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 Window 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floor classroom computer wall teacher’s desk fan what in the we have new go where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的单词和词组: Many our seat near classmate cleanhave a look good idea all right good job3、帮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造出句子,编出对话,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classroom, classmate, computer的掌握以及对于第一次出现的词组和短语如have a look, good job的掌握。2、对于礼貌用语“Thank you , Excuse me, After you”的掌握与应用。 3、描述教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Lesson 1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window, classroom, floor, light, door, board, and picture. 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 about them.
(二)新课呈现: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指着挂图汇报,每组只谈论一种动物。(教师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对话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将单词卡片cat,dog,rabbit,duck,pig适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拼读单词。然后启发学生将每个单词中的元音字母的发音说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同时为Pronunciation的教学进行铺垫。教师适当讲解单词拼写中需特别注意的地方。rabbit双写b;duck中ck发[k]的音。做找朋友的游戏:方法一:教师说单词:cat,dog,rabbit,duck,pig,分别请五个学生站到前面做出5种动物的动作;将5个单词的卡片面朝下分别发给5个学生,教师说Start!5名学生分别翻开卡片,根据单词意思到前面去找自己的朋友。教师对完成准确而且速度快的同学进行表扬。方法二:教师将cat,dog,rabbit,duck,pig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分别发给十个同学,看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师要表扬配合最密切的两个同学。
1.Think and write接上一个环节,老师说“Zoom is careless. Where are his things? Let’s look.”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认真观察。a. 教师给出例句,请同学仿照例句说出句子Zoom’s red shoes are in the library.Zoom’s green sweater is in the gym.b.学生完成课本图片后的短文。可以找程度好的同学在黑板上书写。c.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句子。2. Let’s read..出示钟表模型,老师拨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学生分两组用“What time is it ? It’s ........It’s time to ……”进行问答。老师在学生回答时把时间和活动写在黑板上如下:Time Activities7:00 get up 7:30 go to school9:00have Chinese/math class10:00read books 或其他12:00 eat lunch3:15have P.E classOh, you have a busy day. Look, this is John’s day.a. 由上个环节引出John’s list.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Let’s read 部分的图,阅读John的活动时间表, 然后独立完成句子的正误判断,最后进行检查。b.让学生再次读John的活动时间表,回答下面的问题:What time does John go to school? Where does John read books?
教师播放Let’s learn课件,提问:Guess, what does Wu Yifan do on Saturdays? 请3-4人回答后。用同样方法完成watch TV, read books,请学生听并且跟读。继续看课件,播放两个男孩的对话,请学生听并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在句子中练习单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话练习听录音中的对话 1-2遍,请同学说一说对话的内容。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人机对话。分组练习,向你的朋友询问。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并能在恰当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Let’s chant B出示B部分的歌谣,请学生小声试读,可以读出不同的节奏。播放歌谣,请学生仔细倾听2-3遍,说到相对应的地方,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画画、看电视、读书、玩电脑游戏这四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歌谣。请学生反复跟读。分角色演唱,可拍手掌握节奏。 看一看、说一说帮助学生巩固本课句型。转盘游戏教师拿出课前制作好的大转盘,上面有do homework, watch TV, read books这三幅图画。请一名学生拨动转盘,转盘快速转动,停止时看指针指向哪一幅图,该生提问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其余同学回答,先回答出的同学可拨动转盘,游戏继续。
教学目标与要求:1、 通过活动和复习句型,介绍及动作短语等。2、 学唱歌曲。教学重、难点:重点为复习巩固介词及存在句型。难点为正确区分内容相近的图片。课前准备:词卡、录音机、录音带、图片教学过程:1、 热身(1) 放歌曲录音,学生跟唱。(2) 师生进行日常会话。2、 预习做“按我说的做”游戏。3、 新授(1) 看图片,问:Where is the …? Ss: It’s in /on/over…(2) 做“猜一猜”游戏。(3) 两人一组完成Pair work,连一连,说一说。(4) 听录音,完成练习。录音原文如下:There are mountains behind her village. There is a river near her house. There is a new air-conditioner in her bedroom. She cleans her bedroom every day.There is a lake near his village. There are many trees in front of his house. There is a big trash bin in his kitchen. He can cook tasty meals.There is a forest near his village. There is a road beside his house. There is a man under a tree. He often waters the flowers.There are many Paths in her village. There are new curtains on the window of her house. There are many new skirts in her closet. She washes the clothes every weekend.巩固延伸:做“幸运摸奖”游戏
4.组织材料师:一篇游记作品,既要有“灵魂”“血肉”,还得有“筋骨”——材料安排。请大家运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来组织材料。方法:(1)按照自己的游踪或独特体验,安排写作顺序。(2)能突出参观场所特征的要详写,其余的略写或不写。(3)丰富文章内容:适当加入叙事,引入一些典故、传说、史料、评价或诗文名句。示例:(1)写作顺序:以作者的参观路线为线索。(2)详略安排:详写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室,以突出鲁迅简朴、惜时的品质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品质;详写陈列大厅是为了赞扬先生的民族精神。其余的略写。(3)引入内容:引用古诗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表现先生惜时的品质。(生交流,师点评)预设 (1)写作顺序:一楼的青铜器—二楼的陶器—三楼的古代画作。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时咱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再讲讲这个故事?预设: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了他的话,就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去问情况。丁家的人回答说:“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呀。”追问:故事中,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传播这件事的人,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辨真伪,以讹传讹,最终闹出了笑话。
