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籁之音”吗?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和你》的女声演唱者莎拉·布莱曼,她的声音就被称为“天籁之音”。今天我们来欣赏她的一首歌曲。二、新课教学1、播放《斯卡伯勒集市》初次聆听,谈谈你的感受。2、简介歌曲来源及故事背景《斯卡伯勒集市》原本是一首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民歌,1965年,保罗·西蒙碰巧学会这首歌的旋律,于是加工成了现在的“斯卡布罗集市”,并成为永恒的畅销金曲。这首歌是美国六十年代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1968年奥斯卡获奖片《毕业生》中的主题曲。
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情感,感受民族舞剧音乐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播放《白毛女》视频片段。教师提问: ①这是什么表演形式? ②你能说出这部舞剧的名称吗? ③你在这段音乐中听出了哪几种乐器的音色? (2)教师总结。引出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叫时间要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背景。 2、学唱歌曲《大红枣儿甜又香》 (1)教师出示河北民歌《好八路》谱例,并范唱这首歌。 (2)教师简要分析河北民歌《好八路》的特点,让学生试着找出主干音,并模唱旋律。 (3)对比欣赏《大红枣儿甜又香》,通过分析谱例,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并哼唱。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二、以谈话法引导学生谈京剧。1、京剧的历史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200多年。2、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3、京剧的声腔 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伴奏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锣等。4、京剧名家“老生三杰”: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三、作品鉴赏。(一)阅读材料,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出身京剧世家,9岁学戏,11岁登台。1913年就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誉全球,他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新课讲授:1、简介布谷鸟的由来。2、四川清音简介: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风格。4、再次听赏歌曲,说说四川清音的特点。5、老师逐句教唱歌曲《布谷鸟儿咕咕叫》。6、全班合唱。
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看到某篇文章或某个诗时你如果想理解作者的感受就必须要知道作者所处的意境,还有作者的经历。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乐曲,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莫扎特。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Mozart),1756年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去世。他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他的父亲奥波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其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 和《唐璜》和《魔笛》。
一、欣赏《六月——船歌》1、播放视频《六月——船歌》。(课件:钢琴演奏版《六月——船歌》的视频)2、教师:这是一首钢琴作品,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听完这首作品后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作品名字叫《六月——船歌》,是我们很熟悉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大家还记得柴可夫斯基有什么代表作品吗?学生自由回答。二、作曲家简介: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有“旋律大师”的美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气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交响曲《悲怆》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首《六月——船歌》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课件:制作包括柴可夫斯基生平介绍、头像,《天鹅湖》《悲怆》主题音频的 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诗人?(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2、词曲作者简介:海涅:德国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二、学唱歌曲1、节奏训练:a、X | X X XXX | X.X X | XX XXX | X. 0 0 ||b、XXX XXX | X.X X |XXXX X X | X.0 X ||c、X | X X XXX X| X.X 0 X |X XXXX X| X. X. ||要求:手划拍读节奏
创设情景 学唱歌曲 1、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哪四个?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我们大家都知道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上城市。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看威尼斯水景的课件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3、这部音乐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情绪、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 4、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5、教师慢速弹旋律学生视谱练唱。 6、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让同学们思考用哪种声音演唱歌曲最为合适? 7、同学们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二、欣赏教学。1、介绍作者。马连良是与梅兰芳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戏,10岁登台演出。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兼蓄各派艺术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排,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把老生表演艺术提到新高度。1949年后任北京京剧团团长等职。主演过《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四进士》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海瑞罢官》剧被迫害致死。2、给学生讲解《空城计》的故事。3、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请同学们随音乐哼唱。4、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同学们今天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同样精彩。)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瑞士,那有谁知道瑞士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回答。)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发源于瑞士的歌曲。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劳特布鲁嫩的约德尔》。三、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同来听,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欢快、活泼。师:在这首歌曲的演奏形式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他们在的声音在不断变化。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可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色?(二)简介歌曲约德尔唱法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在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久而久之,他们竟发展出一种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约德尔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看谁最能说出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京剧《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2、新授部分(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设问的问题: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演员扮演的是哪个行当?简单了解《红楼梦》的剧情。模唱:感受音乐风格。(4)分析:两个角色分别是谁?属于哪个行当?(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欣赏多首歌曲的过程中说出具有民族、通俗和美声演唱者特有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的演唱特点,并能简单地模仿三种具有不同歌唱特点的歌唱。2、欣赏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时,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并能用齐唱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教学过程:1、完整地跟着音乐学唱第一遍。提问:音乐共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唱出怎样的特点?2、分段唱一唱:第一部分要注意弱起小节的节奏和每句末的延长音时值要唱足;第二部分要注意每句末的休止节奏,同时演唱方法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有平稳、舒缓的歌唱转换成有激情的歌唱,并且随着音乐的进行推向高潮!思考:在齐唱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3、再次完整地跟着音乐齐唱全曲。在学生歌唱过程中建议老师用钢琴伴奏,找一个合适学生歌唱的调式弹伴奏,杜绝用低八度歌唱。
