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黃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住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1.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摘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张与魏源在哪本书里提出的思想相似?同一时期,俄国进行的改革与中国这场运动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村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地响了世界。——日本史学家官崎市定材料二 18世纪中期,术材匱乏引发能源危机,使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生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型,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一一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1)材料一“宋代文明”中的某项成果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项成果具体是指什么?
材料二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文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然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减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明确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察制度。——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一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外国报纸宣称:“中国能开凿关沟段(京张铁路的难点)之工程师尚未诞生于世!”詹天佑毅然承担了这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筑路工程,他经常勉励工程人员:“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詹天佑不畏艰险,实地考察勘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确保了行车安全。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材料二 詹天佑还先后从事川汉、粤汉等铁路的修筑。詹天佑说:“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日富、日强,首赖工学。”他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为培养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懈努力。詹天佑亲自编撰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告青年工学蒙》等论著,这些著作在中国工程技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4分。回答2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詹天佑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3分。回答2点)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汉书》(1)汉朝时的西域是指哪里?张骞是哪年“始开西域之迹”的? (2分)(2)请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自西来”的“佳种”。(1分)(3)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分)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郑和携带大量金银、钱等作为賞赐,输入的物品多为象牙、香料、球宝等奢侈品,这种贸易不是出于商业目的,不仅对国计民生无补,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力。郑和每到一处,还往往以大国身份,无偿予当地许多丝织品、瓷器、铜器、铁器等,也不利于经济上的发展。——摘自岳麓版《教学参考书)七年下册194页(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重大事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从材料可见,这种贸易是朝贡贸易,即外国向中国进贡特产,中国对外国进行赏赐。材料讲了这种贸易的哪些弊端?(4分)
材料一: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材料二: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列举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两个)(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
【守制?歧路】材料一: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感想。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变制?寻路】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盖和统治体质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星火·指路】材料三:“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求是·领路】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材料三、四均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的思想体现在其编写的哪部书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2)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具体事件?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8.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1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1分)材料二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1分)这一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1分)材料三 见右图(3)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1分)
21.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建元年间(前140年﹣﹣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同根同源,是不可分割的……1984年2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有力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读材料一,请指出图一是什么文字?(1分)图二是哪位皇帝采取的改革措施?(1分)这一措施有哪些历史作用?(2分)(2)材料二中提到了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1分)这一基本国策在哪两个地区已经成功践行?(2分)材料二中“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1分)
13.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如图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有何影响?(2)依据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采取哪些汉化措施?(3)从中国古代社会进行的变法到今天的改革,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1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2分)(3)图3反映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国内意义?(2分)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A.A B.B C.C D.D【分析】本题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的史实。【解答】材料中李白诗赞扬的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光辉业迹,秦王赢政灭掉东方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2.(1分)铁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已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家学说,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题干材料特别强调了“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据此可排除A;“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表明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是由于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题干材料未提及佛教和道教及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1分)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分析】本题以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4.(1分)我国吉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①《本草纲目》②《天工开物》③《伤寒杂病论》④《九章算术》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依托,考查明朝三部科学巨著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材料一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历时 “三百多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发生的历史 背景。(4分)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海上丝绸之路》(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3)比较图7和图9,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2017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合作协议。——摘自新华网(4)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作用?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