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了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的作用,为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了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围巾和秋冬的防风沙、打扮自己的纱巾,幼儿自备了各种各样的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的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幼儿。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开草绿,小树苗发芽了,树林里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树,它们长得都不一样,从外形上看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有的弯、有的高、有的矮。从叶片上观察,也是千姿百态,树的种类也有很多,有常绿树、落叶树等。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以美化、绿化环境,没有树就没有人类美好的家园。所以,设计这一课题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探究树的各种各样和奇妙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教材的重点、难点是:了解各种各样的树及树木给动物、人类带来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彩色的雨》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点比喻成亮晶晶的像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黄色的、蓝色的雨衣,像一片片彩色的云,那绿色的、紫色的伞儿像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双双红雨鞋像一艘艘小红船,这些生动的比喻构成了一组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韵律美。同时,散文中把构成彩色的雨的雨衣、伞儿、红雨鞋在雨中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即乐意躺幼儿欣赏彩色的雨的美丽景色,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雨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彩色的雨》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在厦门,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厦门的白鹭洲有鸽子,鼓浪屿上有“百鸟园”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鸟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会飞……。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从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点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黄色的、蓝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云,那绿色的、紫色的伞儿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双双红雨鞋象一艘艘小红船,这些生动的比喻构成了一组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韵律美。同时,散文中把构成彩色的雨的雨衣、伞儿、红雨鞋在雨中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即乐意躺幼儿欣赏彩色的雨的美丽景色,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雨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彩色的雨》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2、提高左右手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画有水果轮廓的涂画纸若干、苹果剪纸若干、玉米粒,自制各种喂小动物玩具、积木、自制小手镯每人一副(黄、蓝两色) 【活动过程】一、教师边念《小小手》儿歌边做动作,导入活动。 小朋友,现在我给大家念个儿歌听好吗?“拍拍手、拉拉手,我们都有一双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和梳头,画画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的好朋友。”瞧!我的小手真能干,你们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并讲述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2、学习按量排序,并摆放相应的物体。 3、在活动中注意倾听问题,并能大胆地回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理解1、2、3的数量。 2、物质准备: 教具:早餐食物图片(1个鸡蛋,1碗面条,2个包子,2杯牛奶,3片面包,3个馒头),其它物体图片(数量为1~3,每个数量为2~3张),1~3的数字卡各1张。 学具:1、《幼儿用书》(P5)人手一册,幼儿人手一支笔。 2、剪下《幼儿用书》(P21、22页),1~3的数字卡,1~3的实物卡(每个数量为3~4张),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早餐有几个。 1、教师:妈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早餐,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师分别出示早餐实物图片(1个鸡蛋,1碗面条,2个包子,2杯牛奶,3片面包,3个馒头),引导幼儿目测或默数实物的数量。 2、引导幼儿给早餐按量排序:每一种早餐一样多吗?你能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早餐排排队吗?请个别幼儿示范,集体检查。
[幼儿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对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主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也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一些蕴涵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开展分类、排序等探索活动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联想和创造;幼儿还需要在各种操作时间中进一步学习、发现,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3、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活动目标: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对颜色、6以内数量的感知。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3.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黄、绿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白色纸花,花心分别为红、黄、绿,花瓣为4、5、6片;音乐磁带《春天》《找朋友》;贴有数字4、5、6的三个花篮。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活动准备】1、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2、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引导幼儿观察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幼儿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长对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几个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部分的幼儿一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关课题情景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一张。 4、绘画纸人手一份。
师:很好!我们知道,元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加强,对文人的思想控制也在不断加强,士大夫文人只有通过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世界,所以这时候的画强调借物抒情。大家可以再看到这幅清朝郑板桥《墨竹图》,竹子非常清新俊逸,抒发了一个清高的文人情怀。大家可以仔细品味,郑板桥的竹子有种脱俗的感觉,看后让人非常静心。同学们,在欣赏国画的时候,我们不是一味地去看它像不像,而要更多去体会他的精神与气质,没有思想与内涵的人是画不出一副好画的,就算他画技再好,他的也是没有灵魂的。中国的水墨画,虽然没有涂颜料,它却会使你感受到春天的绿,秋天的黄和冬天的白,我们可以在画中找寻到自己精神的共鸣。好,刚刚讲了这么多,现在请一位同学看到这表格来归纳一下每个时期国画的不同特点。
1、通过刚才的交流探讨,我们发现民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的“生活结晶”,代表着家乡人民的聪明智慧!2、那么,大家想亲自感受一下民间艺术的魅力吗?视频播放《土家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3、小组活动,一起来学习一段土家摆手舞。4、通过大家刚才的体验,你能够猜一猜土家摆手舞的来源是什么吗?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有人说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有人说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来健身壮骨,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摆手舞。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需求,也能够表达人们的美好意愿,这是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大自然的图片,感知大自然不同特点的美。 技能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不同自然美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了解大自然的丰富,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 主要教法启发引导法、自学尝试法 学习指导体验探究法辅助指导法 教学资源教师:教材、课件。 学生:教材、自然风光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教师学生
同学们在此之前是否有接触过颜料色彩?利用颜料色彩我们可以混合调出新的色彩吗?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游戏,只提供三种颜色:红,蓝,绿,请三位学生上台进行调色,调色完后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什么及是如何发现,游戏结束后我们进行交流与分享。游戏结束后进入我们新课程:流动的颜色 。
2、懂得要爱护动植物,对破坏植物、残杀动物的行为表示气愤,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做到爱护动植物,不做破坏动植物生态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动植物的公益活动。活动重点:感受动植物的生命现象,懂得爱护动植物。
一、说教材《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通过一个小朋友找不到铅笔、橡皮时妈妈与他的对话以及后来他的改变,渗透着对于孩子们要爱护文具的主题思想的`教育。课后设了两道题,第一道是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课件能让学生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必然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题是读一读,记一记,出示了“新”“些”等四个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意在培养学生通过同一个字组成不同词语的词语积累的观念和方法。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认真学会7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意识的通过一字多词的方式积累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2.放大空间,升华思考由于我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课上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学生尝试着不同平面图形的旋转;有的学生只用一种平面图形,却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有的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在深入地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交流时学生的发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份生成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赞叹,更是“以操作促思考”的教学行为结出的硕果。3.巧用课件,形成表象本节课,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生动、逼真地再现出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空间想象化为直观,进而形成表象,深植于学生的脑海中,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总之,在这节课上,我坚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第一要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充满着民主、探究、思考的氛围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你们看,淘气和笑笑也来参加好玩的套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你看懂了吗?从每个小动物前面的得分我们知道离淘气和笑笑越远的小动物套中后得分越高。而且机灵狗告诉我们规则是“每人投3次,每套中的得0分,总分高的获胜”。判断胜负,有时不光要看胜的场次,还要看什么?分数,分高者胜。要引导学生明白得分是根据图中套中的小动物得到的。机灵狗说的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意,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