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课礼仪和导入1.师生问好,介绍本节课内容。2.复习上节课《半个月亮爬上来》第一声部,及时纠正不足的地方。3.发声练习(1)1 3 5 3 ︱ 1 – ‖ U U U(2)1 3 5 3 ︱ 1 3 5 3 ︱ 1 - ‖ Mi hi ma ha二、新课内容1.教师逐句用钢琴带唱二声部旋律乐谱2遍。2.随时解决学生唱不准的乐句和节奏。如:(1)带附点的空拍X .0。(2)小节内第四拍空拍。4/4 X X X 0 ‖(3)带变化音的乐句。13 2 1 7 #6 7 ︱ 1 . 1 1 . 0 ‖3.不用老师带唱学生集体唱一遍乐谱。4.逐个分组唱乐谱谱。5.教师逐句教唱歌词2遍。6.解决歌曲中加入歌词难唱准和相似的乐句,反复唱2遍区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体验并模仿北京曲艺音乐韵味的基础上,表现出远方游子归故里时的爱恋之情。2、乐于了解三种北京地区曲艺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进而关注民间曲艺音乐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范唱、学唱部分段落、品味韵味儿、对比探究,鉴别地学习曲艺音乐的过程;2、进一步掌握通过模仿和对比来学习歌曲中独特韵味的方法。(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随着音响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2、初步了解几种曲艺形式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艺术家;3、辨别几种不同的北京地区曲艺形式。
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看到某篇文章或某个诗时你如果想理解作者的感受就必须要知道作者所处的意境,还有作者的经历。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乐曲,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莫扎特。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Mozart),1756年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去世。他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他的父亲奥波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其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 和《唐璜》和《魔笛》。
一、欣赏《六月——船歌》1、播放视频《六月——船歌》。(课件:钢琴演奏版《六月——船歌》的视频)2、教师:这是一首钢琴作品,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听完这首作品后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作品名字叫《六月——船歌》,是我们很熟悉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大家还记得柴可夫斯基有什么代表作品吗?学生自由回答。二、作曲家简介: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有“旋律大师”的美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气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交响曲《悲怆》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首《六月——船歌》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课件:制作包括柴可夫斯基生平介绍、头像,《天鹅湖》《悲怆》主题音频的 PPT。)
教学流程:一、导入。导入: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请欣赏几句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只是,判断这几段唱腔分属哪些行当。二、体验交流: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剧情介绍:以人物及人物介绍。儿行千里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失手杀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所唱。三、学唱。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将------身来来至大街-----口。老师带领学生读标准字。全体完整朗读歌词。发声练习。四、结束本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进行欣赏并思考分析,从视觉上和听觉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京剧字正才能腔圆,念准字是基础,上口字和普通话咬字是不一样的,这样为下一段的学习做下铺垫。为了加深印象回去找关于京剧的有关视频进行聆听。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肖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肖邦年”。
创设情景 学唱歌曲 1、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哪四个?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我们大家都知道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上城市。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看威尼斯水景的课件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3、这部音乐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情绪、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 4、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5、教师慢速弹旋律学生视谱练唱。 6、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让同学们思考用哪种声音演唱歌曲最为合适? 7、同学们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洪湖水,浪打浪》这个唱段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一首抒情歌曲。选自歌剧的第三场”搜湖”。剧情发展是这样的: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这首歌先由韩英独唱,而后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这首歌富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风格。它的原始素材是湖北民歌《襄河谣》,原民歌是四个乐句的乐段结构,经过曲作者精心构思,变化、发展、引申,谱成了这首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第一段A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第四乐句(合句)采用戏曲拖腔的手法将乐句扩充为三小节,这样既突破了乐段的方整性,又增强了乐段的收束感。歌曲的第二段B是对比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属于非常规乐段。B与A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节拍、演唱形式、节奏、句式等。