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渴望春天》教案

  •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的原型是30年代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音乐人在上海沦陷后创作的。时逢国难当头,很多人梦想和希望破碎,生离死别。作者创作该曲,并配上词。以此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可当时的局面无法让这首歌传唱。据说作者后来去了延安就杳无音讯了。他的作品就此积压在音乐学院的资料堆中。到了80年代末才被陈哲、胡迎节等人发掘,整理,重新改创推出。创作于1990年,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1991年杭天琪与香港歌星甄妮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共同演唱《同一首歌》,这也是《同一首歌》第一次公演,成为回顾历届春晚经典歌曲的曲目之一,2000年央视举办《同一首歌》栏目,蔡国庆、毛阿敏等多人作为该栏目的压轴演唱。从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 《万马奔腾》教案

    《万马奔腾》教案

    你对马头琴有什么了解吗?那么,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 《万马奔腾》教案

    《万马奔腾》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1、在上课之前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来做,你来猜》。(老师来跳民族舞蹈:(1)藏族舞蹈。(2)维吾尔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二、聆听《万马奔腾》1、说的不错,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了解他们的音乐以及特有的民族乐器,咱们先来聆听一首乐曲吧!看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告诉老师。播放乐曲(第一遍聆听)。

  • 《溜冰圆舞曲》教案

    《溜冰圆舞曲》教案

    教学过程:一、聆听选择乐曲片段导入课题。请学生模仿滑旱冰的动作,并为此选择合适的配乐。选择乐曲片段:①《蓝色的探戈》。②《溜冰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分析:①滑冰动作作出强弱弱的规律。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③聆听a主题,体验节奏及速度。老师: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传至今便成了经典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花样画饼运动员的精彩展示?好!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事,仔细聆听,用心体验,才能享受音乐之美。

  •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1、欣赏《乌夏克木卡姆》(选段);(1)初听。完整欣赏。(2)复听。 使用哪些乐器?整个乐曲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慢板与快板部分,在音乐情绪上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与汉族音乐不同? 探索中应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速度、力度、表演形式等要素上找根据。2、欣赏《褐色的鹅》;(1)初听。完整欣赏。(2)复听。歌手其音色属于人声分类的哪一类?其伴奏乐器是什么?这首歌的音乐情绪?3、欣赏《新疆之春》;(1)初听。完整欣赏。(2)复听。

  •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乌夏克木卡姆》(选段)教案

    木卡姆是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聚居地区的一种具有统一调式体系的,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它多用于民间的习俗节日、喜庆婚礼和娱乐晚会等场合。其歌词多反映爱情生活、痛恨黑暗势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容。   维吾尔族木卡姆可分为:“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及“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因为整个大曲有12套之多,故又称之为“十二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系喀什木卡姆中的一套。这套大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大曲(即:琼乃额麦);第二部分为3~4首叙事歌曲及3~4首间奏曲组成叙事性套曲;第三部分是由2~7首歌曲组合而成的歌舞组曲。其中的叙事歌曲称作“达斯坦”。

  • 《当太阳降落》教案

    《当太阳降落》教案

    教学目标:演唱《当太阳降落》能准确表达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鼓乐演奏、尝试演奏鼓乐、设计剧情表演,能初步了解非洲音乐复杂多样的节奏特点。尝试用动作、打击乐器、噪音演唱表现出来。创设情境:观看非洲自然景观画面,使学生进入意境。出示“非洲音乐”资料: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完全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各种土著黑人的传统音乐。学唱歌曲:播放《当太阳降落》录音一遍。简介作品: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跟录音哼唱。(模仿录音中的风格来尝试演唱)

  • 《卡门序曲》教案

    《卡门序曲》教案

    女主人公卡门的唱段《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卡门在第一幕中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唱词是卡门的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作为一个倔强的吉卜赛人,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任何约束。(观看录像片)小节:这首哈巴涅拉舞曲源于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比才采用了哈巴涅拉舞曲的形式写了这首歌,而歌曲的音调却带着浓厚的西班牙民间风格。卡门边舞边歌,旋律跳跃而有生气,节奏强烈而有特性,整个音乐充分表现了卡门的精神面貌:热情奔放,明朗大胆而又无拘无束。

