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 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准备:数字卡 棋盘 不同颜色的棋子 旋转六面体 各色旗 扑克牌 玩法:每组5名幼儿,一幅棋盘,每位幼儿一套1——7的扑克牌,每名幼儿持一粒不同颜色的棋子,将各自的棋子放在起点,按照自己的标志次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掷出数字几,就向前走几步,如果走到没有图案的格内,就让下一位幼儿掷旋转六面体;如果走到有图案的格子内,就大声说出图案的数量,并向其他幼儿提问该数字和哪一个数字合起来是8,然后与同伴一起从自己的数字卡中拿出相应的数字卡,拿对的幼儿向前走一步,拿错的幼儿原地不动,看谁先走到终点,谁就在城堡的最底层插一面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彩旗。游戏反复进行,谁的彩旗第一个到达城堡的顶端,谁就取得胜利。
活动目标(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 )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活动准备:1、1——10的数卡若干2、房子图10副3、操作点卡、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2、(展示房子图),今天数字宝宝们就要搬家住进新房子了,可是他们买的房子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住在哪一栋房子。他们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把他们送到新房子里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活动准备】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2、箱子一个,小布袋若干。(里面各种物品,数量1—10 不等)【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用说梦引起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
活动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活动准备: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2、 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3、 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活动准备: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活动过程: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1、 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2、 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1、 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2、 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2.发展表象思维。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目标: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活动准备: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主题目标:1、 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结合已有经验讨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2、感受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对自然现象的形成产生兴趣。3、用合适的动作表现自然现象中的情景,并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4、通过记录观察,尝试了解简单的气象规律。主题内容: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露,日出日落,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幼儿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安静地倾听、获得启发。 2、通过看VCD、讨论等活动,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知道在单独情况下遇到一些陌生人时应该具有的警惕性行为。 3、在扮演等活动中感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危险时能够想办法应对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画报》图书若干册、配套赠送的VCD故事、幻灯 T课件、随机图片(如一个人在家、遇到过分热心的人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遇到了陌生人,怎么办? (幼儿都知道要警惕,不给陌生人开门等,给幼儿心理上作好的铺垫)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申出:如果你和陌生人是在外面(如走廊上、草地上、公园里、电梯里等)遇到的,而你又是一个人,那会有什么危险?你会怎么办? (出现问题情境) 二、欣赏与理解故事“电梯里有只大熊” 1、导语:有一只红袋鼠,他一个人乘坐电梯时,在电梯里碰到了一个陌生人,他会怎么办呢? 2、欣赏动画片 3、理解故事
活动目标: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3、尝试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活动准备:1. 室外环境 2. 报纸、挂历纸、 硬纸板、木板、塑料布、铁盒、铁盖、塑料瓶等3. 音乐磁带一盒、小鼓一面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1、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教师:今天你穿谁的鞋子?幼儿:(我穿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姐姐的运动鞋、奶奶的布鞋、妈妈的靴子……) 2、教师:我们穿上大鞋从活动室走出来有什么感觉?幼儿:(脚上感觉非常松、很暖和、很舒服、很爽;踏起来声音很响;脚有些穿不稳当;人变高了;觉得有些站不稳好像要摔倒;像走在小山坡一样、像踮着脚尖走路)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课前准备: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1、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2、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3、组长组织组员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 4、集体汇报展示、交流。小结: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课件出示)
1、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2、学会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 活动材料与相关环境创设: 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大型积木一套。 图书区投放与人体关节骨骼有关的书。《幼儿用书》中画有人体关节图人手一张。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准备: 对人体骨骼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有关人体各部位能弯曲变化的问题。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过程:1、教师带幼儿在户外练习跳绳、玩“高矮人”游戏后回班讨论:绳子是怎样摇起来的?人为什么能变高变矮?(摇绳时靠臂的什么部位,下蹲或站起时靠腿的什么部位)引发幼儿认识人体的关节。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 3.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b p m f ”的音形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 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 (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 右下半圆“b b b”。 6字“b”。…… 3.指导书写b(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2、学会正确认读i、u、ü的带调韵母。知道ü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3、会在四线格里抄写i、u、ü三个单韵母。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单韵母i、u并抄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猜谜语。 (1)白鹅倒影是什么韵母? (2)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这是什么韵母? (3)像个圆圈是什么韵母? 2、抽读字母卡片。 二、 教学单韵母i。 1、看图说话引出i。 图上画着什么?图上画着一件衣服。i的发音与“衣”的音相同。 2、教学i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比发e时开得更小,只留一条小缝,舌前部升高,接近上腭,舌尖抵住下齿背,让气从舌尖和上腭中间自然流出。 (2)教师范读、领读。 (3)记忆字形。 i像什么?顺口溜:“像支蜡烛i、i、i。” 3、书写指导:先写竖,再写点,两笔写成。 三、 教学单韵母u。 1、看图说话引出u。 图上画着什么?“树上有一只乌鸦。”乌鸦的“乌”就是u。 2、教学u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把嘴唇收拢,嘴唇比发o时更圆更小,舌尖后缩,舌根抬高,让气从小洞中出来。 (2)教师范读,领读。 (3)记忆字形。 可用顺口溜:“像只茶杯u、u、u。” 3、书写指导:u一笔写成。 四、 巩固复习。
1、讲述故事,加深理解。教师操作教具,讲述故事,穿插提问:a小猴发现蛋宝宝和小熊遇到什么困难?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积极想办法。b小朋友听故事里的小猴是怎样做的。乘客对小猴设计的出租车是否“满意”(出示字卡满意),为什么?你们喜欢小猴和它的出租车吗?是否也“满意”?2、大胆想象仿编故事。引发仿编兴趣: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坐它的出租车。提问:长颈鹿和小刺猬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猴是怎样解决的?森林里还有谁也乘坐小猴的出租车?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小猴能解决吗?我们也帮小猴想想让所有的小动物都能顺利的乘坐出租车。(幼儿分组讨论,仿编故事,鼓励幼儿把故事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