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周鲠生著《近代欧洲政治史》认为:“法兰西革命(指法国大革命-引者注),就其一般的性质看,可说属于当时欧洲共通的一种运动。……不过此项运动,在其他国(如英国—引者注)为渐进的,而在法兰西则以激烈的革命之形式。”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宣言还强调“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人们把《人权宣言》誉为“新制度的出生证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是如何确立的?(2 分)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具有“激烈”的特点?(2 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人权宣言》为什么被誉为“新制度的出生证书”?(3 分。回答2点)
材料一 1757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指挥军队侵占了孟加拉,他放手让部下抢劫,自己一人就抢走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 1814年﹣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侵略印度方式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1)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列举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的两项措施。(2分)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材料二 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2)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材料二中孝文帝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人民的智慧】材料三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A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B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推动精神发展创造的必要前提和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3)材料中的A是指哪一科技发明?宋代时改进B项发明的历史人物是谁?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⑵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2分)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2分)。 材料三 1861年2月4日,美国南部诸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政权,定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3月1日,又通过了永久宪法。——据李龙、魏腊云《<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反脱离联邦法>的比较研究》(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对此,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3分)
材料一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1)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1分)它是哪一政策推行引发危机的背景下出台的?(1分)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摘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张与魏源在哪本书里提出的思想相似?同一时期,俄国进行的改革与中国这场运动的结果有什么不同?(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文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然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减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明确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察制度。——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材料二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请回答(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一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外国报纸宣称:“中国能开凿关沟段(京张铁路的难点)之工程师尚未诞生于世!”詹天佑毅然承担了这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筑路工程,他经常勉励工程人员:“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詹天佑不畏艰险,实地考察勘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确保了行车安全。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材料二 詹天佑还先后从事川汉、粤汉等铁路的修筑。詹天佑说:“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日富、日强,首赖工学。”他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为培养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懈努力。詹天佑亲自编撰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告青年工学蒙》等论著,这些著作在中国工程技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4分。回答2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詹天佑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3分。回答2点)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汉书》(1)汉朝时的西域是指哪里?张骞是哪年“始开西域之迹”的? (2分)(2)请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自西来”的“佳种”。(1分)(3)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分)
21.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冉耕宇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1分)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1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2分)(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1分)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 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材料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2)材料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
38.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1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1分)材料二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1分)这一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1分)材料三 见右图(3)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1分)
22.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斯大林时期)为 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一《世界通吏》第三编(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2分) 材料二 1953~1957 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一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一 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枰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勖勉青年为此两大目的奋斗,赶上世界潮流。专制与迷信为民主、科学之敌,必须首先排除。辟斥儒教是为发展民主政治,辟斥鬼神是为发展科学精神,而于前者尤不留余力。﹣﹣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二: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事件的主要内容。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1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4分)(2)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