  • 《卡门序曲》教案

    《卡门序曲》教案

    (一)听赏第一部分1、听赏a主题(感受音乐气氛并演唱主题)师:你听!这段乐曲在开始时营造出怎样的气氛呢?(板书:主题a。播放a主题)师:主题a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喧闹、狂热的西班牙斗牛场。让我们共同再次感受这热烈地节日气氛。(播放a主题)师: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跟你们做个游戏。老师这里有四条旋律,可是顺序被打乱了,你们的任务是帮老师排排顺序!谁愿意?(请四名学生到前面,分别拿一条旋律)下面的同学都是裁判,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师:大家注意,四条旋律中有两条旋律是相同的,请拿着相同旋律的同学站出来,也就是说在这段音乐中这条旋律会出现两次,请x注意听第一次,请y注意听第二次。另外两条旋律的节奏基本相同,但在音高上有变化,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对。当你听到你的乐句出现时,要站到相应的位置上,顺序是从右到左依次站好。好,开始!(老师弹奏a主题)

  •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 《当太阳降落》教案

    《当太阳降落》教案

    1、唱歌《当太阳降落》。(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2)教师范唱,多媒体展示《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3)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多媒体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4)请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1)多媒体展示,指导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 《猎人合唱》教案

    《猎人合唱》教案

    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守林员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阿加特相爱。按传统规矩,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他才能继承护林官的职位并获准与阿加特成婚。在第一天的比赛中,马克斯遭遇失败,他为此而忧心忡忡。猎人卡斯帕尔早已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诱使马克斯去与魔鬼以灵魂交换百发百中的 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言明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六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击一只白鸽。马克斯 举枪之际,阿加特急叫“不要开枪”,因为白鸽是自己的化身。但枪声已响,阿加特应声昏倒,而中弹落地的却是暗中窥探的卡斯帕尔。王子非常恼怒,想要惩罚马 克斯。这时,隐居在林中的一位老人出来为马克斯求情,善良的马克斯终于和阿加特结为伴侣。韦伯(1786—1826) 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0岁学习演奏钢琴,以后又学习作曲,14岁时已写有不少作品。 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成就卓着。其代表作品《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除了 《自由射手》外,歌剧《欧丽安特》、《奥伯龙》也有较大影响。在钢琴作品中,《邀舞》颇为着名。

  • 《鼓的语言》教案

    《鼓的语言》教案

    展开。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要求:①仔细观察录像中所展现的内容,如:人们的服饰打扮、舞蹈动作,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等;②将所看到的内容记录在“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培养仔细观察、整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2.出示课件: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通过整理,加深印象。] 3.聆听鼓独奏《战士的舞蹈》,体会鼓的韵味,感受、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强化视听感受。] 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对演奏乐器的印象和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听赏《战士的舞蹈》,共享组队(同桌二人组),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分享、交换意见。[促进思维,加强合作探究。] 小结: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都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而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乐器之一。鼓不仅可以用于音乐,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和象征,甚至还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不论是制造鼓的材料,还是鼓的形状,或是持鼓方式、演奏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4.聆听西非现代歌舞曲《巴玛亚》(加纳),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歌曲节奏和旋律的特点,以及演唱方式、伴奏和自我感受。[注重建立听觉印象。]

  • 《猎人合唱》教案

    《猎人合唱》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学唱歌曲《猎人合唱》,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和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了解作曲家韦伯及其代表作品,(二)通过学习歌曲《猎人合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感受的基础上把握体验速度,力度及唱法的变化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对调、拍号、倚音、顿音基本乐理知识的识别和运用。(二)对歌曲情绪的把握。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钢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中国戏曲和外国歌剧剧照,回答:哪些是歌剧的剧照?歌剧介绍,PPT。(二)新课教学1、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试着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2、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还能轻松地完成吗?3、把节奏变成旋律再来挑战一下吧。4、请同学们静静地听《猎人合唱》,思考:①分几个乐段?②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③是哪种曲子的风格?5、歌曲教唱。①学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弱起小节,前倚音。②有节奏地念歌词。③填词演唱。

  •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体验:1、闻香识花: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手持一束腊梅,走过他们前面,要求深吸,闻出是什么香味。2、看花认花:看看腊梅,说说它的形状、颜色。3、诗歌想象: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老师来配乐朗诵一首短诗,听听这首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在你眼前会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4、学生简短讨论诗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二、歌词赏析:1、教师小结导入: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让我们边来诵读诗边来寻找答案。2、多媒体课件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3、意境拼图片,教师边随学生的朗读边取出淡蓝色底版的画框,贴上剪贴画,(雪景、腊梅、驴)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A “雪霁天晴朗”的“霁”是什么意思?——雪后放晴,教师在画面上贴上太阳。B “坝桥”是什么桥?——有扶手的石板桥。你现在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的?(也许江浙一带的古镇上还有)教师在画上贴上桥。C 是谁在骑驴赏花?(从诗中最后一句“书声琴韵”猜测是学堂的孩童)他的心情怎样?(愉快、怡然自得的)教师贴上孩童,提问:从他的穿着来看,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吗?(不是)诗中所提到的琴会是什么琴呢?(古琴、古筝、二胡……)

