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教案

  • 中班数学:半圆形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半圆形课件教案

    2、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3、让幼儿能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活动准备:1、故事头饰2、大量半圆形、图形机器人1张、半圆形拼图1张、图片卡3张活动过程:一、 师生共同表演。1、表演活动。2、故事后:老师:“哎,狐狸,狐——狸。”(狐狸不回头并走出门口)师问:“狐狸干什么呢?(拿不到奖品)为什么狐狸拿不到奖品呢?它的奖券哪里来?……(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小结:原来圆形的奖券给狐狸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二、 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请2位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和小松鼠,老师当山羊进行表演。故事表演到最后,山羊对狐狸说:“狐狸,你别急着走,想拿到奖品去跟小松鼠商量一下吧,想想办法?小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 中班数学:动物瓶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动物瓶课件教案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学具: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6的数字一组一份。教  具: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头饰(火车头)、磁带。活动过程: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 中班数学:拼图形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拼图形课件教案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活动过程1、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1)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2)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2、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1)请幼儿拼一个小人。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 中班数学:剥花生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剥花生课件教案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尝试学习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操作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数量是不同的。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 中班数学:分家家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分家家课件教案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 用语言进行多维的命名。三、活动准备: 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 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 (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 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 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 中班数学:丑丑虫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丑丑虫课件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取物设计虫子。2.能与同伴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3.乐于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会操作电脑进行简单游戏、有过创作丑丑虫的经验。2、物质材料准备: 每人一张画有虫子外轮廓的画纸、带橡皮擦的铅笔每人一支、五官图片各一张。3、环境准备: 用幼儿自制的丑丑虫装饰虫子王国。

  • 中班数学:“拼图形”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拼图形”课件教案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活动过程:1、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  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  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  (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 中班数学:猜一猜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猜一猜课件教案

    活动设计:游戏“猜一猜”活动准备:1.卡纸32张,大小各一对的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动物图片各一对。 2.卡纸16张,红色6张,黄、绿色各5张。(2份) 活动过程:(一) 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 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 我们来玩个“猜一猜”游戏,怎么玩呢?我这儿有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图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教师依次翻卡片)

  • 中班数学:比多少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比多少课件教案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 中班数学:橘子园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橘子园课件教案

    2,学习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二,活动准备:橘子园背景图;幼儿操作材料。一,活动过程:(一)认识数字31,出示果园图:今天我们去参观橘子园。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几棵橘子树?幼儿随意观察图片,(互相交流讨论。)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3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2篇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听过多节有关的研讨课,但临到自己教学时才真正体会到本课教学的艰难。一是信息化时代对邮政编码的冲突。其实我在教学前也仅仅只知道学校和家庭住址的邮编,至于邮政编码的结构含义等是完全陌生。在课堂前测中了解到,全班仅3人有写信寄信的经历(这三名学生的老家都远离湖北省),他们知道老家的邮编,全班有半数左右的家庭收集不到已经邮寄过的旧信封。可以说在学习本课前师生对邮政编码都是知之甚少,教师本身都只“半勺水”,何以给学生“一杯水”?虽然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邮政编码的知识,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查询,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倍感吃力。如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北京人民出版社的邮编是100008,它的第三、四位都是0呢”;“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邮编4300XX第三、四位也是0呢”;“邮区是不是指什么市?”“邮区与市、区、县有什么关系?”一个接一个问题“炮轰”过来,着实招架不住。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饿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说课稿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并要求学生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后续学习,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模型,也为下节和今后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另外,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数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处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学思想会一直影响着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归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分散难点,在复习准备阶段做了孕伏.如:圆比三角形多2个,也可以说三角形比圆少2个.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动笔写,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领悟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仍然是把较大数看作两部分组成的,从大数中去掉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就是小数与大数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小数的数值.也可以通过“假设同样多”去透彻地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意义.确实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和解答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巩固练习的最后设计了一组对比题目.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教案

    1、试验性操作实验师:大家说红花的照片能不能用方格代表?下面请同学们用方格代表红花的照片,用我们的学具卡片摆出红花的朵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大家说黄花的朵数能不能也可以这样操作出?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再操作出黄花的朵数。(学生操作)师:同学们已经摆出了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怎么操作才能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是多少朵?(把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合并起来数一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请把合并起来的数整理一下,让人一看就能知道是多少朵好吗?请同学们写出算式的答案。(即操作表达式)教师多媒体演示全部操作实验过程,并简单小结。2、验证性操作实验师:同学们,假如红花是56朵,黄花是38朵,求“红花和黄花共几朵?”你们还能不能用上面的操作实验方法来解决?(能)好!那就请你们试试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 大班数学:看图填算式课件教案

    大班数学:看图填算式课件教案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教材分析: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教材上呈现了两种估算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水杯还够,两步计算中都运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运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确计算。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这两种估算策略以外,还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 中班数学:表情娃娃课件教案

    中班数学:表情娃娃课件教案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上一页123...414243444546474849505152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