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说课稿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本文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凸显出绘画美,虽是散文,却满贮诗意,正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从色泽、层次和动态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景图。作者笔下的春景图色泽鲜艳,不仅有象征希望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还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繁花,也有温暖的“红红的”太阳的脸和“黄晕的”灯光,这些色彩描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安静祥和的春天。在描写春景的时候,作者还通过有层次感的描写使景物意蕴悠长,例如对春雨的描写是从“人家屋顶上”到“小路上”“石桥边”再到“地里”,从远至近,层次分明。另外,朱自清使用精妙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动态(生机)美,在他笔下,花是“赶趟儿”的,蜜蜂是“闹着”的,气味儿是“酝酿”的,一切都是“生长着”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作者从总体上描绘春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就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方法)(1)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示例】一狼/得骨/止;其一/犬坐于前。(2)方法2 :谓语与宾语之间要停顿。【示例】顾/野有麦场;乃悟/前狼/假寐 。(3)方法3:连词前面可以停顿。【示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方法4 :发语词后面要停顿。【示例】盖/以诱敌。(全班齐读课文,读顺文章)师小结:理解文意,固然可以运用停顿技巧,但最重要的方法是弄懂字词大意、文句意思。理解了文意,才能读准句读,有利于我们读顺文章。【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学习互助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理解文意,读顺文章。教师及时点拨,适时归纳文言释词方法、句式和停顿划分小技巧,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的统一。四、细读课文,读懂内容1.概括文章情节文章讲述了屠户杀狼的故事。按照事件的发展,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后,用词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发展经过。(生交流后,师明确)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鲁迅说:“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周作人说:“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巴金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传统文化玉蝉:蝉意喻人生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玉蝉究其用途,大体可分为四种:一是佩蝉,是专门佩戴在人身上以作装饰和避邪用,示高洁;一种为冠蝉,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表示高贵;一种是琀蝉,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还有一种是镇蝉,做镇纸用的文房用品,多出现在明代以后,前三种蝉属于高古玉,主要产生在商周至战汉时期。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聚焦第三只猫的悲剧,让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想象猫的内心冤屈,同时结合创作背景,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及作者的人文情怀。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喜欢文中哪一只猫呢?为什么?(生自由讨论)预设(1)喜欢第一只或第二只猫,因为它好看,性情可爱、活泼。(2)喜欢第三只猫,它更可怜,更需要关爱。(3)都喜欢,因为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它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2.如果你是第三只猫,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可从“自省”“自强”“完善自我”等角度讨论)预设(1)如果我是第三只猫,首先要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够优秀,找到不足,然后不断努力,完善自我。(2)不能埋怨别人,不能自甘堕落,不能放弃自己。结束语:文章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结构紧凑。文章以猫写人,用猫的世界折射世态人情。

  • 《自信心的培养》小学班会教案 4篇

    《自信心的培养》小学班会教案 4篇

    一、活动目标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本次班会以自信为主题,提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自信心。二、活动准备全班同学预先学会唱《明天会更好》这首歌两位同学准备好小品,电脑,vcd,活动道具等三、活动过程:1.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厚。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自信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2.男女主持人发言,宣布主题班会开始。3.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充分利用电脑,vcd带唱)4.通过演小品。分清自信,自卑,自大,充分说明自信的重要。5、举例说明怎样建立和加强自己的自信心。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氧气的制取及检验方法,复习巩固氧气的相关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的探究性学习,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复习巩固相关的基本操作,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操作步骤和性质检验。【学习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复习引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操作步骤有哪些?2.明确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阅读课本P45~P46的内容。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2篇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当然,假如我们需要研究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情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要注意的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研究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而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不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再如: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的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单看作质点。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2篇

    (创设实例:多媒体播放视频刘翔的110m栏。)1.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人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2.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3.总结: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①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篇

    演示实验1、将一张纸和一张金属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教师不发表意见,继续做实验。分别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2、将刚才的纸片紧紧捏成一团,再次与硬币同时释放,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地。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一个捏成团,一个平展,则纸团下落快。师:物体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吗?生:不是的!师:为什么这样说?生:第2个实验和第三实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第3个问题,质量一样却下落有快慢之分。师:那你现在觉得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生:我想应该是空气阻力。猜想师:如果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快慢应该是一样的,这种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教案2篇

