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二战后,为实现欧洲复兴,并增大在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发言权.欧洲各国摒弃前嫌,走上联合之路.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欧洲走上联合之路的原因.欧洲国家建立的联合组织是什么? 材料三 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全球反恐斗争面临严峻的形势.在此形势下,美国不得不顺应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主动寻求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从而在国际反恐问题上达成了一定共识,有力的打击了国际恐怖势力.﹣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
材料一11世纪中期,印刷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平民毕昇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的这一发明,是印刷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印刷技术出现重大突破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重大突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可以在更大范围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被称为什么?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对未来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世纪是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深深感到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一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材料三东省(山东省)形势,以威海、胶州为要口,于海军屯泊尤宜.乃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而德因教案,曾以大队铁舰夺踞胶州湾,辟商埠,开铁路,浸窥腹地.东省海防,遂无所藉手(借助,凭借)云.﹣﹣《清史稿》
26.(15分)(2016?烟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在四大发明方面的成就.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⑵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2分)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2分)。
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材料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2)材料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
1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井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材料一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历时 “三百多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发生的历史 背景。(4分)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海上丝绸之路》(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3)比较图7和图9,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2017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合作协议。——摘自新华网(4)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作用?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
16. 大唐以博大的胸襟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显示了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观看下面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鮮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唐朝是一个国际性的时代。政府专门设置了鸿胪(lú)寺来接待各国的使者;推行与邻国之间的朝贡关系,即邻国及其民众要经常向大唐献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一一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据记载,唐朝曾在大明宫麟德殿宴请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及骠国(今缅甸)、真腊(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西城和中亚各国,西方的拜占廷(东罗马)、波斯(今伊朗)、大食哈里发帝国(阿拉伯)等均有使节来到大唐。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僧侣和留学生。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度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材料三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发明成果。(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科学家做简要介绍。
【文字的起源】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1)请写出右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2分)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菜比锡大学留学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不能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从法令颁布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解放.--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的法令指的是什么?这一法令使俄国有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处,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电力成了带动及其生产的新能源.随之电灯、电车、电钻等众多的电气产品也先后问世.在远距离传输电力的方法解决以后,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动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材料为反映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其标志是什么?
【经略海洋——中国篇】材料一 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1874年《江苏巡抚吴元柄奏议》(2)早在1684年,康熙帝为巩固东南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与材料二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洋务派是如何做的?(2分)
材料二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3)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额“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不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
材料一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岳麓版(九下)历史教科书(1)材料一中“和会”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引发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材料一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摘编自《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摘编自《新全球史》(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17.纵观中外历史,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制度的变更、民生问题的解决等都是国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17-19世纪,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这五个国家实现民族解放或变更社会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各是什么?上述五国伙同其他国家曾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剥削压迫,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诸多实践.其中哪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在改革中对于土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4)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解放农民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剥削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5)我们青少年为了中国的发展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