这一特点还着重体现在动词的应用上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就比“推”更能体现诗中以动衬静的特点。在字词上不断推敲,就能体会到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再说,古人创作古诗词,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吟咏出来的,他们十分注重音韵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读起来抑扬顿挫,缠绵哀婉,将李清照情绪上的失落、低沉,甚至哽咽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诗歌的这三个鲜明特点,使得诗歌与别的文体区分开来,具有鲜明的个性。师点评:对于诗歌的扩写,要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诗歌的主要特点。对诗歌的扩写练习,要求从诗歌意象、语言和节奏韵律三方面展开。首先,这篇习作从三个不同时代的诗歌总结出相同的规律——利用意象表达情感。其次,将古诗词与现代诗进行对比,展现了第二个特点。最后,以《声声慢》为例,详细分析了第三个特点。在紧密围绕诗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呈现了对诗歌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横截距、纵截距的概念;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感受.【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
1、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 ,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 ,那么这两个命题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2、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 ,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来定理的逆定理.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2):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自主学习诊断:如图所示:(1)若∠A= ,则AC∥ED,( ).(2)若∠EDB= ,则AC∥ED,( ).(3)若∠A+ =1800,则AB∥FD,( ).(4)若∠A+ =1800,则AC∥ED,(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对母亲知多少师问1:我们5月份刚过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吗?----母亲节。师问2:那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举手示意),每个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请不知道的同学回家了解一下,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师问3:那你知道妈妈最爱吃的菜吗?你可以选择知道、不知道或者是没有爱吃的(拖动白板上相对应的表情符号)。请大家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出来。我找3名同学统计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随机找3名学生数人数)。下面我来随机采访一下:你妈妈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教师随机采访,结合营养搭配和感恩教育)
计算器的面板是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显示器是用来显示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装置。显示器因计算器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单行显示的,也有双行显示的。在键盘的每个键上,都标明了这个键的功能。我们看键盘上标有的键,是开机键,在开始使用计算器时先要按一下这个键,以接通电源,计算器的电源一般用5号电池或钮扣电池。再看键,是关机键,停止使用计算器时要按一下这个键,来切断计算器的电源,是清除键,按一下这个键,计算器就清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的功能是完成运算或执行命令。是运算键,按一下这个键,计算器就执行加法运算。
阿伦.科普兰是美国现代音乐的倡导者,1920年创作的《猫和老鼠》是一首音乐形象鲜明,诙谐有趣的钢琴演奏曲。乐曲栩栩如生的表现了猫捉老鼠的情景,不协和和弦以及多变的节奏,使作品充满了现代的气息。乐曲由引子、A、B、A、尾声组成。引子中速猫的主题。猫骄傲的懒洋洋的走向高处,凶险的目光窥视周围。第一乐段开始速度非常快,刻画了老鼠的形象。接着猫在屋子里冷漠的巡视,老鼠灵巧的跑来跑去,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第二乐段老鼠得意的逃掉了,它,轻快的跑上跑下。远处传来教堂钟声的回响。猫懒洋洋的自我陶醉,老鼠见状,极其灵巧的故意挑逗猫。第三乐段猫再次扑向老鼠,这次老鼠终于被猫逮着了。美声慢板送葬去曲,装死的老鼠一瘸一拐的拖着残腿悄悄的溜走了。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了自己独特的“跃进式”旋律,紧张不安的活跃节奏,快速的托卡塔(密集)音型、丰富的和声运用朴实清晰的色彩和富于广度和深度的想象力。让人仿佛看到猫和老鼠追逐、争斗的情形。
1、书中还有许多描写旺达的片段,哪一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同座位互相交流。全班交流。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点感受。老师读第13页片段,并谈感受。课件出示:孤单,被嘲笑者2、你有过被人嘲笑的经历吗?谈一谈。旺达是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3、转学之后,十三班的同学们收到了她爸爸的来信。谁愿意读读这封信?圣诞节来临之际,旺达也写来一封信。学生读。读完这两封信,大家肯定感慨万千,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善良 宽容
设计意图:题目1是判断能否折叠形成立体几何,本题可以研究学生对常见几何体的把握是否成熟。题目2是考察正方体的展开图,一方面可以研究学生对几何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预设回答:题目一:学生应该很容易的说出折叠后形成的立体图形。题目二:①运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剪出题目中的图形,折叠后对题目做出判断。 ②利用空间观念,复原展开图,发现6的对面是1,2的对面是4,5的对面是3,进而做出判断。教师引导语预设:① 当学生运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一下,下一步再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发现规律。② 当学生运用空间观念,教师要放慢语调,和学生一起想象,锻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2.根据 11 至 20 各数的组成,掌握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合,11~20各数的组成。1.碰球游戏导入,复习10的分解组合2.老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幼儿说数的组成。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昼、耘”的读音。指导读准多音字“供”([ gōng ]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góng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交通安全 1.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 交通安全 :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 1600 起, 死亡 257 人 , 受伤 1147 人 , 直接经济损失 731 万。真是令人痛心。提醒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
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1.自学文本出示书中情境图:有21架飞机要参加飞行表演,怎样飞呢?想请同学们帮忙设计编组方案,下面小组同学合作,用学具摆一摆,设计出自己的编组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最多?学生小组合作,边摆学具边说方案。2.交流研讨哪组想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制定的飞行方案?(不必强调平均分,如有小组同学说出每组有7(3)架,可以分成3(7)组,或每7(3)架一组,可以分成3(7)组,老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可以问其它小组摆法一样吗?之后板书算式:21÷7=3,21÷3=7。如果学生没说出平均分,老师可引导说:有时表演的每组也可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