结尾句中使用了第一段的拖腔,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歌曲的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前两个乐句的旋律仍是完全再现,真正的变化再现是第三、第四个乐句,这里不仅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伴有乐句结构的扩展:由于歌词的内容和句式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第三乐句扩展为3小节;第四乐句扩展为6小节。最后结束句的拖腔仍然回到A段的音调上,体现出了再现的意义。也表达了歌中主人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播放歌曲《宁夏》;2.用语言导人。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导出:1、范唱《共青团员之歌》,介绍作品引出课题。2、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人物、鼓励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3、范唱歌曲、出示目标。二、导学达标:1、视唱旋律:分句教学法1)句一气呵成;2)变化重复;3)舒展、大跳、更抒情;4)显示出调性;5)细腻深情。分句交替、连接习唱并作轮翻练习。2、歌唱教学:(1)诵读歌词;捕捉主题。(2)部分学生分句唱谱;部分学生分句唱词。(3)曲词分声部同时视唱,并作交替声部练习。矫正、补偿,并作发声练习。三、艺术化处理:习唱与指导:1、严格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2、把握进行曲风格。3、演唱情绪要激昂振奋,声音要坚定饱满,以体现当时青年的信心和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辨乐器音色,思考问题: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由合成器演奏的不同音色的声音,如掌声、鸟鸣、流水,有旋律的梦幻般的声音,怪异的声音等。)生: 掌声、鸟鸣、流水等。师: 这些都是由一件乐器演奏出来的,什么样的乐器可以演奏出这么多种不同的声音?生:电子琴,合成器。师:这些乐器与我们所知道的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有什么区别吗?生:有电。师:用这类乐器演奏的音乐通常被称为什么?生:电子音乐。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二、电子音乐1.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简称电音。其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音乐。任何以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电子声响,都可合理地称为电子音乐。2. 电子音乐发声原理。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用正弦波造成无泛音的所谓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再经其他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切处理,使之再生、复合,组成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3)共同处理难点。(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教学导入1. 播放音乐《青春舞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引入本节课主题。 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2.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齐唱《青春舞曲》。一部分同学仍用打击乐器伴奏,找2—3名同学伴舞,全体齐唱歌曲。(播放《青春舞曲》伴奏)。二、新课学习欣赏《共青团员之歌》。(1)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感受作品的意境。①提问:歌曲所属的国家?音乐的情绪?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回答:苏联。情绪充满了激情、昂扬的斗志和对祖国妈妈的依恋。分为两个部分。)②继续提问:带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提供多选答案,供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抒情风格?)③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 ④两个部分的音乐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充满的斗志,如号角般的节奏,旋律坚定有力。 第二部分充满柔情,旋律连贯、绵长,表达了对妈妈的不舍,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共青团即将奔赴战场的坚定信念。(2)再次聆听《共青团员之歌》,并随音乐简单哼唱。(3)如果参加合唱比赛,在演唱的基础上,可以这首歌曲里加入怎样的表演形式?师生共同讨论,参考答案如下:可以在第一部分跟随音乐节奏踏步,让学生思考第二部分演唱,还适合不适合用踏步的方式为歌曲加进表演形式?如果不适合,学生讨论适合歌曲形式的表演形式?第二部分可以加进身体的晃动,如互相之间挽起胳膊,分排交错晃动等等。可以在某个环节加进打击乐等等。
教学内容一、学习歌曲《孟姜女哭长城》1、故事导入。教师提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都有那些吗?中国有什么景点是属于七大奇迹的?导出“长城”话题,继而提问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2、听听唱唱。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让学生欣赏一遍歌曲,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旋律音阶的特点,请学生随着伴奏音乐唱唱歌曲的旋律,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五声音阶的特点。3、唱唱说说。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请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教师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演唱,唱完请学生说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对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什么的影响?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通过问题讨论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分析乐曲。请学生分析《孟姜女哭长城》一共有几个乐句,做课本P8页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涂颜色等方法来表示歌曲的结构。5、故事表演。请学生伴随着音乐,分角色扮演《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二、课后延伸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1、介绍长城建筑的各个朝代。2、说一说长城都跨过了哪些省市。3、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5、介绍长城景点“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6、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题导入。师:猜猜这位大师是谁?【课件】生:回答。2、了解乐曲作曲家及相关知识。师: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少年时期他随父母去了巴黎,成名以后回到祖国,广泛收集匈牙利民歌和吉普赛音乐,写下了19首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匈牙利狂想曲。