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课程教案表

  •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木卡姆是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聚居地区的一种具有统一调式体系的,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它多用于民间的习俗节日、喜庆婚礼和娱乐晚会等场合。其歌词多反映爱情生活、痛恨黑暗势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容。   维吾尔族木卡姆可分为:“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及“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因为整个大曲有12套之多,故又称之为“十二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系喀什木卡姆中的一套。这套大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大曲(即:琼乃额麦);第二部分为3~4首叙事歌曲及3~4首间奏曲组成叙事性套曲;第三部分是由2~7首歌曲组合而成的歌舞组曲。其中的叙事歌曲称作“达斯坦”。

  • 《当太阳降落》教案

    《当太阳降落》教案

    教学目标:演唱《当太阳降落》能准确表达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鼓乐演奏、尝试演奏鼓乐、设计剧情表演,能初步了解非洲音乐复杂多样的节奏特点。尝试用动作、打击乐器、噪音演唱表现出来。创设情境:观看非洲自然景观画面,使学生进入意境。出示“非洲音乐”资料: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完全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各种土著黑人的传统音乐。学唱歌曲:播放《当太阳降落》录音一遍。简介作品: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跟录音哼唱。(模仿录音中的风格来尝试演唱)

  • 《卡门序曲》教案

    《卡门序曲》教案

    女主人公卡门的唱段《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卡门在第一幕中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唱词是卡门的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作为一个倔强的吉卜赛人,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任何约束。(观看录像片)小节:这首哈巴涅拉舞曲源于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比才采用了哈巴涅拉舞曲的形式写了这首歌,而歌曲的音调却带着浓厚的西班牙民间风格。卡门边舞边歌,旋律跳跃而有生气,节奏强烈而有特性,整个音乐充分表现了卡门的精神面貌:热情奔放,明朗大胆而又无拘无束。

  •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 《当太阳降落》教案

    《当太阳降落》教案

    1、唱歌《当太阳降落》。(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2)教师范唱,多媒体展示《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3)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多媒体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4)请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1)多媒体展示,指导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 《猎人合唱》教案

    《猎人合唱》教案

    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守林员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阿加特相爱。按传统规矩,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他才能继承护林官的职位并获准与阿加特成婚。在第一天的比赛中,马克斯遭遇失败,他为此而忧心忡忡。猎人卡斯帕尔早已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诱使马克斯去与魔鬼以灵魂交换百发百中的 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言明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六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击一只白鸽。马克斯 举枪之际,阿加特急叫“不要开枪”,因为白鸽是自己的化身。但枪声已响,阿加特应声昏倒,而中弹落地的却是暗中窥探的卡斯帕尔。王子非常恼怒,想要惩罚马 克斯。这时,隐居在林中的一位老人出来为马克斯求情,善良的马克斯终于和阿加特结为伴侣。韦伯(1786—1826) 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0岁学习演奏钢琴,以后又学习作曲,14岁时已写有不少作品。 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成就卓着。其代表作品《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除了 《自由射手》外,歌剧《欧丽安特》、《奥伯龙》也有较大影响。在钢琴作品中,《邀舞》颇为着名。

  • 《青春舞曲》教案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过程】1.聆听《青春舞曲》。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4.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7.这首载歌载舞的歌曲,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8.音乐活动(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9.全班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 《鼓的语言》教案

    《鼓的语言》教案

    展开。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要求:①仔细观察录像中所展现的内容,如:人们的服饰打扮、舞蹈动作,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等;②将所看到的内容记录在“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培养仔细观察、整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2.出示课件: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通过整理,加深印象。] 3.聆听鼓独奏《战士的舞蹈》,体会鼓的韵味,感受、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强化视听感受。] 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对演奏乐器的印象和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听赏《战士的舞蹈》,共享组队(同桌二人组),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分享、交换意见。[促进思维,加强合作探究。] 小结: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都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而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乐器之一。鼓不仅可以用于音乐,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和象征,甚至还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不论是制造鼓的材料,还是鼓的形状,或是持鼓方式、演奏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4.聆听西非现代歌舞曲《巴玛亚》(加纳),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歌曲节奏和旋律的特点,以及演唱方式、伴奏和自我感受。[注重建立听觉印象。]

  • 《猎人合唱》教案

    《猎人合唱》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学唱歌曲《猎人合唱》,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和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了解作曲家韦伯及其代表作品,(二)通过学习歌曲《猎人合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感受的基础上把握体验速度,力度及唱法的变化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对调、拍号、倚音、顿音基本乐理知识的识别和运用。(二)对歌曲情绪的把握。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钢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中国戏曲和外国歌剧剧照,回答:哪些是歌剧的剧照?歌剧介绍,PPT。(二)新课教学1、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试着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2、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还能轻松地完成吗?3、把节奏变成旋律再来挑战一下吧。4、请同学们静静地听《猎人合唱》,思考:①分几个乐段?②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③是哪种曲子的风格?5、歌曲教唱。①学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弱起小节,前倚音。②有节奏地念歌词。③填词演唱。

