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①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权保障。②市场上,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推动生产进步发展。③科技上,19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与重大突破。④劳动力上,拥有更多、素质更好的自由劳动力。⑤经济上,拥有更加雄厚的资本。探索攻关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关系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在厂房、设备、技术要求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都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过去的独家企业无法满足的,而且一般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集中资金的合股公司迅速增加起来,起大型企业垄断组织也就应运而生。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b.基于对农民工现象的认识以及资料2的分析,请同学辨证的分析出这一现象的利弊——分析问题,当然,这一部分内容还是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但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c.最后,请同学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应该怎样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局限于书本,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3.课堂小结:本节课作为问题研究课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现象,了解了农民工生存的环境,以及体会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合作探讨,得出了一些列解决的方案。着重培养大家对于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加大家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希望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
尽管如此,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3.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4.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二、为什么要学习?(插入学习歌)有一首歌这样唱:中国有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该学的真不少,书里书外都重要。(多媒体)古人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伟人毛泽东说: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今人说终身学习,学习能增进智慧,使人睿智。人生无坦途,跋涉多风雨,畏惧时,智慧是一柄利剑,助你披荆斩棘,笑傲人生;迷茫时,智慧是一盏明灯,为你点亮心灵,坚定方向;疲乏时,智慧是一弯山泉,让你洗去尘埃,净化心灵。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3、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准备]1、请家长协助带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常见的安全标志。2、各种标志、图片若干。3、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4、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并参观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幼儿边看边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标志,它们有什么意义。(评析: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活动,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始,为活动打好铺垫。参观图片展,能给幼儿一个整体的印象,他们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会互相学习,这也体现了纲要中提到的“注重幼儿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通过观察,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句讲述黄豆发芽所需的外部条件以及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有何不同。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种植活动,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的能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于观察黄豆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速度有何不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活动的难点是如何用较清晰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在本次活动中重点是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句讲述黄豆发芽所需的外部条件以及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有何不同。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种植活动,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的能力。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万物就不能生长。2、实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观察过在一般情况下黄豆的发芽情况;准备好在不同环境(水、沙、土)中已经发芽的黄豆以供幼儿观察。活动流程及环节:提出问题——进一步延伸问题——观察讨论——引出新问题、新实验一、提出问题:1、师提出问题:小朋友,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黄豆发芽的实验,谁来告诉我,怎样才能使黄豆发芽?你看到的黄豆是怎样发芽的?先长什么?再长什么?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说教法学法我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引导启发法,同时辅以讲练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真正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六、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学生需要做如下的教学准备:1、教具: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具。2、学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表格等学具。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童话故事《小花籽找快乐》。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材《语言》第22页。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听说游戏:小老鼠打电话选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教案》(中班上册)一书。该游戏充满童趣,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解。目前,通讯设施非常发达,朋友间经常以电话联系,打电话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中班上册幼儿年龄偏小且现在多数都是独身子女,普遍存在出现粗心大意的行为,所以这一游戏既富有时代特征又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小老鼠打电话》这一教材是因为:1、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2、打电话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游戏的语言易于幼儿模仿学习。3、通过游戏,幼儿能感受一些礼貌用语的用法且学习怎样打电话。4、游戏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体会到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1、以挂图和故事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利用挂图和故事,引导幼儿情境表演,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音乐游戏《打电话》让幼儿身临其境的体验打电话的神秘和快乐。 4、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电话,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游戏《悄悄话》,增强幼儿与同伴亲密交流的愿望。 6、总结性小结。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音乐、美工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交流,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真正做到师幼交融,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说教学教程: 1、以挂图和故事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利用挂图和故事,引导幼儿情境表演,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音乐游戏《打电话》让幼儿身临其境的体验打电话的神秘和快乐。 4、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电话,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游戏《悄悄话》,增强幼儿与同伴亲密交流的愿望。 6、总结性小结。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音乐、美工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交流,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真正做到师幼交融,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一、说教材: 中班幼儿是好奇、好问、对事物好探究的时期,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建构式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现在是通讯高科技猛进时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所以特选了这个课题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通讯工具的兴趣。二、说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对通讯工具的兴趣。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愿意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一、说教材《打电话》是课标教材中全新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一个知识点,是第二学段的12个“综合应用”的知识之一。教材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体验优化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收应。苏联模式对于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材料二: 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角度二] 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①2014年年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201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14.5℃,比1961-1990年的平均温度升高0.5℃。自有温度记录以来,全球14个最热年份中有13个出现在本世纪,而过去30年中每个10年都比前十年更热。②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上海温异常增暖的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出现的异常天气,都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而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的背后,厄尔尼诺暖流都起着重要作用。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东西也很不方便,但因在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贵重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如:东晋时期的医学家葛洪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其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是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查阅的,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也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