这些音乐具有匈牙利吉普赛人的热情,是匈牙利民族音乐的杰出作品,其中尤以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最为著名。二、学习歌曲师:这首狂想曲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查尔达什体裁写成,分成庄重慢板和奔放急板两大部分。乐曲前半部分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了巨大的悲愤,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的性格。尤其是引子部分,在这一段中,右手是弹奏长音,左手是弹奏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大小和弦交替进行,声音不适宜太长,太长了显得松弛,要具有力度和爆发感。(接着乐曲在高音区反复并转入舞曲风格的轻快曲调,富有动力性。第二部分乐曲的速度加快,先奏出舞曲的主题,然后力度再逐渐增加,速度越来越快;接着涌现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主题,音乐的高潮此起彼伏,如旋风般旋转的舞曲在狂热的高潮中结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 PPT演示: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示一段非洲片段—非洲狮等,提起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兴趣。 师:大家认为这是哪个地方? 生:回答 师 :讲到非洲,很多同学肯定会立马想到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等。同学们对非洲的音乐了解有多少呢?讨论后个别学生回答师:简单介绍非洲的音乐文化,引出课题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部分,撒哈拉以南的为南非,以北的为北非,北非的音乐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的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撒哈拉以南地区土著黑人的传统音乐,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走进非洲的扎伊尔,去感受一下那里神秘的气息。 二:学唱歌曲1、播放《伊呀呀噢咧噢》,师生随音乐律动 2、出示谱例,让学生观察歌曲的音乐构成要素(调号,拍号)以及歌曲中连音线休止符的运用3、节奏练习教师 :第一条节奏是双手的两遍左右左右,左右右右左右右右中代表右右右的音符是四分附点音符,请同学们快速的将此条节奏进行拍奏。4、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很高兴大家又如约来到了我这音乐王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去环游世界。我请来了一位朋友给大家做向导,我们来看看他是谁?他要带我们去哪儿?(播放成龙影视视频) 2.在环球之旅这个板块中我们六年级学过亚洲、欧洲、大洋洲的音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去了解非洲的音乐。——(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走进非洲: 1.提起非洲大家能想到什么呢?你又对非洲有那些了解呢?(学生回答)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魅力非洲。(播放教师制作的微视频) 三、学唱歌曲《依呀呀奥列奥》: 1.大家对非洲有了大体的了解,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非洲的音乐文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以一首歌曲为突破口来走进非洲音乐。 2.初听歌曲《依呀呀奥列奥》,感受作品的情绪,风格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歌曲具有欢快、热情;乐句短、常反复的特点。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再赏歌曲,鼓励学生模唱并观察曲谱找出你觉得比较有难度的小节。 4.学生找出难点部分。教师播放微课程,带领学生解决曲谱中切分节奏的演唱,从而解决本歌曲的演唱难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言: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让我们听一首南非民歌《依呀呀噢咧噢》。二、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依呀呀噢咧噢》,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4)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5)教师应用五度关系,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依呀呀噢咧噢》第一段伴唱。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教师吹奏乐曲《友谊地久天长》。听教师范奏。2.介绍竖笛的历史,了解认识竖笛。3.认识八孔竖笛:吹口,笛头,窗孔,笛身,笛尾,观看演奏姿势。4.了解八孔竖笛八孔的音名及手势,手形,吹奏的姿势。5.练习手指动作,大家来做手指操,sol、la、si,三个音,提出闭指,开指手指尖的要求。6.吐奏练习,介绍吹奏的要求,吐音练习,气息的控制。7.练习:7 7 7 7 | 7———||请你跟我这样吹,吐奏不同长短时值同音的练习。8.找个别学生试吹,寻找优点,缺点,并改正。听学生范奏,纠正。9.6 6 6 6 | 6 ——— ||的练习。10.sol音练习:5 5 5 5 | 5 ——— ||。11.任意说sol,la,si,三个音要求学生很快的将以上的相关练习吹奏出来。12.换音练习,si——la的换指练习,要求将两条连起来吹奏。13.三音吹奏,si——la——sol的换指练习,要求将三条连起来吹奏。14.将si ——la ——sol改成sol——la——si吹奏。15.换指练习,换指得练习与要求。16.随意说音,让学生吹奏。17.练习小曲《友谊地久天长》。18.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再见》。18、下课,师生再见!
教学过程:一、引入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油画,它的名字就叫《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出示油画)。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它不论时间与空间上都离我们很远,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离欣赏者很近,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提示学生可以从人的视觉与听觉入手)那我们就来给它配乐,在配乐之前我们必须对油画的内容有些了解(出示文字),根据文字提示我们想想它可能出现哪些音乐或声音?设计意图:从画面进入让学生对标题音乐(交响音画)的标题来源有暗示作用,为下节课对标题音乐的总结打下埋伏。二、分段欣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曲家是如何做的,欣赏以下片段音乐做出连线并说出共有几个主题?(初听)A俄国卫队 音乐1(主题1独奏)B商队渐渐远去 音乐2(对比复调)C安然无虑的当地商队 音乐3(主题2)(教师简单介绍英国管)D二者关系融洽 音乐4(主题1齐奏)E飘过来的俄国曲调 音乐5(主题1渐漫)(教师简单介绍单簧管)问:共有几个主题?1、为何ABE他们同为一主提而表现的音乐内涵却各不相同?(A与E是力度上的变化,而A与B是节奏与力度的变化。)2、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出C的安然无虑?(旋律与音色上,可以从英国管是地特定情景下才用的乐器入手进行引导。)3、二者关系融洽你是从哪听出来的呢?(从旋律的层次上,他们用的是对比复调,进行得非常和谐。)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