    3.适用条件(1)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每个物体的尺寸时,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直接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模型)研究相互接触的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时,不能把他们看作质点。(2)当两物体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距离。研究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把它们看作质量均匀的球体。当研究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质点,求出两个物体上每个质点与另一物体上所有质点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这是微积分的思想。万有引力定律产生于对太阳系行星运动的研究,但它对物质运动的适用性却要广泛得多。可以这样说,宇宙中凡有引力参与的一切复杂的现象,无不要归结到这样一条十分简洁的定律之中,这不能不使人惊叹宇宙万物超乎寻常的和谐及人类理性思考所具有的统摄力。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2篇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要弄清实验目的,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利用重物的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要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能够进行实验误差的分析,从而使我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止停留在理论的推导上,而且还能够通过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要明确织带选取及测量瞬时速度简单而准确的方法。㈡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及实验误差分析的能力。2.通过同学们的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3.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2篇

    动画展示三个宇宙速度(四) 让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本节课的最后,播放了一段美国登月的视频,让学生发现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宇航员行走的模样等等,预计不久的将来,哪个国家也将登上月球,同学们高呼“中国”,那么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呢,让同学感想到: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现在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拨、勇于探索、协力合作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求实、谦虚谨慎、勇于质疑科学态度;也要培养学习者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些策略在本案例中得到了体现。(五)练习反馈,拓展延伸:[例题1]“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教案2篇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补充]:郑州是特大城市,我们对灯火通明的夜晚都有深刻的体会,我们都体会过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而对过多过亮的光带来的危害则很少认真地思考过,且光污染给都市人们和其他生物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在这儿给同学们补充光污染,目的是提醒他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要理解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还可能会产生新 的污染物。还培养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思考]: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答]:发展生态城市,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起来。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篇

    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技巧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教学过程设计思想:1、 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2、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3、 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讲述1971年宇航员做的实验,加深印象;4、 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5、 着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6、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重力加速度;7、 应用训练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篇

    1.这节课以实验为依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方法今后在电学、热学的研究中还要用到。我们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索规律是物体研究的重要方法。2.定义力的单位“牛顿”使得k=1,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形式F=ma。使用简捷的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应知道它所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义。3.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其加速度恒定;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即合外力决定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是把前两章力和物体的运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的纽带就是加速度。四、评价方案及说明1、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注重科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技能的评价目标包括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方面。对科学的技能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景中。对科学知识的评价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根据学生诊断性练习;二是通过学生作业反映学生掌握情况。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2篇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2)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3)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确定时刻与时间、位置、位移及其路程的关系。(2)通过类比的数学方法用数学上的点、线段来突破时刻与时间的关系,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3)尝试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和规律所蕴含的自然美。(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3)培养学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时间、时刻、位置、位移的概念。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2篇

    2、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确定时刻与时间、位置、位移及其路程的关系。(2)通过类比的数学方法用数学上的点、线段来突破时刻与时间的关系,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3)尝试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和规律所蕴含的自然美。(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3)培养学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时间、时刻、位置、位移的概念。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难点:1、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2、用坐标表示时刻、时间、位移的方法。3、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2篇

    (二)进行新课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C点,如图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实验证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保持不变。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2篇

    二、课堂教学(课前由科代表发回预习学案)1、教师根据预习学案检查结果提出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全班讨论(重点讨论:①、为什么动能的表达式一定是 mV2 ?你如何得出这个结论?②、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和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有什么关系?你如何得出这个结论?这个做功的力和F=ma中的力F有什么关系)。有困难的小组应及时问老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指导。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7 动能和动能定理”中的“动能的表达式”,然后完成如下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2.1尝试推出动能的表达式(鼓励会推导的同学积极上台板演,老师引导讨论)。2.2写出动能的小结(认真阅读教材p66倒数第二段、第三段,结合你推导动能表达式的过程,认真思考后四人一组讨论:①、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②、动能的单位是什么?③、你认为应从哪几方面来理解动能?)

上一页123...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