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说课稿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2篇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和回顾以前的知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定义,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渗透了一些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化”的数学思想。(三)、引导实验探索新知【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动手操作并思考: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2篇

    教法、学法分析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认为对这一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1、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计算例7的1、2题。再通过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设问、强调重点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2、通过学生反复叙述算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他们自主探索“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商中间或末尾有0”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目标1、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2、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3、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2篇

    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看谁的眼睛亮,通过找错误,学生练习时,老师观察到有共性的的错误,通过视频展示台,让学生来寻找错误,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一题是360×25因数末数一共有一个0,而积的末尾应该有三个0。让学生进行讨论,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积末尾0个数确定的方法。在巩固和拓展联系环节,设计了闯关游戏,先是基本的计算练习,接着是因数末尾0个数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联系,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三主五步”教学法。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起到了学习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作用,我将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出体作用。五、说学法 在学法中采用独学和群学以及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由于这些句子中的词语都是学生较好理解的词句,于是我没有抓住“细长” “长满”“雪白”等词语来一一讲解,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来体会出小葫芦的可爱,有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小葫芦的可爱为止。在引导朗读时,我设计了许多的激励语,如: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小葫芦的可爱,读出你的喜爱;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 感受集体的力量-说课稿

    感受集体的力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铜钹山石人完小的大队辅导员xx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感受集体的力量》、少先队活动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少先队干部的自主能力,培养队员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先队员的昂扬向上的积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丰富小学生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那么,今天,我将从说设想、说设计、说辅导、说过程、说效果5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少先队活动课的想法。一、 说设想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感受集体的力量》一课的第一课时,授课中队是三(1)中队。本次说课是进行课后说课。主要是希望一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就是大家在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中一起把事情做好。认识到团结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经验和方法。二在参与故事、游戏、讨论中,亲身感受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三是在活动中收获团结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并将这份喜悦与家人、伙伴分享。本着追求课堂中的新意美、活泼美、深度美、实效美和本质美五美开展活动。二、 说设计由于本课课题为《感受集体的力量》,因此,选用体验式少先队活动课,以树状分流式分队分工完成活动任务,最后,各分队汇总各类活动体验,达成力量共识。为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在活动授课前,教师需要准备麻绳、一次性筷子、课本剧剧本以及相关游戏细则。活动课第一环节表演课本剧《一箭断,十箭难折》,让学生直观感受团结的力量,激发队员兴趣,调动参与热情。第二环节“冲出包围圈”、第三环节是“两人三足”游戏,考验合作默契。最后,学生谈感受,说体会。辅导员总结。三、 说辅导队员是队活动的主题,活动参与,不落一人。发挥全体队员作用,以课本剧《一箭断,十箭难断》为载体,让学生们自己去排练,想想,十兄弟不团结的时候,会对各个亲兄弟做什么?团结之后呢?辅导员在这里不做明确的指示,只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用自己思考的结果来演绎这个课本剧。作为观众的学生,在观看完之后也可以就自己所见的,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及启发。在之后的两个游戏中,因为我班的学生少,所以我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游戏参与者,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让学生看,让他们真正参与其中,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辅导。参与游戏之后,不论是胜方还是败方,都会有最真实的感受,而让他们把这感受说出来,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了!四、 说过程

  • 感受集体的力量说课稿

    感受集体的力量说课稿

    A:我觉得我们经常得不到流动红旗,就是因为我们不团结。A(抢答):对!如果我们能做到每天互相监督不丢垃圾,我们的卫生就不会扣那么多分了!······(四) 辅导员总结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大家只有团结一致,力量才是最大的。大家团结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努力,才能把我们的班集体建设的更好。希望同学们能手拉手、心连心,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五、说效果少先队活动课已经结束了。从参加课本剧的学生身上,从原本矛盾不断,到最后能完整地演出,从观众们的反馈:团结起来才有最大的力量中,我知道了,孩子们懂得了团结;从那个向我埋怨胳膊很疼却在我问道为什么不放手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回答:放手就输了!的女生身上,我知道了,孩子们懂得了信任,没有人会放手;从“两人三足”的一二一二口号声中,我知道了,孩子们学会了配合;从最后的采访回答:我们如果能互相监督不扔垃圾,我们班的卫生就不会扣那么多分,我知道了,他们将会互相帮助。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说课稿3篇

    教学重难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以及学会看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1. 通过购物情景的创设,使课堂富有真实的生活气息。2. 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攀升阶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3. 将所学知识应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在班级里谁是你的好朋友呀?(学生回答)你们喜欢我吗?我也想和你们做朋友。今天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电脑出示米老鼠你们想和它做朋友吗?想和它做朋友上课就得好好表现,他们才愿意做你们的朋友.谁说一下,上课怎样做才是好好表现呢?(要专心听见,勇敢发言,)老师看看勇敢的你在哪里?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圆锥的体积》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圆锥的体积》教案说课稿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习例2。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索:(1)各组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2)用倒沙子或水的方法试一试。(3)圆锥的体积与同它等底等 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2.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说课稿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知道两个比怎样才能组成比例,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各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1)0.4∶和1.2∶2 (2)和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第(1)题,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都是0.6,所以(1)题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生2:我来回答第(2)题,我也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5,=6,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所以第(2)题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师:这两名同学回答的真好,有理有据,让我们为他们的表现鼓掌!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生:想知道。师:那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教师的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开了一个好头。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成反比例的量》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成反比例的量》教案说课稿