  • 《索尔维格之歌》教案

    《索尔维格之歌》教案

    新课教学1、作者介绍。埃?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他沿着布尔、诺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其代表作品有《培尔?金特》组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挪威农民舞曲》等。2、歌曲介绍。《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为诗剧《培尔?金特》写的作品,由剧中人索尔维格演唱。歌曲表现了索尔维格等待爱人培尔?金特的归来,从头发青青一直到白发苍苍,始终不渝。3、聆听歌曲,谈剧中主人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主人公是怀着忧虑的心情在等待。4、曲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旋律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呢?歌曲前半部以小调的阴暗色彩,表现索尔维格旷日持久等待的忧虑心情,后半部分仅用一个“啊”,表现了她在想象中对培尔?金特必将归来的信心和喜悦,这是一首表白忠贞之情、永恒之爱的歌曲。

  • 《溜冰圆舞曲》教案

    《溜冰圆舞曲》教案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2、播放图片(申雪 赵宏博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他们是什么运动员?(花样滑冰运动员)。3、教师做简单介绍: 他们曾在2002年世锦赛上夺得中国在双人滑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4、师: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时都会配以优美的舞曲,引出课题:《溜冰圆舞曲》。二 完整聆听。1、让学生欣赏申雪与赵宏博两位运动员对这首作品的精彩演绎。师: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特别注意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2、课件:溜冰圆舞曲视频欣赏。3、作品介绍:作于1882年,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4、作者介绍: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5、乐曲的节奏特点:圆舞曲(课件)。三 分段赏析。1.序曲:(1) 提问:a.序曲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 (徐缓的)。b.使用了什么乐器? ( 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c.音乐使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 ( 冬天 )(2) 学生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3)复听音乐。

  • 《温柔的爱》教案

    《温柔的爱》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2、有感情地歌唱这首歌曲。3、了解猫王和摇滚。教学重点: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教学难点:了解摇滚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猫王”吗?他是美国摇滚乐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歌手,有摇滚乐之王的誉称。今天我们来欣赏她的一首歌曲。二、新课教学1、播放《温柔的爱》初次聆听,谈谈你的感受。2、简介歌曲来源及故事背景它是1956年美国影片《兄弟情深》的插曲,并由“猫王”普莱斯利担任配角和主唱。而1957年美国影片《情暖童心》上映时,又采用了这首歌作为该片的主题曲。3、介绍歌手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开始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三、结束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电影《兄弟情深》,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 《音乐之声》教案

    《音乐之声》教案

    教学过程:1、在《音乐之声》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初步体会歌曲中对于音乐的赞美之情。2、教师简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内容,播放课件,配合视频和音乐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图像、声音、内容合为一体,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为下面欣赏歌曲做好铺垫。3、介绍并欣赏主题曲《音乐之声》创作背景及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风格。4、播放《音乐之声》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赏原汁原味的电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内容,感受四四拍的节奏,让学生说出欣赏感受,并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鼓励学生跟着哼唱。提示学生注意演唱形式的变换。5、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齐唱,比较合唱与重唱的异同,并提醒学生注意在演唱二声部时第一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旋律,二要相互配合,和谐统一。6、欣赏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 Re Mi》和《孤独的牧羊人》,分别播放从电影中剪辑下来的视频,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乐趣。说出两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哆来咪》欢乐有趣,《孤独的牧羊人》诙谐幽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烘托情感,渲染气氛,让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让电影得到更完美的诠释。7、小结及作业:适当的时间自己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完整体会影片和歌曲的魅力。

  • 《探戈舞曲》教案

    《探戈舞曲》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国标舞录像,分析各种不同舞种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素有“舞中之王”美称的探戈的舞曲。二、探戈的起源与发展1、请学生说说他们自己了解的探戈。2、教师简介:探戈是十九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一种音乐体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不同风格。三、欣赏《探戈舞曲》1、聆听《探戈舞曲》,感受乐曲主题。师:如果你感受到乐曲中旋律主题发生变化请举手?(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有三个主题。)师:听老师唱三个旋律主题,听辨是否有相似的主题?(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可分两段)2、复听全曲a)感受乐曲出现几种探戈节奏?b)教师总结欧洲即西班牙风格的典型节奏:拉丁美洲即阿根廷风格的典型节奏:c)敲击这两种节奏感受其不同风格3、分段欣赏a)聆听主题A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这一主题使用了欧洲风格节奏,这种节奏带有明显的推动力量,这段音乐的情绪颇为活泼。)b)复听主题A,跟音乐打节奏。

上一页123...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