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2、培养其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听故事,能独立的完整的将大意概述出来。 3、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颜料、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纸”。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 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 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2、提高左右手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画有水果轮廓的涂画纸若干、苹果剪纸若干、玉米粒,自制各种喂小动物玩具、积木、自制小手镯每人一副(黄、蓝两色) 【活动过程】一、教师边念《小小手》儿歌边做动作,导入活动。 小朋友,现在我给大家念个儿歌听好吗?“拍拍手、拉拉手,我们都有一双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和梳头,画画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的好朋友。”瞧!我的小手真能干,你们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并讲述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准备:丰富相关知识,每人一册图书过程:(一)、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谜语:“不用手,不用斧,就能造出美丽的小茅屋。”(鸟巢)(二)、导入故事、激发兴趣1、出示四类鸟(山雀、老鹰、啄木鸟、火烈鸟)问问这些鸟你们认识吗?2、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3、它们还是建筑师呢,它们建造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大家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简单的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课件(宝宝的生长过程)、《小麻雀打电话》故事磁带、油画棒、小花被一床、小朋友小时侯的照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师生谈话:1、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小时侯的照片,可互相看。2、我们很小很小的时侯是什么样子呢:都在干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1、出示胎儿的生长发育录像片,请幼儿观察宝宝的生长过程。 让孩子们了解从胎儿到出生到怎样被妈妈养育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刚才,小朋友都看了录像,老师相信你们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知识,那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活动目标: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2、 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3、 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准备:1、 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2、 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过程: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准备:1.有秒针的大钟。 2.有爷爷的图片,开心与不开心的图片各一幅。 3.《幸福拍手歌》一盘。 4.各种不快乐的小动物的图片人手一张。 过程:一.爷爷不开心,出示第一张图片。 1.“请小朋友看看,这张图片上有谁?他怎么了?” 幼:爷爷很不开心很难过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爷爷的眉头皱在一起,爷爷的嘴巴不笑!
[活动准备]1、观看有关沙尘暴危害的图片或录象。2、向父母了解有关沙尘暴的危害。3、向父母初步了解根治沙尘暴的措施。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说说风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引出沙尘暴的话题。2、教师:“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体验。”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个,主蜡烛6个,大、小杯子各32个、盘子若干个、瓶子若干各个、打火机、火柴、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1、将教室内的灯关掉,告诉小朋友停电了,教室里这么黑,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照明?(手电筒、火柴、打火机、蜡烛)2、今天我这正好有蜡烛,我们可以用什么把蜡烛点燃?(火柴、打火机)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小蜡烛,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我们的教室亮起来了,刚才教室还黑黑的,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1)呀!来电了。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 (2)我这有一个玻璃瓶,我想用这个玻璃瓶能将蜡烛熄灭,你们说我能做到吗?我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帮我想个办法。
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 活动过程: *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 *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 活动延伸: *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 活动过程的对话: 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 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 陈新说:“水壶唱歌了。” 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 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 有小朋友说冒烟、 有小朋友说烧开水, 蓝钧说是小乌龟,与水联系上了。
2.幼儿操作材料:长铜丝、短铜丝若干,粗细不同的圆铅笔、吸管、小棒等若干,圆形彩纸片若干,浆糊、抹布,橡皮泥,别针。活动内容:1.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儿兴趣。⑴教师演示玩具,请幼儿观察现象。⑵介绍玩具的构造。①教师:这个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呢?②示范弹簧的制作方法。2.请幼儿来制作玩具。⑴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旋转彩球玩具,教师巡回指导。⑵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①你是怎样做旋转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来吗?怎样滑下来的?②师生共同小结。3.讨论:为什么彩球下滑转动快慢不一样。⑴比一比:谁的小球转得快?⑵想一想:为什么彩球转的快慢不一样呢?弹簧粗的转得快还是弹簧细的转得快?⑶小结:原来有的小朋友他绕的弹簧比较细,所以彩球转的快;有的小朋友绕的弹簧粗,所以彩球转的慢些。4.怎样使彩球转得快些。⑴猜一猜:不改变弹簧的粗细能不能让彩球转得快些?⑵幼儿尝试,教师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⑶小结:活动延伸:1.将材料投放在科学角,供幼儿平时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球换成橡皮泥,改变两边橡皮泥的重量,观察其下滑速度的变化。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重力与速度变化的现象。活动建议:1.长短铜丝应分别为两种规格,利于幼儿对比。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包装鸡蛋的方法。 能使自己包装的鸡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的材料:纸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萝、棉花、报纸、硬纸板。 (2)熟鸡蛋、皮筋、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毛线、粘钉、橡皮。 [活动过程]
