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56年,私营企业家积极配合了政府的决策,其中,北方的代表人物是乐松生,他是百年药号同仁堂的总经理,南方的领头者则是上海申新公司的荣毅仁,一时人称“北乐南荣”。——《跌荡一百年》材料二 1966年9月,国务院决定公私合营企业全部改为国营企业,向资本家发放的定息一律取消。那些资本家成了红卫兵批斗的重要对象。——《跌荡一百年》材料三 1979年,荣毅仁创办的中信公司正式成立。……1987年初,美国《幸福》杂志评选全球50位最引人注目的企业家,荣毅仁榜上有名。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司经营者首次进入国际性的企业家排行榜。——《激荡三十年》(1)材料一中“北乐南荣”的出现与哪一次改造有关?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他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什么政策?上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3分)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
材料一 在清兵入关的同时,英国的议会和国王之间在国王征税的权力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议会民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击败了皇家军队,而且以议会审判,判决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英国的这次革命,开启了新的国家体制。 ——许倬云著《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4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4分)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据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怎样“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间敌对情绪”的。(2分)
材料二 下面是小刚同学复习中外近代史时整理的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1640年A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840年—1842年B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868年C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898年戊戌变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1.(14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涌现出众多的“时代梦想家”,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肩负时代使命,推动时代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元年间(前140年—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2分)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3)比较图7和图9,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1分)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1分)
(1)图一毕昇的发明是什么?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条件的发明是什么?广泛应用于战争的发明是什么?在汉代,还有一项为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是什么?(4分)(2)图二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的交通工具是什么?(2分)(3)图三的发明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它的发明者是哪位美国科学家?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美国的莱特兄弟把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变成现实,他们的发明成果是什么?( 3分)
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
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诗中有画,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之一。如果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1) ,谁家新燕啄春泥。”是一幅具有柔性美的图画,那么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 (2) 。”则是一幅具有刚性美的图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那天的晚饭、吴老师一直给我夹莱、夸我作丈修改得好,还说我各方面都有进步,下个学期能进班委会、我熟械地吃着饭、饭菜是什么味道却没留下一点印象,不知道为为什么,我高兴不起来。一个月后,学校在通告栏里用一整张红纸发布了喜报,庆祝我校学生第一次在全县小学文竞赛中获二等奖。全班都拉我去看,我那篇作文竟然真的得了奖。我死活都不肯去,小利说我脸都红了。害羞吗?当然不是,谦虚吗?更不是。可是第二天的全校表彰会、我就躲不过去了,那次大会本来是表彰上学期的优秀学生的,没想到,最后是隆重给我颁发作文二等奖,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都来及。在全校师生面前,我捧着大红面的获奖证书、奖品,却低着头,像犯了错误。校长亲自给我颁奖之后,还宣布本学期每周一的全校升旗仪式由我来领队。不知怎的,我突然放声大哭。吴老师带着在台下拼命鼓掌。大家都很感动,觉得我是真情流露,是激动。可是谁也不会相信,我真不激动,而是莫名其妙地羞愧难当。我觉得那篇作文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可是每个字又的确是我写的。那种感觉,我怎么也说不清楚。(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
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老班。
(2)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汪荣祖认为,康有为和章炳麟是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先锋。阅读下列摘编自《康章合论》的材料: 甲:1878年,(康有为)在求学时,"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1879年,他又说,"既念民生艰难,天与我聪明才力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志"。乙:章炳麟希望即使国亡,国魂可以不亡,终可复国。欲令国魂不亡,唯有掌握国性,坚持文化认同。……主张读经与其提倡国学, 都是出之于保持中国文化特性的动机。而文化特性有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请回答:①甲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志向?写出他的主要政治活动。(2分)
材料一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摘自川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在 1955 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摘编自《非常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