  • 《溜冰圆舞曲》教案

    《溜冰圆舞曲》教案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2、播放图片(申雪 赵宏博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他们是什么运动员?(花样滑冰运动员)。3、教师做简单介绍: 他们曾在2002年世锦赛上夺得中国在双人滑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4、师: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时都会配以优美的舞曲,引出课题:《溜冰圆舞曲》。二 完整聆听。1、让学生欣赏申雪与赵宏博两位运动员对这首作品的精彩演绎。师: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特别注意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2、课件:溜冰圆舞曲视频欣赏。3、作品介绍:作于1882年,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4、作者介绍: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5、乐曲的节奏特点:圆舞曲(课件)。三 分段赏析。1.序曲:(1) 提问:a.序曲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 (徐缓的)。b.使用了什么乐器? ( 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c.音乐使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 ( 冬天 )(2) 学生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3)复听音乐。

  • 《温柔的爱》教案

    《温柔的爱》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2、有感情地歌唱这首歌曲。3、了解猫王和摇滚。教学重点: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教学难点:了解摇滚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猫王”吗?他是美国摇滚乐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歌手,有摇滚乐之王的誉称。今天我们来欣赏她的一首歌曲。二、新课教学1、播放《温柔的爱》初次聆听,谈谈你的感受。2、简介歌曲来源及故事背景它是1956年美国影片《兄弟情深》的插曲,并由“猫王”普莱斯利担任配角和主唱。而1957年美国影片《情暖童心》上映时,又采用了这首歌作为该片的主题曲。3、介绍歌手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开始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三、结束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电影《兄弟情深》,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 《音乐之声》教案

    《音乐之声》教案

    教学过程:1、在《音乐之声》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初步体会歌曲中对于音乐的赞美之情。2、教师简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内容,播放课件,配合视频和音乐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图像、声音、内容合为一体,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为下面欣赏歌曲做好铺垫。3、介绍并欣赏主题曲《音乐之声》创作背景及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风格。4、播放《音乐之声》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赏原汁原味的电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内容,感受四四拍的节奏,让学生说出欣赏感受,并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鼓励学生跟着哼唱。提示学生注意演唱形式的变换。5、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齐唱,比较合唱与重唱的异同,并提醒学生注意在演唱二声部时第一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旋律,二要相互配合,和谐统一。6、欣赏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 Re Mi》和《孤独的牧羊人》,分别播放从电影中剪辑下来的视频,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乐趣。说出两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哆来咪》欢乐有趣,《孤独的牧羊人》诙谐幽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烘托情感,渲染气氛,让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让电影得到更完美的诠释。7、小结及作业:适当的时间自己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完整体会影片和歌曲的魅力。

  • 《探戈舞曲》教案

    《探戈舞曲》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国标舞录像,分析各种不同舞种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素有“舞中之王”美称的探戈的舞曲。二、探戈的起源与发展1、请学生说说他们自己了解的探戈。2、教师简介:探戈是十九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一种音乐体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不同风格。三、欣赏《探戈舞曲》1、聆听《探戈舞曲》,感受乐曲主题。师:如果你感受到乐曲中旋律主题发生变化请举手?(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有三个主题。)师:听老师唱三个旋律主题,听辨是否有相似的主题?(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可分两段)2、复听全曲a)感受乐曲出现几种探戈节奏?b)教师总结欧洲即西班牙风格的典型节奏:拉丁美洲即阿根廷风格的典型节奏:c)敲击这两种节奏感受其不同风格3、分段欣赏a)聆听主题A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这一主题使用了欧洲风格节奏,这种节奏带有明显的推动力量,这段音乐的情绪颇为活泼。)b)复听主题A,跟音乐打节奏。

  •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欣赏新疆音乐。教学难点:掌握新疆音乐的特点。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学光盘、音响。教学过程1、导入 师:同学们除了以前我们学的几首新疆歌曲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再欣赏一首新疆歌曲。2、欣赏《乌夏克木卡姆》(选段)。(1)初听。完整欣赏。(2)复听。使用哪些乐器?整个乐曲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慢板与快板部分,在音乐情绪上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与汉族音乐不同?探索中应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速度、力度、表演形式等要素上找根据。 (3)再听。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听了《乌夏克木卡姆》其中一个选段,我们要学会从中找到与我们平时所听的汉族歌曲的异同之处。好了,现在下课。

  •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作为背景,结合图片,创设情境,谈话式导入新课。师:现在同学们听到的这首钢琴曲,旋律优美,略带忧伤,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这首曲子名为《乡愁》,也被译作《思乡曲》。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很小的时候,大家都会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仿佛成了思想的代名词,久别家乡的游子,仿佛能从月亮里看到家乡亲人的笑脸,看到自己童年的情景。月儿总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地,离开故乡的游子都会时刻挂念自己的家乡。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带有思想情绪的歌曲《弯弯的月亮》。思考题:已知单线谱线上的音符唱“re”,你能推算出其他音符的唱名么?跟琴视唱声曲谱。这首短短的曲谱里蕴含着音乐家的思乡之情。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小曲,一起来听听,请看大屏幕。【设计意图:传统的谈话式导入,借助音乐、画面、语言,创设情境。】二、歌曲教学:1、出示旋律图谱。2、学生在老师钢琴的引导下,用首调视唱曲谱,简单了解一个降号调的演唱,并用lu体会悠扬的思乡之情。3、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循环重复演唱这两句旋律,你们在唱的时候,还会听到老师不同的声音,我们来试试看。