2、有探究的愿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 2、软件 3、鼓励幼儿在活动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雨的形成过程。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积累的经验,帮助幼儿归纳了解的途径。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天空的眼泪是什么? 你认为雨是怎么形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老师做小实验。 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用语言大胆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老师用示意图记录。(示意图:→ → → ) 师告诉幼儿此小实验就是雨的形成过程。 2、观看软件:雨的形成示意图。 请幼儿比较两个示意图,表扬幼儿观察仔细,并从小实验中准确地发现雨的形成过程。 小结:地球表面的水经过太阳照射等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很轻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来越厚,在加上冷空气就又变成水滴落下来,那就是雨。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目的:是在交流中发展语言,关注孩子语言的表达,丰富他们的经验。)1、出示文字“秘密”、“屋顶上”,引出话题。2、幼儿提问,解决几个问题 小结:屋顶上一些设施的不同用处(根据孩子的介绍)。 二、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目的:感受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发展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1、出示一组照片猜猜我去了哪里,结合经验说出理由。2、了解空中百鸟园在何处,猜猜为何屋顶上有百鸟园?3、幼儿看录像,了解屋顶百鸟园的意义。4、再猜一张照片,判断这是什么地方?上面会有什么?
[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和操作,感知胶囊翻跟头的科学原理,从而喜爱科学活动。2、会使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并根据操作记录结果。3、了解胶囊会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原理。 [活动准备]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胶囊、铁球、一次性碗、其他实验材料(黄豆、小树枝、米粒、石头、碎布条)。2、记录实验结果用的表格、笔。3、课件。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的标志。家长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观察过各种标志。 2,背景图二幅。 3,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各种标志的不同含义。 活动难点:能尝试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活动流程:理解各种标志——学会运用标志——尝试制作标志——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理解各种标志 1,出示标志背景图,观察: 1)这里有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二个标志) 2)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各种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认识食品包装袋的各种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习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 【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包装袋标识,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挂图 4、每位幼儿带一袋小食品 5、大挂历纸、牛皮纸、透明胶、打孔机、塑料绳、彩笔等。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流程: 理解各种标志-->学会运用标志-->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材料与环境创设: 标志的背景图 活动指导: 一、理解各种标志(知道什么是标志,了解标志是各种各样的。) 1.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和红星幼儿园三个标志) 2.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出处、特性),丰富地理知识。【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用书同幼儿人数。【活动重难点】1、幼儿能说出三种石头不一样的现象。2、教师对三种石头产生不同现象后的反复引导。【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石头。(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二)基本部分1、欣赏石头风景图 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石头风景中吧!2、提问、猜想、记录 (1)提问:在大自然中,石头成为美丽的风景,石头又分为哪几种,每种石头又叫什么? (幼儿讨论)并且介绍石头的正确名称观看课件,了解石头名称。 (2)猜想:①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种?②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写字的是哪一种?③你觉得三种石头摸上去最光华的哪一种? (3)纪录: 幼儿把猜想记录在《幼儿用书》的猜想表格中。3、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石头的特性, (1)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在手中,感受那个摸起来最光滑。 (2)用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在黑卡纸画画,哪个可以画出来。 (3)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进水中,会发现哪个能浮起来。 (4)把自己发现记录在《幼儿用书》的发现表格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读书中相应的正确答案)。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目的要求: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