    【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正比例关系式。生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生2: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生3:=k(一定)。师:同学们非常棒!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种量的另外一种关系。 (板书:成反比例的量)【设计意图】这种方法的导入,简简单单的一道练习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主要内容上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真的还有另外一种关系!我可得好好听一听。这样在学习反比例时学生会始终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有利于教师教学顺利进行。(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探究反比例的意义,理解成反比例的量。1、出示PPT课件回答问题。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²1015203060…水的高度/cm302015105…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生1:表中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生2: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大而不断变小,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两种量。生3:我来回答(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10×30=15×20=20×15=30×10=60×5=…=300。生4:乘积一定。师:底面积与高的乘积表示的是什么?生:水的体积。(板书)师:你会算出水的体积吗?生:会。(学生计算,教师出示课件订正)2、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师:积是300,实际就是倒入杯子的水的体积。同学们能用式子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生:它们的关系是:底面积×高=体积。师:同学们,我们用概括正比例意义时的方法来概括一下反比例的意义吧!生: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的意义)3、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xy=k(一定)。(板书)4、牛刀小试。锅炉房烧煤的天数与每天烧煤的吨数如下表: 每天烧煤的吨数/吨11.522.53烧煤的天数/天3020151210(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大小,说一说这个积表示什么。(3)烧煤的天数与每天烧煤的吨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参考答案】 (1)每天烧煤的吨数和烧煤的天数,是相关联的量。 (2)1×30=30 1.5×20=30  2×15=30 2.5×12=30 3×10=30 积相等,这个积表示这批煤的总吨数。 (3)成反比例,因为烧煤的天数与每天烧煤的吨数的积一定。【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概括经历了整个学习过程,逐步形成定向思维方式,为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成正比例的量》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成正比例的量》教案说课稿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师:老师这里有三道题哪位同学会做?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生1:速度=路程÷时间。生2:单价=总价÷数量。生3: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师:同学们可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板书:成正比例的量)【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更好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结合,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内在的规律。(二)探究新知(PPT课件出示例1)文具店有一种铅笔,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支12345678…总价/元3.5710.51417.52124.528…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1.探究数量与总价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给我们提供了文具店销售彩带的数量是1,2,3,4,5,6,7,8米,总价分别是:3.5, 7,10.5,14,17.5,21,24.5,28元。师:表中有哪两种量?生: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师: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总价是随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师: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生1:=3.5 =3.5 =3.5 =3.5 =3.5 =3.5 =3.5 =3.5生2: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师:总价与数量的比值表示什么?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三角形的分类》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三角形的分类》教案说课稿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知道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过程,在分类中体会每一类三角形角的特点;发现边的特点。渗透集合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增强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教学难点】发现三角形角的特点。【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说一说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数的运算》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数的运算》教案说课稿

    2.四则运算的意义。(1)知识梳理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这些运算的含义。生: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加减法: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乘除法:小数乘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师: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有什么不同点?生: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师:如果有0或者1参与四则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学生讨论交流)生: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比例的意义》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比例的意义》教案说课稿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师:求比值,完成后,说说求比值的方法,这三个比值是什么关系?18∶12  27∶18  2.4∶1.6生1: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生2:这三个比值相等。……【参考答案】 18∶12= 27∶18= 2.4∶1.6= 求比值的方法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这三个比值相等。【设计意图】比和比值是解决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只有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比例意义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1: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生2:我们的国旗是长方形的。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说出了自己对国旗的了解,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国家的热爱,老师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增光!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国旗长5米,宽米。国旗长2.4米,宽1.6米。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圆锥的认识》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圆锥的认识》教案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直尺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归纳的过程,渗透猜想--验证--结论--运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通过量、拼、算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0 。【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四边形或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发现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圆柱的体积》教案说课稿

    (一)复习导入 师:什么是体积?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师: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生: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出示: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半径,所以圆的面积:S = πr2猜测:把圆柱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圆柱的认识》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圆柱的认识》教案说课稿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些图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在生活中见到过吗?生:比萨斜塔、治安岗亭、茶叶盒、客家围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物体。(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圆柱。师:这些物体什么形状的?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这些物体都是圆柱形的。师小结: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2.探究圆柱的特特征。(1)认识底面小组活动: 观察圆柱形物体,看看它是有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课件演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请同学们量一量、算一算圆柱的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生1: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半径相等。生2:两个底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师小结: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2)认识侧面课件演示: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侧面是一个曲面。师:请同学们指一指圆柱的侧面,再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侧面是弯曲的。师:侧面是一个曲面。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运算说课稿

    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四、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上一页123...596061626364656667686970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