危险:厨房燃气炉的危险1、让个别幼儿找出燃气炉玩具,让小朋友想想厨房中燃气炉有危险吗?有哪些危险?2、出示图(三):一个小孩在厨房里自己去开燃气炉,爆出了火光,射在小孩脸上。3、师:小朋友自己不能开燃气炉,因年龄小,掌握不好开关,燃气泄漏会中毒,还会引发燃气爆炸的。  五、第三种危险:炒菜时油爆在脸上,眼睛里的危险。1、出示图(四),让幼儿观察后讲出:妈妈在炒菜,个子矮、年龄小的孩子不能靠近锅边,油爆在脸上、眼睛里,小朋友哭了。2、知炒菜的油爆在脸、眼上,会烧伤、会瞎眼等。  六、第四种危险:用热水瓶自己倒水,从炉子上取放的危险。1、出地图(五):一小女孩手抱开水瓶自己去厨房倒炉子上的开水。2、让小朋友说出图中的危险。3、师:烧开的水或刚做好的饭菜温度高,不小心碰倒了会被烫伤的。  七、要避免这些危险,有什么办法?(远离厨房,不一个人在厨房里玩……)  八、看《安全伴我行》手册,让小朋友一边看一边讲出厨房中有哪些危险,并把看到的故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芦花鞋》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芦花鞋》教案

    三、联系文本,赏人物之“美”。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在卖芦花鞋的过程中,哥哥青铜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否更深?请在文中相关地方做标记。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7、8、9、10】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3.全班交流,感悟人物形象。生自读,师巡视。交流相机出示: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从编芦花鞋去卖,卖的钱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可以看出青铜的家用一个词形容,可以说是?(穷)师:青铜一家是怎么做芦花鞋的?(指名读,要读得好)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生指名读。让我们跟着青铜一起来试着做芦花鞋。指名读。找出表示做芦花鞋动作的词语。预设:(采搓进编织)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绿》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绿》 教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2.检查生字词语:(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2)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3)重点指导:【出示课件5】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指挥:指导演奏的人。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4)指导书写。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家》教案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家》教案3篇

    (幻灯六)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朗诵》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朗诵》教案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运用了不少的叠词,朗读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4、朗读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胜多,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大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者出于吾云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地教学诗歌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欣赏到文章的含蓄美。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过秦论》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过秦论》教案

    二、文本解读方法点拨研读课文第三、第四段。要求:师范读,生轻声跟读,然后生齐读。方法:第三段秦统一天下前,应用较强的语势读出,充分渲染塑造一个“威加海内”的帝王形象。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至此已达顶峰,这意味着从此转入守势。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的暴虐无道,故诵读应有“声讨”之势。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内容,其后应有较长停顿,然后转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突出“自以为”“万世之业”等词语。第四段起首“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两句,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宜用从容、沉着的语调读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急转直下,稍作停顿,以下先抑(“陈涉”至“之富”)后扬(“蹑足”至段末)宜读出对比情调。末句叙事结束全篇,要读得沉着、有力。三、信息筛选学生自译课文(一)学生参照文下注释,口译第三、四段,遇有疑难则作好相应标记,为讨论做好准备。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篇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锦瑟》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锦瑟》教案2篇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教案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 人教版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五、分析文章结构以上分析的是3——11自然段,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段落写什么。一问:首先我有一个问题,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明确:主要在2和13自然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二问:那么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的?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明确: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三问:好,从这篇文章结构来看,2和13自然段相呼应,假如1、14自然段也相呼应,那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更加严谨了,试问这两段是否有呼应?明确: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其实质是一样的。所以1和14自然段也构成了呼应。

  •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两首》教案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师配乐朗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哦,香雪》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哦,香雪》教案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教案

    【教学目标】Ⅰ、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Ⅱ、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㈠、导入:各位同学,有个成语叫"一字千金"。对我而言,第一次领略到一个字的分量,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作文评析课上。当时我对自己的文章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赏。记得老师进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有一篇文章,我就冲它用了一个字,我给它打95分。打这样的高分,对我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同学都充满了好奇,老师接着说"这个字就是一个'悟'字。我们的同学都说我学到了,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而这位同学却用了一个'悟'字,难能可贵。"这篇文章不是我的,在羡慕的同时,一个字在文章中的分量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教案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指印》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指印》教案

    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2)小组交流讨论。

  •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教案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教师总结: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四、拓展延伸:《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几人合作试写一段颁奖词?范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上一页123...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