1、欣赏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其中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歌声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失街亭》就是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片断。2、看课件,简介作品。引导:千百年来,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早已深入人心,深入到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试找学生举出几个例子(成语、歇后语、民俗、网络)。举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打黄盖,张飞吃豆芽、关帝庙、挥泪斩马谡。(百度搜索引擎有5190多条记录。其中有一条:苏克多次浪费绝佳机会居内什要挥泪斩“马谡。)3、欣赏京戏《失空斩》中精彩片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中国传统艺术中就有“失空斩”的京戏,在戏迷朋友中耳熟能详。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是联系在一起的。失是空的发端,空是失的延续,斩是失的结局,合为一体,首尾相衔。然后,让学生跟随大屏幕,阅读欣赏小说中空城计一段,旨在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性格特征。把握《三国演义》的虚构艺术。4、听音乐模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一)对比评价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二)谈对《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行腔感受和认识。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3)共同处理难点。(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课题:1、欣赏教学---《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乐器的音色。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下野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欣赏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1) 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2) 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1)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2) 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3) 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 (四)小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题导入。师:猜猜这位大师是谁?【课件】生:回答。2、了解乐曲作曲家及相关知识。师: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少年时期他随父母去了巴黎,成名以后回到祖国,广泛收集匈牙利民歌和吉普赛音乐,写下了19首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匈牙利狂想曲。这些音乐具有匈牙利吉普赛人的热情,是匈牙利民族音乐的杰出作品,其中尤以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最为著名。二、学习歌曲师:这首狂想曲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查尔达什体裁写成,分成庄重慢板和奔放急板两大部分。乐曲前半部分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了巨大的悲愤,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的性格。尤其是引子部分,在这一段中,右手是弹奏长音,左手是弹奏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大小和弦交替进行,声音不适宜太长,太长了显得松弛,要具有力度和爆发感。(接着乐曲在高音区反复并转入舞曲风格的轻快曲调,富有动力性。第二部分乐曲的速度加快,先奏出舞曲的主题,然后力度再逐渐增加,速度越来越快;接着涌现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主题,音乐的高潮此起彼伏,如旋风般旋转的舞曲在狂热的高潮中结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 PPT演示: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示一段非洲片段—非洲狮等,提起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兴趣。 师:大家认为这是哪个地方? 生:回答 师 :讲到非洲,很多同学肯定会立马想到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等。同学们对非洲的音乐了解有多少呢?讨论后个别学生回答师:简单介绍非洲的音乐文化,引出课题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部分,撒哈拉以南的为南非,以北的为北非,北非的音乐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的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撒哈拉以南地区土著黑人的传统音乐,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走进非洲的扎伊尔,去感受一下那里神秘的气息。 二:学唱歌曲1、播放《伊呀呀噢咧噢》,师生随音乐律动 2、出示谱例,让学生观察歌曲的音乐构成要素(调号,拍号)以及歌曲中连音线休止符的运用3、节奏练习教师 :第一条节奏是双手的两遍左右左右,左右右右左右右右中代表右右右的音符是四分附点音符,请同学们快速的将此条节奏进行拍奏。4、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言: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让我们听一首南非民歌《依呀呀噢咧噢》。二、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依呀呀噢咧噢》,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4)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5)教师应用五度关系,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依呀呀噢咧噢》第一段伴唱。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教师吹奏乐曲《友谊地久天长》。听教师范奏。2.介绍竖笛的历史,了解认识竖笛。3.认识八孔竖笛:吹口,笛头,窗孔,笛身,笛尾,观看演奏姿势。4.了解八孔竖笛八孔的音名及手势,手形,吹奏的姿势。5.练习手指动作,大家来做手指操,sol、la、si,三个音,提出闭指,开指手指尖的要求。6.吐奏练习,介绍吹奏的要求,吐音练习,气息的控制。7.练习:7 7 7 7 | 7———||请你跟我这样吹,吐奏不同长短时值同音的练习。8.找个别学生试吹,寻找优点,缺点,并改正。听学生范奏,纠正。9.6 6 6 6 | 6 ——— ||的练习。10.sol音练习:5 5 5 5 | 5 ——— ||。11.任意说sol,la,si,三个音要求学生很快的将以上的相关练习吹奏出来。12.换音练习,si——la的换指练习,要求将两条连起来吹奏。13.三音吹奏,si——la——sol的换指练习,要求将三条连起来吹奏。14.将si ——la ——sol改成sol——la——si吹奏。15.换指练习,换指得练习与要求。16.随意说音,让学生吹奏。17.练习小曲《友谊地久天长》。18.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再见》。18、下课,师生再见!
教学过程:一、介绍一般青海民歌节奏,旋律特点要求学生熟悉。二、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音乐让学生听,形成初步的印象。三、视唱歌曲: (1)板书歌曲中难点节奏,教师与学生同打。 (2)打开书,试打全曲节奏,采用分组轮打、接龙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3)视唱歌曲旋律,采用小组接龙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4)如有时间,把歌词打带入其中。四、填词教学。五、练习。六、检查练习效果,查缺补漏,对学生难掌握的做重点教唱。七、全班起声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八、小结组织下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海民歌的基本节奏及《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了解了青海民歌基本特征,作曲家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作曲背景,希望通过这节课简单的学习能让大家对新青海民歌有所了解。九、作业布置: 下去把这首歌熟练,下节课检查。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