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传染病防控的应急预案文本参考

  • (5篇)本年度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5篇)本年度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二、存在问题(一)文物保护经费未能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相关文物保护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文物保护经费一直未能纳入财政预算。(二)日常维护措施落实难。县级文物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乡(镇、街道)基本无文物专业技术人员。一些日常维护措施还得不到落实。(三)保护和利用矛盾凸显。由于价值、产权等诸多原因,很多文物未能得到很好地利用,处于闲置或无人使用状态,无人使用或无管理单位的文物在管理中找不到管理相对方,一些安全隐患整改和日常管理等问题很难得到落实,县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很难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四)乡(镇、街道)、村(居)两级对文物保护工作主动性不够。乡(镇、街道)、村(居)两级没有文物保护机构,也没有落实专人负责管理。许多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保护等级的文物缺乏日常维护,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 开展交通安全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文通用八篇精选

    开展交通安全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文通用八篇精选

    骑自行车的交通安全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许多年满12周岁的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骑自行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听一名同学朗诵《安全骑车歌》。  安全骑车歌  同学们骑自行车,听我唱段安全歌。  车铃好使闸要灵,有了情况车能停。  上街注意看信号,千万不要冒险行。  信号就是指挥员,骑车第一讲安全。  看见红灯快刹闸,该等多久等多久。  绿灯亮了才能行,安全通行不争抢。  十字路口人车多,左右观察听八方。  骑车带人危险大,攀扶车辆更可怕。  中速骑车靠右侧,分道行驶路畅通。  骑车拐弯要示意,不能猛拐一溜风。  手拉手儿把肩摸,十有八、九要撞车。  双手离把更不行,撞上汽车命归西。  骑车不走一条线,东摇西摆像醉汉。  不定哪天出事故,头破血流住医院。  驮载东西别超宽,超高超长也危险。  骑车让让讲安全,事情虽小不平凡。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范例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课《小摄影师》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课《小摄影师》优秀教案范例

    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 青少年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心得优秀例文8篇

    青少年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心得优秀例文8篇

    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课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课文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1.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2.教学难点:能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2课时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第2课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第2课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中多处运用短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拟人化的词句增强了画面感,充满情趣。比如“有时候……有时候……”“落”“打”“飘”体现了用词准确、严谨的特点。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15个生字,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掌握“天空、傍晚”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3.了解气候常识,知道汽、云、雨、冰雹和雪都是水的不同形态。知道水的利与害。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人类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2.教学难点:了解气候常识,知道汽、云、雨、冰雹和雪都是水的不同形态。知道水的利与害。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树之歌》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安排了一组“木”字旁归类识字。把树木的名称集中在一首诗歌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树木的汉字,感知不同树木的名称。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 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学会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2.教学难点:能按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能背诵课文。 2课时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文插图与诗句相配合,感受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课文插图画面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辅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重点词句。 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会写“法、如”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和“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4.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2课时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识字1场景歌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识字1场景歌教学设计教案

    《场景歌》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全文共五节。第一节是一幅大海风景图。第二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第三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第四幅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图片和上下文,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处、园”等10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的表达。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4.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1.教学重点:会认、会写课文相关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19课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19课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教案

    《海滨小城》《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海天远景图、海上日出图、渔船归来沙滩图、小城庭院图、小城公园图、小城街道图。作者正是用这一幅幅的画面,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本课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点。作者运用“棕色、白色、灰色金黄色”等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海滨之美;以总起句的方式概括了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文字勾勒的画面,从而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以及这些景色的特点,体会总起句的作用,进而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练习表达。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1.认识本课“滨、鸥”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2.结合插图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4.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途径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阔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后两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晴姿和雨姿的美好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与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4.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2.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

    《司马光》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本课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1.会认“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2.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教案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时可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本文时,要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还要提示学生,默读时,没读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也可以读完之后和同学一起探讨。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品质。 1.教学重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1课时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水的性质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而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即席讲话》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即席讲话》教案

    【目标导航】1. 掌握即席发言的要领和表达技巧。2. 通过情境创设的训练,克服发言时的紧张心理,学习即席发言的快速构思方法,提高瞬时应变和即席发言能力。3. 进行即席发言的初步尝试,充分调动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气质风度。【课时安排】1课时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交际任务, 围绕“即席讲话”的这个交际主题,做好本次口语交际。【新课导入】即席讲话,也叫即兴发言,是指在某个特定场合,临时受到邀请,由他人提议或自己认为有必要而作的简短讲话。【交际技巧】即席发言有三个特点:一、临场性即席发言既不能事先拟就讲稿,也不能进行试讲,它必须靠临时准备、临场发挥,因此临场性就成了即席发言最主要的特征。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

    (2)比赛过程中演讲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表达技巧方面:要观点鲜明,适当使用一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句;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恰当使用关联词和修辞手法;要与听众沟通、交流,营造气氛;要少用或不用生僻词语、专业术语,多用短句,适当重复。②发音方面:音量适中、自然、有变化,吐字清楚,读音准确,使用重音强调重点,表达感情。③体态语方面:双眼平视前方,与观众进行目光交流;姿势放松,体态自然,做到落落大方、从容自信;根据需要辅以手势,但不宜频繁、夸张。而听众要认真倾听,保持安静。(3)比赛最后,根据评分给参赛者颁奖。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一、导入新课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1982年11月24日,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感受吕伟那“飞天”之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内容1.初读文章,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它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还记叙了哪些内容?明确: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来记叙的。本文作者首先记叙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再写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其中包括“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最后写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1.日军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阐述。明确: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上一页123...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