  •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二、教授新课。1、介绍歌曲。师: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2、学习歌曲。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4、学生分组思考。(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师: 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 沟通、理解、鼓励。

  • 《卡门序曲》教案

    《卡门序曲》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欣赏视频《卡门序曲》。师:同学们,这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听了这音乐你的心情怎么样呢?这音乐仿佛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可以描述一下吗?生:情绪开始非常热烈,让人士气高涨,仿佛看到了英勇的斗牛士和来观看他们斗牛的人群,场面热闹壮观。2. 这音乐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节奏能不能试着拍出来?生:(拍唱第一主题)它出现了三次,(拍打出第一主题的后十六分加四个十六分节奏)。3. 它是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热烈,非常壮观,又有气势的场面的呢?生:它的节奏铿锵有力,还有镲的声音,速度很快……师:2/4拍,节奏密集紧凑,乐队全奏,音色丰满。二、欣赏学习《卡门序曲》第一主题。1.随音乐击打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带来的斗牛士的自信和斗志。轻唱旋律,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2.出示《卡门序曲》回旋曲式结构图,让学生对比感受B段及C段的情绪。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是歌剧《卡门》的一个开场音乐,它把我们带进了热闹、壮观的斗牛场。你们知道什么是歌剧吗?生:就是以唱歌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一种表演艺术。师:对,音乐在歌剧中举足轻重。音乐《卡门序曲》在这里起到营造歌剧气氛的作用。你们想不想听歌剧呢?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大歌剧院欣赏一段歌剧咏叹调,听听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新鲜感觉?

  • 《拉卡拉卡》教案

    《拉卡拉卡》教案

    教学过程一、边欣赏音乐边介绍汤加。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汤加的文化。二、初步了解拉卡拉卡“拉卡拉卡” 通常被视为汤加的国家舞蹈,它实际上是舞蹈、讲演、声乐和复调音乐、作曲、当地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混合体。这一文化表现形式生机勃勃,在王国的所有族群中流行。遇有重要庆典活动,如国王加冕典礼或庆祝宪法周年等,“拉卡拉卡”是一台重头戏。三、讲述《拉卡拉卡》的音乐内容“拉卡拉卡”在汤加语中的意思是“快速而又谨慎的舞步”,源自一种被称之为“米娄弗拉”的舞蹈。该舞蹈出现于19世纪,20世纪在王室的大力支持下又得以复兴。演出一般持续30分钟左右,可汇集几百人的队伍,通常排成两行,右边为男性,左边为女性(从观众席看)。男性的舞步节奏明快有力,而女士们则舞步优美、动作飘逸。两队舞蹈演员边跳、边唱、边拍手,通常会有一支合唱队伴唱。密集的复调声部伴随着几百个舞蹈演员的摇荡舞姿,组成了激动人心的场面。四、完整欣赏《拉卡拉卡》说明: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能够巩固乐曲主题的记忆,并且听辨、感受乐曲两个不同主题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五、回答问题以及小组探讨问题说明:拓展质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 《杏花天影》教案

    《杏花天影》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音乐问好。二、学习新课。1、由学生朗诵诗词《杏花天影》,初步感受作者的心情。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诗词《杏花天影》。生: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2、师:刚才我们已经阅读了《杏花天影》的诗词,这次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欣赏歌曲,体验诗中之情。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杏花天影》这首歌曲。学唱《杏花天影》。A、老师范唱。B、老师一句一句教唱,学生一句一句跟唱。师:《杏花天影》这首歌的特点是曲调较长,是慢曲子,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速度。C、学生齐唱《杏花天影》,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4、听赏歌曲《杏花天影》。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发挥想象力,自由编剧。三、总结下课。

  • 《校园的早晨》教案

    《校园的早晨》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二、歌曲简析、乐理、节奏1、三段式A8 + B12 + A142、反复跳跃记号3、弱位起音、切分音4、︱0ⅹ ⅹⅹ ⅹ ⅹⅹ∣ ︴ 0 ⅹ ⅹ ⅹ ⅹ ∣ 三、学唱歌曲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校园的早晨》,听一听并思考: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里的场景,表达怎样的情绪?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哪位学生用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情感来读第一段歌词。 3、重点学唱第一段简单的练声出示歌谱示范歌唱第一段,边弹边唱。逐句教唱,讲授重点、难点乐句,并加强练习。师:因为我们这首歌是以校园生活为素材的,所以出现很多强位上的休止,使音乐显得活泼可爱。学生齐唱第一段,老师伴奏。 打节奏要清晰,打的声音不要太大。4、学唱第二段(1)分句指导歌唱(同上)。(2)重点练唱:有强位休止符的乐句;有切分音的乐句。(3)学生齐唱第二段,老师伴奏。5、学唱第三段(1)重点学唱最后一句,齐唱第三段。

上一页12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