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中班体育教案:抢位、过障碍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歌共分为五小节,这五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小节:阔别十年重回延安;第二小节:追忆当年战斗生活;第三小节:亲人相见话延安;第四小节:喜看延安今繁华;第五小节:颂延安光辉历史。2.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情感的线索是什么?讨论、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细读课文,仔细品味】1.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抓”“贴”等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搂”字,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唱”“笑”“招”具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强烈、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想念。2.第二节中,“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品读课文,把握情感】1.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找出“乐”的句子)(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似与游者相乐。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播放一首古筝乐曲)这首古筝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作者是被贬官到永州,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3.柳宗元怀才不遇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哪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

    首先,我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自行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由老师带感情朗读,配合优美的乐曲,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学生仿读,边读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接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要求同学们凭借下面的注释,结合语境翻译课文,然后小组自主探究,最后小组提出疑难点,教师在班上引导学生解决,并把文言实词虚词归类。三、反复诵读,品味佳句,突破重难点。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自认为文中写得好的语句。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一块奶酪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一块奶酪教案

    (1)板书“奶酪”,学生齐读。 (2)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小结: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2.引导: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到了奶酪,小蚂蚁想方设法搬奶酪,看来奶酪很诱人呢!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板书课题,学生跟读)3.设疑激趣(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味道真香!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专题课件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专题课件

    1、明喻: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3、借喻: 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图形的运动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图形的运动教案

    一、游戏活动激趣,认识对称物体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部分,分男、女生猜。2、认识对称物体:1)师质疑:为什么女生猜得又快又准呢?2)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物体。(板书:对称)二、猜想验证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一)初步感知对称图形1、将“剪刀、飞机、扇子”等对称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形还是不是对称的。2、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图形)(二)猜想验证对称图形1、猜一猜: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燕尾箭头”等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师: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怎样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教学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情境图。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 21~25 26~30 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 21~25 26~30 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范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 qiū)渲染(xuàn )迂回( yū)蒙古包( měng )  襟飘带舞( 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洒脱”的意思是:潇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反映了草原的广阔无边。  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鲜艳的服装来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③“翠色欲流”一词可以从难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这里表示“将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写出了草原的绿,是充满生命力的。  ④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灰雀》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灰雀》优秀教案范例

    教材简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 部编版英语七年级上总复习知识点教案

    部编版英语七年级上总复习知识点教案

    2.陌生人初次见面打招呼What’s your name?(What’s = What is)Alan./I’m Alan./My name is AlanMiller.(first name,last name = family name)Are you Helen?Yes, I am.Niceto meet you.(这里的Iam 不能缩写)Nice to meetyou, too.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Jim.Is she Linda?

  • 一年级下册朗文1B 介词主题教案

    一年级下册朗文1B 介词主题教案

    知识与技能To teach the words in the house : sofa table chair box cupboard shelf . Pron. on in under near

  •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 漫画欣赏:《父与子》:假日的第一天课件教案

    漫画欣赏:《父与子》:假日的第一天课件教案

    重点难点1.欣赏和感知理解漫画作品.需要幼儿集中注意观察,这也是能否达到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从活动开始便设置了一个个悬念,直到结尾也就是高潮部分,我没有直接揭晓答案,而是留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想像空间。这样,使幼儿的注意得以长久保持。2.了解漫画特点对幼儿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也不是一次活动所能完成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不能空洞地将一些抽象的词汇灌输给孩子们听,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和让幼儿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有机渗透在活动中。我还设置了漫画墙作为准备和延伸活动,长期贴在教室里,使幼儿自己从中慢慢体会,不断深入地了解漫画。 活动目标1.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尝试运用语言和图画刨编故事结尾。2.通过漫画欣赏、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更加喜欢漫画这一艺术形式。3.养成细致观察和大胆想像的习惯。 活动准备1.漫画书《父与子》一本,完整的4幅漫画作品、不加背景的图4一幅。2.供幼儿续编添画的作业纸每人一张、黑色水笔每人一根。3.布置一个漫画墙,上面贴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单幅的、连环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满幻想的、讽刺褒贬的)。

  • 公开课数学活动:我给他们排排队课件教案

    公开课数学活动:我给他们排排队课件教案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活动准备: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活动过程: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1、漂亮吗?为什么?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目标导航】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课时安排】1课时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新课导入】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和”在你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教案

    第一单元 圆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案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示例:小鸭出壳后,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就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教案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1.请你模仿例句仿写。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 示例一 :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示例二: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示例三: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2. 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一样——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那么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

上一页123...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