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准备: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像、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1.让幼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做做、玩玩,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物体会滚动。2.知道用轮子能省力。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准备】1.室外:(1)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2)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2.室内: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幼儿人手一套;装有书籍的箱子一只,圆形的轮子两个,小推车一辆,大积木一块,每组一只盒子(装有橡皮泥、硬卡纸、彩色纸、剪刀、牙签、胶水、蜡笔)。【活动过程】一、第一次尝试:滚动圆形和其他形状构成的物体在室外供给幼儿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以及装着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教师:“这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车子的轮子会滚动?”二、第二次尝试:圆形的东西会滚动1.在室内供给每位幼儿各种形状的积木玩。①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状的积木?②请你推动各种积木,你发现了什么?③为什么圆形的积木轻轻一推会滚,而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积木不会滚动呢?小结: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人体的兴趣。 2、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触觉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不受到损伤。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认识过人体的某些器官 2 操作材料:冷水、热水、夹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绒毛玩具、木块、放大镜、印泥、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 幼儿互相找身上的皮肤,知道皮肤的重要性。 1)小朋友,你们觉得人体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注:在幼儿已认识了人体一些器官的基础上,我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人体哪种器官最重要?其目的在于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人体器官的知识,同时也促使幼儿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进幼儿的思维活动。 2)请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肤。(幼儿观察议论,得出人的身体上每个地方都有皮肤。) 注: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幼儿看来,这是很好玩、有趣的一件事,它唤起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使幼儿能专心致志地去寻找、去观察。 3)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那我们如果没有皮肤会怎么样? 注:如果我们没有皮肤会怎么样?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说:没有皮肤,血都流出来了;有的说;没有皮肤,我们会死的;有的说:没有皮肤,人会变得很难看……他们善于思考、积极表达,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是非常难得的。 小结:皮肤就象我们的外衣一样,人身上不能没有它。 2 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 1)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通过各种探索影子的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准备电灯、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等。活动在晴天的户外场地上进行。 [活动过程]1、在户外找影子: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说怎样才能产生影子。2、想一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幼儿分别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察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画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点,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把地上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个不同时期,自己的三个影子有什么变化?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变?
2、与温室养花工人取得联系。 过程 ①观察大树:让幼儿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让幼儿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②观察小草:让幼儿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③将树枝、草根带回活动室,将它们浸泡在水中。让幼儿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室内外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准备: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2、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3、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活动环节: 一、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1)教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通过观察,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句讲述黄豆发芽所需的外部条件以及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有何不同。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种植活动,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的能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于观察黄豆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速度有何不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活动的难点是如何用较清晰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在本次活动中重点是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句讲述黄豆发芽所需的外部条件以及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有何不同。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种植活动,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的能力。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万物就不能生长。2、实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观察过在一般情况下黄豆的发芽情况;准备好在不同环境(水、沙、土)中已经发芽的黄豆以供幼儿观察。活动流程及环节:提出问题——进一步延伸问题——观察讨论——引出新问题、新实验一、提出问题:1、师提出问题:小朋友,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黄豆发芽的实验,谁来告诉我,怎样才能使黄豆发芽?你看到的黄豆是怎样发芽的?先长什么?再长什么?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一、 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 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二、活动准备: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如:盒子、瓶、笔、纸、直尺、羽毛、书、水彩笔、积木、牙签、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2、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剪刀、皮筋等。 三、活动过程:(一)、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1、根据生活经验来说说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2、实际操作,区分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3、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容易站住呢?
【活动准备】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活动过程】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纸飞机、竹蜻蜓、积木、彩纸、手工纸、蜡笔、作业纸、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提出问题:竹蜻蜓和飞机开始在哪里飞行?最后又落在哪里?2、讨论:它们飞到天上,为什么会落下来?3、知识点:地球有引力,所以物体会落下来。4、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吗?
【活动准备】1、活动开展前教师和家长应带幼儿观察建筑工地。2、准备各种挖土工具的图书、图片、录像等资料。3、收集玩具挖土机。 【活动过程】1、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挖土机吗?谁能说一说挖土机有什么本领?2、观看录象:在各种不同场所工作着的挖土机。 (1)请幼儿仔细观察挖土机是怎样工作的。 (2)请幼儿观察挖土机用什么挖土?像什么? (3)让幼儿学着挖土机按顺序作挖土的动作。 (4)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挖土机的样子以及它挖土的动作。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材料准备: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活动过程: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过程: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活动目标】1.观察认识合欢的花、树、皮。2.简单了解其各部分的功用。3.培养锻炼幼儿的动脑动手及想象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查资料,搜图片,制作幻灯片。2.纸笔、颜料、胶水。3.合欢的花、叶若干(分别放在小筐里)。 【活动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等。【活动过程】 先放幻灯给孩子们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组织全体聚到合欢树下,从观察入手,一步步来引导他们认识合欢树,了解合欢树。1.提问幼儿合欢树的名称,简单了解它的别名:夜合树、马缨花、绒花树、扁担树、芙蓉树。
2、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前幼儿有玩过“开飞机”的运动游戏经验。教师师范材料:浅蓝色绘画用纸、水彩笔、固体胶、纸飞机幼儿操作材料:彩色小飞机、绘画纸、固体胶、水彩笔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这是什么呀?(出示天空图片)师:蓝蓝的天空多美啊,当我们看着天空的时候好象变成小鸟飞到天上,可是我们没有翅膀不能飞翔,怎么办呢?总结:你们说了好多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
2、让幼儿在尝试、比较、讨论中了解舌头的三大作用。 3、引导幼儿认识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 4、发展幼儿的味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 1、每人镜子一面,调味品一份(包括酸、甜、苦、辣、咸),吸管一根。 2、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舌发出声音。 2、提问:是谁帮助我们发出这些有趣的声音?二、认识舌头各部分的名称及部位 1、师:对了,是我们的舌头,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2、幼儿边观察边发言。 3、教师把自己的手当作舌头演示,幼儿认识各部分名称:舌头后面连着喉咙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体”,舌体的最前面叫“舌尖”,舌体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乳头、舌苔,舌体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带、血管和突起。
2. 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3. 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准备:1. 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2. 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过程:1. 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3、愿意参加探索游戏,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活动准备: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活动过程:一、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1、请幼儿猜谜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这是谁?2、找自己的影子。 3、相互交流。
2、了解几种剪刀的用途,知道它们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3、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4、牢记用剪常规。【活动准备】 窗花剪纸一张、花枝剪、理发剪、剪指刀、幼儿用剪刀。 【活动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平时都爱玩,都喜欢做游戏,小朋友们,你们玩过这种游戏吗?(师示范)你们知道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吗?(石头、剪刀、金刚锤,师着重用手示范剪刀)平时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剪刀啊?(剪花的、剪指甲的……) 二、认识各种剪刀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把剪刀,大家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这些剪刀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幼儿边看边说)教师小结:(1)相同点:都叫剪刀;都可用来剪东西;都有一个轴;都有刀刃。(2)不同点:外形不同,用途不同。剪刀的外形决定了它的用途,教师手持实物问:既然剪刀的外形决定了它们的用途,那么小朋友根据你观察到的这几种剪刀的外形,猜一猜它们是剪什么的?(幼儿:可能是修剪树枝的、也可能是理发的……),好!让我们通过课件来看一下,它们到底是做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